婚姻仔細想都是錯的,一直走下去就對了

婚姻仔细想都是错的,一直走下去就对了

一個在婚姻登記處工作的朋友曾說,看多了夫妻的離婚,會對婚姻慢慢失去敬畏感。

因為他感覺,去離婚的人,不少都太隨便了。

  • 任性者居多,理性者居少。

  • 情緒用事者過盛,審慎處事者鮮有。

如一對80後的夫妻,因為丈夫鼾聲太大,要離婚。

一對90後的小夫妻,因為老公擠牙膏總是從中間擠,而她是從底部往上擠,鬧矛盾,離婚。

一對60後的夫妻,因為在麻將桌上,丈夫幫對家出主意,導致對家和了個槓上開花,氣炸,離婚。

婚姻仔细想都是错的,一直走下去就对了

離婚離婚離婚......大家拎出這兩個字時,你能明顯地感到,那並非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一股怨氣、半腔怒火。

而怨氣與怒火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五臟六腑內流竄著的、不被看見、也未曾被安撫的渴望。

渴望什麼?

渴望溫柔的聯結,渴望平等的相處,渴望對方在某些方面的改變,或者說,盡他所能地改變

2

但現實中的夫妻呢?

卻總是在這方面交出負分答卷。

大家習慣了專注於“我要什麼”,而非思考於“ta要什麼”。

我要紅花,你給綠葉;我要綠葉,你給輕風......我得不到滿足。所以我委屈,所以你不好,所以要離婚。

但他要什麼呢?

我們不知道,也不關心。

這是幼稚的。

因為一份成熟的、健康的關係,都涉及三要素:什麼?多少?怎樣?

  • ta想要什麼”,我大致知道;

  • ta付出多少”,我也能給予相等的回報;

  • ta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大致也是我能接受的方式。

這三點做到了,關係差不多哪兒去。

做不到這一點,關係就會問題重重。

而問題出現,兩人又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會直接將婚姻推到絕境。

3

我的表妹於2017年6月離婚。

離婚當天,她在朋友圈說:一次摳鼻屎引發的離婚。

因為丈夫有潔癖。

結婚以後,她必須做到讓家裡一塵不染,床單必須一週一換,在外面穿的衣服一進門就必須扔進洗衣機。

丈夫更嚴苛的要求還有:一天得洗10次手,早晚各洗一次澡,洗澡時必須同時清洗鼻孔、耳朵等孔孔洞洞。

一年後,不知是出於潛意識的反抗,還是無意間的疏忽,有一回吃完晚飯,她伸出食指,捅出鼻孔,摳出一大坨東西。

丈夫當場就愣住了,然後甩門而出。

次日離婚。

婚姻仔细想都是错的,一直走下去就对了

還看過一個新聞,一對結婚不久的90後夫妻,因為丈夫在被子裡放了一個大臭屁,然後騙妻子進去聞。

妻子一進去,他立即蒙緊被口,吭哧吭哧笑個不停。

妻子臭暈了。

一出來就和丈夫大打出手。

離婚。

這些離婚,在我們看來實在是可笑又可氣。

兩人如此不成熟,就像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在玩過家家,玩膩了,一個不爽,就去了民政局。

說實話,這不是追求自我,而是過於任性。

更不是追求自由,而是瞎胡鬧。

他們的關係沒有救嗎?

有救。

只要丈夫看見真實的妻子,妻子理解丈夫,通過非暴力溝通,商議出兩全辦法,關係就能繼續。

但90後的他們,都沒有去挽救婚姻,而是急著為它安樂死。

4

錢鍾書說,婚姻是圍城。

城門裡,有無數人在進,也有無數人在出。

進進出出都是常態。

不少人早已將婚姻,當成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當成一種體驗,而非一種曲終人散的收梢。

這當然是好事。

只是,太多人的離婚,不是關係確實破裂,而是兩人無法解決問題,也不想解決問題。

這種情況,當然不是理性的婚姻態度。

婚姻仔细想都是错的,一直走下去就对了

騰訊女性網站曾做過一個專題,稱自2002年以來,中國的離婚率持續走高;

2005年,離婚夫妻達到178萬對。

2014年,離婚夫妻達到363.7萬對。

2016年,離婚夫妻達到415.8萬對。

截止目前還在飈漲,且未有緩和趨勢。

面對山呼海嘯的“離婚”聲,一些社會學、心理學專家卻開始發出警示:“小心,中國70%的婚都離錯了!”

哪裡離錯了?

錯的地方,無關財產、撫養權、債務,而是太多婚姻,只是微染寒疾,而非病入膏肓。

5

婚姻仔细想都是错的,一直走下去就对了

木心說,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的父母一輩子也吵過很多次架,但我從來沒聽母親說過後悔嫁給父親的話。

父親年輕時參軍,他的姨媽和我姥姥是鄰居,從小看著我媽媽長大。她老人家很喜歡我媽媽,就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外甥。

爸爸和媽媽只見了一面,就定了親。婚後媽媽隨父親去了軍隊,後來又轉業回來。生兒育女,工作奔波,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我也沒聽說過日子沒法過了,要離婚之類的話。

我的童年,物質雖則不富裕,但父母濃濃的愛,從未讓我覺得日子艱難。

偶爾,父親下班回家時,會變戲法般拿出一件毛衣,或者一塊布料----那是給母親的。每次,母親都嗔怪父親亂花錢,卻又滿懷欣喜地試穿新衣,然後讓父親看。

多年以後,回想斯情斯景,我總是想到那句: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或許,他們一生也不曾說過愛情,但是,他們的愛情,我見過。

母親臨終前,父親握著母親的手,不動,也不說話。母親看著父親說:“去理理髮吧,頭髮都蓋著耳朵了。”那是母親此生對父親說的最後一句話。

那日,我給父親收拾屋子。日曆上落滿灰塵,停在母親去世的那天再沒翻過。上面寫著一個很長的數字,那是父母一生相守的日子。

我的爺爺奶奶是媒妁之言,在婚前連面都沒見過。奶奶十七歲那年,爺爺用一頂花轎接回了家。從此,生兒育女,侍奉公婆。幾十年,吃過無數的苦,經歷過太多生離死別的痛,九十多歲去世,也從未說過一句後悔嫁給我爺爺的話。

很羨慕上輩人的愛情,沒什麼花前月下,海誓山盟,見了面就是一輩子,牽了手就是一生一世。貌似很平淡,其實是秋水長天。

婚姻仔细想都是错的,一直走下去就对了

6

上一輩的婚姻,根本沒有什麼選擇,卻少有離婚的,只要結了婚就死心塌地過下去。

而我們這一代人,多了選擇伴侶的機會,卻總是閃結閃離,總是後悔。選了美女,還惦記著才女;選了帥哥,還想著才郎;選了身邊的,還思念著遠方的。大抵,每個人在婚姻中都有掙扎過、退縮過的時候吧。

可如果,回到從前,讓你重新選擇,你多半還會選擇現在這個人。

其實,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認知,不必在三十歲的時候,悔恨十七歲的愛情。婚姻需要的是用心經營,慢慢磨合,適度妥協。愛從眼角出發,奔向鬢角,這貌似很短的距離,卻需要一生的跋涉才能抵達。所有的情,都是從耳鬢廝磨中走出來,最終變成心疼和牽掛。

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只要過下去就是對的。所謂“過”,就是一寸一寸地走下去。

沒什麼天荒地老,不過是點點滴滴的積累。在相愛時,存下點感動;在吵架時,懂一些讓步。讓目光專注,愛無旁騖,一心一意對待眼前人,將錯就錯,一錯到底。

歲月一身袈裟,終將用愛渡化。

當柴米油鹽上開出了花,雞毛蒜皮中寫滿了詩,日子吵吵鬧鬧地過下去,婚姻,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