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有一款與美國M1步槍非常像的步槍,能介紹一下嗎?

決勝彈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雖然沒有大規模裝備半自動步槍,卻有不少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包括陸軍第一研究所和小倉兵工廠的各種設計,從中國繳獲ZH-29半自動步槍之後東京瓦的仿製,仿製美國佩德森T1半自動步槍等等。其中還包括一種仿製美國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設計,稱之為試製四式半自動步槍,有時候也被稱為五式。但是五式非常有可能是一個誤稱。

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裝備的一種半自動步槍,經過實戰考研證明他是一種可靠的軍用半自動步槍,因此日本仿製M1加蘭德是非常合理的。由於日本海軍陸戰隊的傘兵部隊需要一支半自動步槍,於是1942年日本對繳獲的M1加蘭德進行改造,改為發射7.7mm彈。經過測試,發射7.7mm九九式槍彈的仿製M1加蘭德性能並不好,彈倉方面出了一些問題。而且直接使用敵對國家的武器對於部隊士氣也有影響,繳獲來源也不穩定,於是這個項目被放棄了。

上:M1加蘭德;下:四式半自動步槍

後來在1944年末,戰爭後期,日本海軍工程師決定重新仿製設計一種7.7mm半自動步槍,這就是四式半自動步槍。但是留給日本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日本希望使用先進的武器(半自動步槍)來挽回戰局。但是直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大約250支四式步槍,其中只有125支完成了組裝,用於實戰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能找到的四式半自動步槍都是非常珍貴的文物,收藏家眼中的寶貝。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四式步槍,是日本製造的一款實驗型半自動步槍,仿自美國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四式半自動步槍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大量裝備的是手動步槍(三八式步槍,九九式步槍)。但是他們的主要對手美軍,已經換裝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相比於手動步槍來說,火力持續力更好,射速較高,裝彈時間短,操作也比較簡單。這就讓美軍擁有了很大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日軍被迫開始研發自己的半自動步槍,來扭轉劣勢。

四式半自動步槍

1944年,日本軍方開始研製半自動步槍。他們沒有選擇去研製一款全新的步槍,而是選擇去仿製一款現有的步槍。很快,他們就選擇好了目標,這個目標就是美國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選擇M1加蘭德步槍,是因為這種步槍所使用7.62x63毫米春田步槍彈,與7.7×58毫米有坂步槍彈,外形尺寸更加接近,仿製起來更加容易。

四式半自動步槍機匣特寫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子彈尺寸差別太大的話,其裝藥量也會有所區別,裝藥量的多少,與步槍的結構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例如美國在二戰期間,仿造德國MG42機槍開發了一款名為T24機槍,由於使用的是7.62x63毫米春田步槍彈,這種子彈要比MG42使用的7.92×57毫米毛瑟子彈,裝藥量多出0.34立方厘米。最後的結果就是,T24機槍在全自動射擊時,威力大的根本無法控制。

四式半自動步槍機匣內部特寫

很快,日本人就仿照M1加蘭德步槍,製造出自己的半自動步槍,這款步槍就是四式步槍。四式步槍,全長1073毫米 (裝上刺刀長度為1456毫米),重量為4097克,槍管長度590毫米,採用長行程導氣式活塞配合轉栓式槍機。在之後的測試過程中,發現該槍存在著卡彈和供彈方面的問題。

四式半自動步槍上的表尺

四式步槍與M1加蘭德步槍相比,有以下幾點區別:

1.口徑從7.62毫米改為7.7毫米,使用7.7×58毫米有坂步槍彈。

2.擴大內部彈倉並且改變裝彈方式。M1加蘭德步槍使用的是8發漏夾供彈,而四式步槍則改為用彈夾條供彈,彈倉經過擴大,可以裝入兩個彈夾條的子彈(一個彈夾條有5發子彈,兩個是10發子彈)。

3.根據士兵用槍習慣,用開放式瞄準具替換掉覘孔式瞄準具(美國人的槍大多都是覘孔式瞄準具)。

四式半自動步槍槍口準星

日本人原先計劃從1945年開始,量產四式步槍。但是到日本投降時,只進行了試生產,沒有進行大批量生產。最後,總共有250支四式步槍的零件被製造出來,其中組裝完成的,大約只有125支組裝完成。


鼎盛軍事

那貨叫四式自動小銃

太平洋戰場上缺乏自動武器的本子被美國爸爸的BAR+湯姆遜+M1三大佬自動化火力吊打之後,哭著搶回了一把M1加蘭德丟給館山炮術學校研究部,要求自己也要整一把半自動步槍。

在當時情況下按照加蘭德重新去設計一把半自動是不可能的了,沒錢沒時間。於是就乾脆照抄,然後把有坂99的7.7mm子彈塞進去用。很奇怪的是居然真能打響,就是彈匣不兼容。

於是日本設計師就用兩個99式步槍的彈夾整合成一個四式彈夾,搞出了一個10發容量的新彈夾,就這樣,一把名叫四式自動小銃的山寨貨問世了(也有稱為五式)。

上為加蘭德,下為四式

反正沒產多少,一百多把都堆在倉庫裡,便宜了上岸摸倉庫的美軍,歡天喜地的搶回去當戰利品。


瘋狗的輕武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有,名字叫四式半自動步槍

的M1步槍(上)與四式步槍(下)的對比圖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以為憑藉“大炮轟完”之後,步兵端著三八槍和刺刀衝鋒的戰術,以及被武士道精神洗腦,就能橫掃天線的日本軍隊。突然發現,美國人的輕重火器在日軍面前形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火牆。日軍在一次次的衝鋒之後,除了遺留下漫山遍野的屍骸,達不到任何戰術目的。此時,日本軍方才回頭開始重新啟動半自動步槍的研製工作,此時已經是1944年。1944年,對於日本來說可謂是“極為艱苦的時期”。除了在中國戰場拼盡全力發動了“豫湘桂”戰役之外,在太平洋戰場上簡直是被美軍各種吊打。所以,在這個時候研製半自動步槍,已經無法按部就班的制定技術指標等過程,直接就是採用“拿來主義”的方式,進行仿製。

仿製的對象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使用的M-1伽蘭德步槍。日本將仿製的任務交給了海軍橫須賀工廠。當時,正好是日本所謂神武紀年2604年,所以新仿製的半自動步槍就被命名為“四式半自動步槍”。該槍主要結構與M1伽蘭德步槍相同,不過進行了所謂的日本特色的改進,比如採用的子彈改為了7.7×58mm九九式步槍彈,容彈量增加到10發,通過10發固定彈倉供彈。此外,考慮到日軍士兵身材矮小,手小的特點,扳機握手處比M-1原型細很多,槍管也進行了縮短;另外在準星、準星座以及機匣外形也按照日本的習慣及生產條件重新進行了設計。這款全新的半自動步槍長1073毫米,槍管長610毫米,重4.07 公斤,子彈初速:720 米/秒,尺標射程240米,最大射程350米。


每日點兵

日本和美國開戰後,美國的M1加蘭德步槍擁有極強大的火力,日本根本擋不住,為了抵抗美國,於是設計了一款擁有較大火力和精準度的步槍,也就是日本4式半自動步槍。

M1加蘭德步槍

當時日本被美軍封鎖了所有的物資進出渠道,而且深陷中國戰場,根本沒有多餘的人力、無力和財力進行新型的槍支研發,於是只好在美軍的M1加蘭德步槍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槍支口徑為7.7毫米,全槍長1073毫米,7.7毫米99式步槍彈,裝彈量達到10發,火力和精準度都有極大的提高。

日本4式半自動步槍

這槍只生產了250支樣槍,沒有量產。考慮到日本二戰末期軍工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即使能正式量產,槍的質量也好不到哪裡去。島國設計師古怪的想法,導致樣槍一開始有卡彈及給彈系統的缺陷,不得不重新設計測試,等問題改過來後,日本已經快戰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