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說: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合理嗎?

四方有貴人

其實這句話可以換一個說法,即“人類太過於自信,是人類的悲哀”。這麼說其實還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科學。說白了,科學就是人類對於萬物規律的理解。正確的理解,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我們來舉個例子,鐵球實驗。伽利略的鐵球實驗,在比薩斜塔上同時釋放一個大鐵球,一個小鐵球,是否同時落地?結果大家都清楚,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大家都會認為,這就是科學。

然而,如果精確的測量,大鐵球實際上比小鐵球先落地。

為什麼?因為涉及到空氣阻力,速度不同,形狀不同,都會影響到空氣阻力與重力的比值。用鐵球做實驗,就是為了減小空氣阻力的影響。不同密度材料,在這個問題中,落地先後都不同。

但是如果你在當時鐵球理論流行的時候這樣站出來反對,肯定會有很多人嘲笑你。

再舉一個例子,筆者最近寫過關於衛星軌道的文章。很多人關於逃逸速度的概念都是錯誤的。評論區總有很多反對聲音,他們的觀點是,航天器必須大於逃逸速度7.9公里每秒,才能飛出地球,進入軌道。

然而他們並不能給我解釋為什麼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速度為3.07公里每秒,遠低於逃逸速度。

這就是過於相信自己的“科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種悲哀歸根結底就是過於自信。這不是科學精神。

如果非要給科學加一個期限,就是一秒鐘。也就是說,科學僅僅代表了當今人類對萬物最恰當的理解,當今的科學隨時可能被新的發現、新的理論打上補丁。

如果理論可以解釋當今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那這個理論在當今就是科學的。如果有一天人類遇到了更復雜的問題,需要考慮更多條件,那麼當今的科學很可能無法解釋。

愛因斯坦當年還不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量子糾纏呢,還不是照樣被打臉。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對物理的貢獻,迄今無人能敵。

過分相信是有點不對,但是你不可否認是當今的科學精神,將人類文明推進了一大步。


蛋科夫斯基

說“太相信科學”這句話的人,往往自己本身就是“太不相信科學的人”。好比一個小偷總是被警察逮捕,總是不能隨心所欲的盜竊,所以這個小偷就咬牙切齒兼悲情滿懷的說:【警察太盯緊小偷,是人類的悲傷。】明明是【小偷的悲哀】,就因為小偷痛恨警察,所以把小偷的悲哀偷換成人類的悲哀,把小偷=人類,把落後=整體。請問,一個真正的科學愛好者,會說“太”相信科學這樣邏輯思維混亂的話嗎?

反感科學的人,往往就是在思維方面與科學格格不入的人,他們自己就不懂什麼是科學,以為科學就是和宗教一樣的信仰,把科學貶低為等同於迷信的地步。他們絲毫不理解一個基礎概念,那就是科學和迷信有什麼本質區別。科學的核心就是證據,即可以同行評議重複的實驗證據。科學不崇拜任何權威,不以權威的言行為聖旨。而迷信則服從權威,比如曾仕強希望大家都不要相信科學,而只要服從他這個易學權威。科學看重思想,思辨,但認為思想必須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沒有知識的思想是妄想。】而迷信總是認為僅僅依靠思想就可以憑空誕生知識,似乎知識就是思想,思辨出來的。



為什麼曾仕強這類人,他們覺得“悲哀”呢?

因為曾仕強所信仰的東西,本身就是與科學相沖突,沒有得到科學承認的東西,可以說,他們信仰的就是迷信。科學反對迷信,否認他們信仰的東西具有實際上的價值,自然就得罪了曾仕強們。

曾仕強研究的是什麼呢?易經。他說什麼易經是解開宇宙的密碼,這就是一種妄想。易經研究了2000多年,卻沒有在推動生產力和科學發明方面做出任何貢獻。易經也沒有推導出元素週期表,充其量就是古人一種樸素的,原始的哲學思辨而已。曾仕強研究荒唐的東西,用荒唐的思維去解開所謂的宇宙密碼,從一開始就走上了荒唐的路。

真正悲哀的,是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反感科學,包括誤入歧途的曾仕強們,而不是太相信科學。


懷疑探索者

大家有沒聽過“雞同鴨講”這個成語?

地瓜,一種常見食物。

在我老家,地瓜就是上圖這種食物。香甜軟糯,很好吃。

但是在四川,地瓜則是一種學名叫豆薯的作物,是脆而甜的。

好。那如果我和一個四川人碰了面,我們討論起,地瓜怎麼做菜好吃。你說我們能討論出個所以然嘛?當然不能。因為我們嘴裡說的“地瓜”甚至都不是一個地瓜。


為什麼在這裡說這麼多廢話呢?因為曾仕強嘴裡說的“科學”,和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那個“科學”,根本不是一個科學。


正兒八經的,科學的範疇是很小的。有人說,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有人說,科學是以數理邏輯和統計為基礎的,對自然進行觀測和總結的一套方法論,以及由這套方法論得出的結論的總和。但是不管什麼定義,科學所研究的都僅僅是客觀事物。這個回答底下的一眾同行,說的“科學”也是這種科學。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科學”的範疇在社會生活中其實是被過度放大了的。做政治的,研究的根本不是各種客觀事物,也講“政治科學”;研究歷史的,尤其是注重文獻那些,也講“歷史科學”。最後搞出來,好像什麼事情合理,我們就說科學。殊不知,科學往往合理,但太多合理的東西跟科學沒什麼關係。


曾仕強說的“過分相信科學”,這裡的科學,想必是已經被擴大含義的科學。在科學工作者看來,這自然是無意義的。但是在那些被“什麼都科學”之類的無腦言論洗腦太多的廣大群眾而言,這自然就很有道理。但是說到底,這個鍋,科學本身是不背的。


IvanZhu

我覺得這種說法不合理!

首先,他所說的科學,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科學!科學其實不是他所認為的約等於絕對真理的一個名詞。實際上科學更是一種不斷探索、不斷質疑、甚至不斷否定自己的精神!因此,我們人類現在不是太相信科學,而是太缺乏科學精神!比如在古代,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繞著地球轉!政治統治者和宗教統治者都把這個視為真理,並不允許民眾進行探索和質疑。甚至意大利教會還把堅持日心說的布魯諾燒死了!這才是真正的不科學!而後來意大利還是迎來了文藝復興,並傳遍了歐洲!並給予了日心說相應定位,尊崇科學,使西方進入科學理性時代,為西方一直領先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實際上,後來人類發現其實宇宙的中心雖然不在地球,也不在太陽,事實上直到現在人類也沒有找到宇宙的中心!直到現在人類還在苦苦探索宇宙的中心!這才是科學!

其次,正由於科學還不完善,人類才更需要按照科學精神探索未知世界!而不是因為科學不能解釋很多事情,就反回頭相信迷信!這是萬萬不可以的!就像俗話說的一樣“鷹有時會比雞飛得低,但雞永遠不能比鷹飛得高”!現實生活中,人類一方面不按科學精神來思考和辦事,另一方面又對科學家提出極其苛刻的要求,否則就認為要科學家甚至科學毫無用處!如地震預測問題!很多人認為,既然直到現在為止,地震預測是世界難題,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去研究這個問題?甚至說地震學家還不如蟾蜍!這顯然就是把科學退化成了技術,過於實用化了!

總之,目前我們強調科學、尤其是科學精神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地震博士

我從去年開始自學曾仕強教授的課程,曾教授在講易經、道德經、中國式管理等課程中,多次提到科學。我想,對於任何問題,如果沒有進行調查思索、淺嘗輒止,做出的判斷都是不符合科學精神的。

根據我的學習、理解,我認為,曾仕強教授並沒有否定科學。相反,他倡導科學應該在符合自然規律的前提下,能夠利於環境、造福人類社會;而不是唯利是圖、盲目的發展科學技術。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首先應該肯定,科學一直在推動人類的進步,但是科學是有侷限性的。

也就是說,科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概括總結、為社會實踐服務的一種理論知識體系。科學無限接近真理,但不等於真理。科學研究是解釋真理、無限接近真理的過程。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說科學是有侷限性的了。現在很多人甚至把科學當作宗教,對所有的科學深信不疑,其實這不是一種科學態度。說到底,科學最終的目的是促進人類進步、為人類服務的,如果逆自然規律發展科學,長期來看對地球、對人類是毀滅性的。

這個觀點我們可以舉例子來說明。比如說塑膠、核武器的發明,難道不是科學嗎?更不要說還存在一些“偽科學”,就是少數人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為了謀取暴利而發明的所謂科學工具。

所以,曾仕強教授事實上並沒有反對真正的科學,是針對那些逆自然規律、對人類有害的科學技術,進行批判,我覺得這應該是一種正能量。

第二,科學、藝術、宗教,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就是“道”。

也就是說,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不可能涵蓋人類的一切。我們應該承認,科學一直在追尋、探索未知世界,但有很多東西都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就比如藝術、宗教,我們就不能完全用科學來解釋。曾仕強教授從文化的角度,認為科學、藝術、宗教的共同基礎就是“道”。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是宇宙萬物的本源。

我的理解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要以“道”為基礎、在“道”的指導下,遵道貴德,利於人類社會的長期生存和進步。所以我認為,曾教授的本意並不是反對我們相信科學,而是在糾正一些人的科學態度,使科學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第三,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包括科學技術,關鍵是看如何運用。

一陰一陽之謂道。科學技術在給我們帶來好處和便利的同時,也造成很多負面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善用科學。比如手機、電腦、互聯網,這些都是偉大的科技,但是存在濫用、過度使用的現象,給我們的生活、健康、安全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那麼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曾教授的解讀,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他認為我們要加強“道德”層面的修養,改善大環境,使科學技術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同時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比如說利用科學技術過度開採、破壞自然環境等等。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認為,曾仕強教授所表達的核心思想,並沒有反對科學、否定科學。他的觀點應該是,

科學是有侷限性的,應該在“道”指導下導正發展方向。如果人類違反自然規律發展科學技術,過於依賴、甚至濫用科學技術,將會是人類的悲哀。

歡迎不同觀點的朋友留言、評論、指點。


崑崙樵夫

科學出自哪裡?出於人的理性。人的理性促使人就自身和自身所處的環境,給出所以然的答案。

理性是美好的,人因思想而偉大(帕斯卡爾)。智慧,訓誨,知識,聰明,靈感,科學等等都是理性所結的果子,

但理性是有取向的,做為理性所發現和使用的科學,必須在正確的理性取向中,才是造福於自身,而不是加禍於人類。科學加禍於人類的事實很多,今天的水汙染,土壤汙染,空氣汙染,噪聲汙染,光汙染等等等等,哪一種汙染不是把人推向懸崖的邊緣?

還有,科學發明了電能,世界光明瞭,然後一旦沒了電,整個世界都會停止,變得比地獄還黑;科學發明了互聯網,智能時代來臨,足不出戶,一切搞定,但網絡詐騙,病毒,隱私洩露接踵而至。

凡此種種,列無所列,不勝枚舉。

人有理性,才追求美好,並藉助科學,欲將美好實現。為什麼會遭致福未至禍先到的結果呢?就在於科學的取向。

縱觀人類的科學發明,99%都是在滿足人的需要。人的慾望沒有止境,科學發現也無止境。更大的問題在於,這些滿足人需要的發明,己大大超出了人的生存需要,而且不斷刺激人的慾望,招惹人的貪婪,彭漲人的野心,擴張人的傲慢⋯⋯

總而言之,人為滿足自己的貪慾,己是無所不用其極。科學,就成了人滿足自己慾望的幫兇!

科學本是好的,就像理性本是好的一樣。但因其取向單單是為無限度的滿足人的慾望,就像一位風姿綽約的美女與一個貪婪的十惡不赦的惡棍結緣一樣了。

什麼是科學本身的正確取向呢?或者說什麼是理性本身的正確取向呢?

就是理性所思想的,人活著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如果人活著就是為了自己滿足自己的話,那今天科學所做的,就是人類在無窮慾望支配下的自流已血,自害己命。

如果人的理性領悟到,人之所以活著,本身是個奇蹟,人是萬物之靈,本身就是恩寵,人類應有比単單滿足人類自己慾望更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如此一來,人類就走出了自身的盲目和黑暗,科學也就會轉向,幫助人發現:人其實有比滿足自身慾望更榮耀的使命,更高貴的作為。這個榮耀和作為是什麼呢?這是值得每個人非常認真思考的。

如若不然,理性和科學將把人類帶進萬劫不復之地,理性指使科學挖掘了多少資源和奧秘?滿足了人類多少的好奇?人類在自己的偉力中有多少傲慢和陶醉?最終,人類所付出的代價,將數倍於今天的享受和滿足的。


太陽曬熟的果子

不合理。但是合乎利益。曾仕強的意思是你應該相信一點迷信巫術或者邪教之類,給騙子留條活路。

這個世界總是有人覺得社會上傻子太少,騙子生意不好做。這種憂國憂民的心裡讓人真想大罵一聲~腦殘不可怕,出來騙人就是犯罪!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曾仕強學歷: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著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佈,曾仕強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

人類有國家社會以來的幾千年,正是因為崇尚技術發展生產才能不斷進步。近代化幾百年來,正是科學體系的建立讓人類實現了飛速發展。現在你來和我講不要太相信科學,你是不是怕我搶你飯碗?

中國近代化以來落後嚴重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分科體系,文科鄙視理科。到現在,我們雖然已經經濟上高度發達,但還沒有培養出來自己的超一流科學家。這個時候,怎麼能說科學不好?不怕被人罵做漢奸嗎?

中國要崛起要復興,必須發展科學和技術,尤其是自然科學!

人文社會科學並非不重要,可是為了提高人文社會科學地位就一定要打壓自然科學嗎?

另外,所謂國學,就是一些人拒絕科學,拒絕全球化的藉口。這種把國學掛在嘴邊,天天嚷嚷發揚中華文化的人,恐怕最終會成為孔孟先賢的敗家兒孫。

中華文化要剔除糟粕才能進步,要中西融合才能發展,這樣的道理,曾老懂,可是就怕讀著和觀眾不懂!


歷史知事

我認真讀過曾仕強先生,他的中國文化研究功底深厚,可謂國學大師。

曾先生懟的是狹義科學,是以數理邏輯為基礎強調實驗與測量的自然科學,主要解決物質技術裝備的硬問題。



但是,有關人類社會紛繁複雜的軟問題,諸如: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倫理、道德、管理、交際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狹義科學是無能為力的。極少數“科學達人”,自以為會兩套數學公式,把自己打扮狹義科學衛道士,公然鄙視傳統文化與國學智慧,幾乎所有國學人士都是“神棍”,幾乎所有人都是“民科”,幾千年的中醫文化都是“偽科”,都不入他們的法眼!


我看了他們發表的東西,不外乎一些拾人牙慧的尚無定論的科學假說,多半是搬磚炒作沽名釣譽的,沒有什麼獨立思考的東西。

這個世界,不用狹義科學的學問大了去了!孫子兵法有數學公式麼?拿破崙法典有數學公式麼?企業章程有數學公式麼?紅樓夢需要科學麼?團隊精神需要數學公式麼?精神文明需要數學公式麼?鄰里互助需要數學公式麼?捨身取義與雷鋒精神需要數學公式麼?

奶牛吃草1天生產50公斤牛奶需要化學工程麼?自然基因的遺傳變異需要生化工程麼?蜜蜂飛行需要GPS導航麼?鬼斧神工需要數學思維麼?宇宙萬象需要宇宙大爆炸理論麼?

難怪:那些迷信狹義科學的人,就連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起碼常識都沒有,一個不講道德的人,一個不通人性的人,一旦大權在握,真的讓人細思極恐,但願不會是希特勒第二,東條英機的翻版。


原道童子

首先給出結論:不合理。

曾仕強老師是臺灣著名學家,一直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我曾看過他主講的《道德經》解析。很佩服曾老師的智慧和文化修養。至於:“人類太相信科學,是人類的悲哀。”這句話是否出自曾老師之口並不重要。我們只需要討論這句話本身的合理性。




我也常在科學群裡與一些科學達人爭論一些問題,因為哲學觀的不同,對科學精神和科學意義定義會有所不同。通過一些問題的辯論,會發現一些科學素養很高的專業人士,未必具有很高的道德觀。或許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缺乏道德的約束和規範,只單純地追求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會是人類的悲哀。因為在道家哲學觀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兩面,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或許會直接導致整個地球的毀滅或人類的滅絕,比如核武器、生化武器或基因武器等。


但是!但是重點來了——真正的科學精神不等於片面的科學技術應用。科學精神本身就是一種求真、務實的哲學觀體現。科學的發展亦一直建立在不斷地質疑和驗證新理論的過程中。理論是中性的,沒有善惡之分,區別和分歧往往出現在應用上。什麼人用、用於什麼目的、用什麼手段去實現,在應用的過程中,牽涉到了結果的善惡。現代社會的高壓力、環境汙染、社會亂象等負面的影響,常常會與科技應用掛鉤。人們會認為是過度推崇科學所致。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些現象恰恰說明了很多科學技術並沒有得到很科學系統化的應用。人們並不是太相信科學,而是沒有將科學精神貫徹到底,執行到位!

比如近年來廣受爭議的轉基因問題和中醫是不是偽科學的問題。本質都是理論、技術、市場應用牽涉到的層面過於複雜、多元化。已經遠遠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

若能真正秉持科學精神去研究、開發、利用、推廣,技術的應用就應該是審慎的,經過多重實驗驗證,確保利大於弊的(完全只有利無弊端是不現實的),人類的未來一定是趨向美好、樂觀的。若有弊端顯現,亦是事物發展規律的必然性。(即便不是科學,任何其他文明的發展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


姝子

我是司暢,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自己曾經回答過的一個問題。

這是原貼地址: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52858516049756430/

當時的提問是“叫魂”是迷信還是科學?

怎麼說呢?如果用我們現在已知的科學判斷,無疑“叫魂”是迷信。但事實證明,“叫魂”卻是真的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不稱之為科學,也不成之為迷信。暫且稱之為“玄學”


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其實有很多玄之又玄的東西。

比如說《黃帝內經》,如果用現在的科學分析的話,其實裡面的東西很有道理,而且它也是中醫的入門書籍。

但是,相對而言的,裡面的什麼賢人、聖人之類的說法就感覺有些玄之又玄。甚至還提到以前的人壽命都是一百多歲。


不說過去那樣的環境下,就算如今科技這麼發達,人類真正活到一百以上的那也不多,這樣的老人基本上都是記錄在案,我們當做長壽的典範。


人類的科學並沒有終點,相信科學並沒有任何的錯。我們如今接觸的很多東西其實都是科學的產物。

看到的、聽到的……


但,我又不得不極為討厭的說一句,有時候科學還真不是萬能的。


科學的路還很長,需要慢慢的探索。目前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在真正有用的情況下,暫且不要歸為迷信。


當然,如果是那些打著玄學的幌子糊弄人的手段,如果能夠揭開,自然要讓他們曝光,但如果真是科學無法解釋,而又存在的,只能一步步的去破解,而不是武斷的否決它。


筋脈之說,西醫方面怎麼也弄不清楚。但是這卻是中醫的理論根基,說他是迷信?恐怕那些中醫迷會噴死你。


有些存在的,我們看不到,聽不到,感受不到,但它可能存在。


我一直堅信,除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或者說是銀河系內的地球,在這廣闊的星空中肯定還有類似的生命體。


就像很多年以前,發現除了我們黃種人,還有黑種人,還有白種人。


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瞭解的越來越多,世界的謎題也會一個個的揭開。


最開始的時候地心說被宗教否認,漸漸的接納。當日心說出來的時候,再次被宗教否決,我們又一次的接納。


我們如果說它是迷信,或許哪一天發現它是科學的另外一種形式。


人類相信科學,但也不要盲目的太相信科學。不管什麼,太過盲目,很難看得更遠。

我不崇尚玄學,不崇尚神學。我甚至入廟不拜的人,但我依然相信有些現象是存在的。我也相信,終有一天,科學會帶給我們更寬闊的視眼,但我只能說目前的科學還做不到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