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機場完成投資398億元 京津冀航空市場格局將變

2014年開工建設以來,與首都機場“雙樞紐運作、適度競爭”的北京新機場,就一直成為民航界關注的焦點。

5月24日,在中國民航報和國際航空研究院主辦的2018中歐航空高端對話會上,首都機場集團總法律顧問、黨委成員馬正透露,截至目前,北京新機場累計完成投資398億元,完成比例近50%,各項運營籌備工作全面推進。

民航專家李曉津分析稱,北京新機場運營後,運力的釋放需要一個過程,通過慢慢磨合保障市場平穩過渡。可能初期機票會有一定的折扣,對於京津冀地區的旅客也有一定吸引力,影響到天津濱海等機場的客流,將會對航空市場格局產生衝擊。

新機場完成投資398億元

位於北京市南部,被明確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的北京新機場規劃遠期年客流吞吐量1億人次,飛機起降量88萬架次,已於2014年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建成並在2019年10月投入運營。而在此前,民航局5月新聞發佈會顯示,民航局將漸進打破“一條遠程國際航線一家承運人”的規則。

《人民日報》5月17日報道顯示,目前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工程已完成封頂封圍,正在進行內部精裝修及機電設備安裝。該新機場建成後,北京地區將新增航站樓面積70萬平方米、跑道4條、停機位268個。

此前,民航局發佈的《北京“一市兩場”國際航權資源配置政策》明確提到,北京新機場的主基地航空公司為東航集團、南航集團;在北京新機場運營的航空公司,其在首都機場運營的國際航線航班將於新機場投入運營後4年內全部平移至新機場,並繼續持有已獲批的國際航權。民航評論員碁琦曾表示,北京“一市兩場”國際航權資源配置將是北京“雙樞紐”建設的核心要素。

而在2018中歐航空高端對話會上,馬正透露,截至目前,北京新機場累計完成投資398億元,完成比例近50%。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批覆,北京新機場和首都機場均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未來建設發展成為雙樞紐,運營好北京雙樞紐,提升北京航空樞紐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核心。

提到北京新機場的建設,民航業專家林智傑表示,北京新機場的投用其實對整個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北京市場長期處於超飽和的狀態,國內外的航空公司開闢航線增加航班都十分困難。新機場投用之後,如果空域沒問題,整個北京的航班量就會迅速增長,能夠滿足旅客出行的需求。

影響京津冀航空市場格局

對於北京新機場這塊“新陣地”,航企早已開始佈局。

在此前的4月24日,國航旗下負責公務機運營和託管的公務機公司,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航空)籌建申請已得到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初審同意。而彼時業界民航專家曾分析預測稱,此舉可能主要還是為進新機場作準備。隨著相關政策的推出,新機場的吸引力和地位與日俱增。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林也在上述對話會現場提到,北京新機場在2019年投入營運後,南航作為主基地公司承擔40%的旅客運輸量業務,將開闢更多的國際國內航線。

林智傑提到,北京新機場建成後對北京的航空業競爭格局也會有一定影響,原來北京國航市場份額較大,新機場投用之後,南航、東航將在北京航空市場佔據相當的份額。

民航專家李曉津分析稱,即便北京新機場給航空市場格局帶來很多的想象空間,可能一開始相關部門也會採取較為謹慎的運營策略,運力的釋放需要一個過程,通過慢慢磨合、穩健運營,保障市場平穩過渡。

此外,李曉津認為,北京新機場的建成可能對於京津冀整個航空市場圈產生一定的影響,北京新機場運力投入較大之後,可能會有一定的折扣,對於京津冀地區的旅客也有一定吸引力,影響到天津濱海等機場的客流。

國金證券航空分析師蘇寶亮表示,各家航空公司能否在北京新機場受益,和空域有很大的關聯性,目前空域擴展進程較慢,未來各家在入駐新機場之後的“博弈”也將和空域的擴展緊密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