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一年只夠做一件事

原來,一年只夠做一件事

2017年終於要走到盡頭了。這一年,不信邪的我,親身試驗了不穿紅褲衩的本命年會是怎樣的一年。

我不負責任的告訴大家: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總會去,而結果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

後來我想,本命年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說法,大概就在於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每經歷十二年,其人生進程總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而按照一個人的成長史來看,十二年恰巧是一個節點。比如十二歲的時候,我們告別童年;二十四歲的時候,我們告別青春;三十六歲的時候,我們成為別人的父母……

而這些節點中往往蘊含著我們人生方向的轉變,大概就像修仙之人所說的“渡劫”吧。而那些失敗的“渡劫”,則成為了民間“本命年”的種種傳說。

那麼,不穿紅褲衩的我,靠著什麼成功“渡劫”本命年了呢?

一、一本好書

2017年,我開始第四遍讀了《紅樓夢》。

原來,一年只夠做一件事

看到這九條內容了嗎?這是2016年年初的那天,我給自己制定的年度計劃,後來,成了一個笑話。

我花了2016年一整年的時間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時間真的很少,而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是如此的多,以至於我都弄不明白——我真正想做的那件事究竟是什麼。

直到有一天(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的某一天),我無意中隨手翻開《紅樓夢》,我驚奇的發現,藉著那些不愉快的人生體驗,我似乎能懂這本書了。那些人物一瞬間都活起來,我看到他們被自己命運的繩索牽引著,在那個虛幻而又真實的世界中,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

我甚至還看到,曹雪芹隱在舞臺的幕後,老淚縱橫。那一刻,我知道我要做什麼了,我要給他們立傳。

因為我看到,哪怕是再小的人物,曹雪芹也並沒有忽視掉他們。一如平凡的我們,總會在某一時刻,感受到冥冥之中神靈的注視。

是的,所以我要還原他們。

原來,一年只夠做一件事

二、一個專欄

事情開始做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當初的狂妄。僅僅是這一件事,我可能一年都做不完,而我竟然在一年之中給自己列了九件。

那麼,就當是修補當初吹破的牛皮吧。我要專心做這一件事了——還原紅樓人物,並給他們立傳。

除了紅樓人物之外,我也會偶爾挑一挑喜歡的作家,寫他們的小傳。這些作家小傳的篇幅雖然尚不過萬,但是這些文章的背後,卻是我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字的相關閱讀量作為支撐的。

當然,我不是為了寫作家小傳而去讀他們的書,一般是讀了他們的書,很感興趣,然後去了解他們的人生,之後再回過頭來深入去讀他們的作品。直到我自認為醞釀的差不過了,也能夠把握到這個作家的精髓了,才會動筆去寫他們的小傳。

紅樓人物和作家小傳,這兩項內容,大概會是我2018年的寫作重點。

原來,一年只夠做一件事

三、一個平臺

事實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

在蝸牛讀書,我的身份是“領讀人”。從10月27號在這裡發第一篇文章到現在,兩個月時間,粉絲已經達到了4.9萬——當然,這要歸功於蝸牛的“蝸牛新年籤”活動。

不知道大家收到的都是什麼禮物呢?

最使我感動的是蝸牛的新年獻詞,我從中能感受到蝸牛的態度,蝸牛的立場。在這裡,我們好像真的能夠使自己靜下來,靜下來打開焦慮的圍牆,望見春天與遠方。

我把獻詞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並寫下了這樣一句評論:

就是要這樣的底氣,這樣的態度。用緩慢的速度,抵禦順便的世界;以堅硬的外殼,守衛讀者的淨土!

2018,希望大家在這裡多讀幾本好書。

原來,一年只夠做一件事

四、一部電影

在2017最沉悶的日子裡,我又看了一遍這部當年大一曾看過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未曾經歷過生活的少年,只會關注Andy最後越獄成功,重獲自由的那種酣暢淋漓。而飽嘗滄桑的旅人,則會更關注那一柄鑿開監獄的小小錘子。

原來,一年只夠做一件事

這是Red自己對監獄的“體制化”的認識,而監獄圖書管理員Brooks則是血淋淋例子,他在老年離開監獄之後,因為再不能適應外面的生活而自殺身亡。

而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一座無形的體制化之牢獄呢?

每個人都被各種壓力所捆綁而不得自由,而每個人在內心深處又都是嚮往著自由的——Andy甚至冒著生命危險,為要請牢友在房頂喝上幾瓶啤酒,而自己卻僅僅為了享受在牢獄之中那片刻的自由。

是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給我們獲得自由提供了一個幾乎完美的救贖方案,那便是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那是心中沒有被體制所同化,沒有被磨滅的夢想;腳踏實地——那是獄中的小錘,那是Andy被變態狂爆菊的恥辱,那更是他機智勇敢、精心謀劃和不懈努力。

當然了,平庸的人,終究是最多的。那麼,你甘於平庸嗎?如果不甘平庸,就要付諸行動。新的一年,一起在這多讀幾本好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