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孔子“形而上”與“形而下”?郭繼承教授讀出易傳大智慧

形而上、形而下,這是《易傳》裡的話。《易傳》有一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這句話的意思是,任何一個文化流派,或者思想形態,它有形而上的大道,同時還有適合不同環境所形成的一些具體規則或者制度。

一個文化系統分這兩種,一個是形而上的大道,這個大道往往是超越時空的,但是在不同時期裡所形成的具體制度,往往只和那個環境相適應,當環境變了,那個具體的形而下的東西就要變。

所以,我們在探討儒家思想價值的時候,要做出區分,哪些是超越時空都值得我們學習的大智慧,那就是道只和特定時代環境相適應的具體做法,離開了那個環境,我們必須加以改革和調整的,叫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把這兩個層面做出區分以後,我們學儒家的時候,就變得更自覺了。

如何分辨孔子“形而上”與“形而下”?郭繼承教授讀出易傳大智慧

孔子為《周易》做的《十翼》,即《易傳》

儒家裡面有很多“形而上者謂之道”,有很多大道。比如說孔子說的“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一個人活著一定要有道義,要為了道義,為了對國家、對民族那份大的道義而活著,不要光為自己那份得失和算計,這一條對任何一個社會都是起作用的。

我們不管在哪個社會活著,都應該有一份對這個社會的情懷、使命和責任。比如孔子講,仁者愛人,我們不論在哪個社會去活著,永遠對社會有一份大愛,心中不能只想著自己。《大學》裡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我們不管在哪個社會活,都要找到心中那份光亮的德行,把心中返本開新的東西找出來,追求“止於至善”,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有浩然正氣的人。這些東西,應該說在任何一個社會里永遠都有價值,它是超越時空的。

如何分辨孔子“形而上”與“形而下”?郭繼承教授讀出易傳大智慧

但是,我們儒家的東西也有些“形而下者謂之器”,也有一些只和特定環境相適應的。比如說董仲舒提的東西,夫為妻綱,就是丈夫應該主導妻子,妻子應該聽丈夫的話。時代變化了,這些具體做法,我們應該加以調整,應該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辯證地分析,應該批判地繼承。

所以我們看儒家思想的時候,乃至我們看任何一個思想流派的時候,分兩部分。一個是超越時空的那些有穿透力的,對我們永遠起著啟迪和教育意義的大智慧,我們帶著學習和謙卑的心情去傳承、領會。但是有一些只和特定時代環境相適應的做法,我們要超越它、批判它、揚棄它。孔子在齊國的時候,齊景公問他,怎麼治理好國家。孔子說了一句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個話大家都聽說過,很多人對這個話非常反感,認為這是講等級的,現在是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講等級的話,有的人很厭惡的。這種理解是偏頗的。

如何分辨孔子“形而上”與“形而下”?郭繼承教授讀出易傳大智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什麼?形而上的意思是什麼?是指的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做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那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務本,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職,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比如君就應該像一個君的樣子,你作為一個君王,應該天下為公;臣就應該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父就應該像父親,養家餬口、承擔責任;孩子你得有一個孩子樣,懂得孝敬老人、尊重師長,好好讀書、好好成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實際上講得是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都應該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就是君子務本

但是現在很多人只看到“君君臣臣”文字的表象,沒有理解背後的大意思。孔子的話其實放在今天,也是有道理的,什麼有道理?我們共產黨員,那就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你現在做不到,至少應該向這個方向努力;公務員掌握著公權力,應該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最起碼的,你應該捧著良心,利用公權力為人民造福知識分子,那你應該傳道、授業、解惑農民兄弟種出好的莊稼、好的糧食,人民吃了健康工人

做工,講求質量,服務態度要好。今天也是一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分,每一個人都得做符合自己本分的事,這永遠沒有錯。

如何分辨孔子“形而上”與“形而下”?郭繼承教授讀出易傳大智慧

那為什麼是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因為2000多年前的語境就是那樣,2000多年前的人就說那樣的話。不可能說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講出自由、平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那不可能的。那個時候你問孔子怎麼治理好國家,他怎麼說?他就說每一個人,比如君王一定要做君王該做的事,臣子要做臣子該做的事,父親要承擔父親的責任,孩子要把孩子的責任盡到。這個話從形而上的角度,拋開具體的文字,他的意思,到今天我們仍然要這樣做。只是

我們應該超越什麼,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些具體的話語體系我們要超越它。

如何分辨孔子“形而上”與“形而下”?郭繼承教授讀出易傳大智慧

所以我給大家講,千萬不要因為中國古代聖賢的話,打上了當時的語言文字的烙印,你就開始討厭它,不要那樣。一定要帶著形而上的態度,思考背後的那份大智慧對我們有什麼用。一句話形而上和形而下要分開,形而上的智慧和啟迪我們永遠要尊重;具體特定環境下的東西,隨著時代的變革,我們超越它、揚棄它,要辯證地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