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理優勢在日本的崛起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小少爺685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看:一是日本地理位置給其帶來的便利;二是所謂的日本崛起要一分為二。

先說第一個問題:其實一國的地理位置,確實可以為該國的政治經濟與涉外活動帶來極大的利益。最典型的就是美國。在一戰二戰期間,孤懸海外,與任何歐洲和亞洲戰場都不接壤的美國,受到的衝擊最小。一戰表現的最為明顯,當然二戰有珍珠港襲擊,但美國本土也沒遭到任何打擊。百年來唯一一次遭到本土襲擊的案例就是9-11事件,所以可知美國人震動有多麼巨大!

這種有利的地理位置,顯然是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後能坐收漁利,崛起成一流大國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日本的地理位置也具備類似的條件,但和美國相比,日本的位置相對偏僻,想成為大國並不那麼容易。



當然木叔說的大國不是成為和美國俄羅斯等匹敵的全方位的大國,是在某一個領域有所建樹的國家,比如日本在經濟上常年是世界第二位,前幾年才被中方超越。日本經濟大國的形象深入人心。這就是狹小的地理空間帶來的民族發展方向變革所產生的意想不到的好處。這就是對日本地理位置一分為二的看法。

同理以色列也是,如果沒有猶太人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這個被周圍阿拉伯國家包圍的彈丸之地,一定是破敗不堪的落後農業國的模樣。肯定不會是如今人均4萬美元的發達國家。

所以從這點上來講,木叔是贊同提問者所言地理位置優勢會在崛起中起作用的,因為這種優勢是一種加引號的優勢,是變相的優勢,可以激勵有上進心的民眾發奮圖強。當然類似的地理位置在非洲在大洋洲可能就會成為太大的優勢,這與不同民族與文化有很大關係。


木春山

1、島嶼優勢:歐亞大陸上的遊牧民族很難在軍事上威脅到日本的文明發展,所以日本文明的發展未曾遭遇“內亞化”。只能被其他強大的海洋文明強行打開,而海洋文明的先進性是歐亞大陸核心區的遊牧民族所不及的。

2、緯度條件和氣候條件:全球的主要強國、富國基本分佈在北緯30度到60度之間,日本正好在這個範圍內。這使得農業生產方式,尤其是稻作文化得以衍生,進而,建立在農業基礎上的中華文明得以在日本引進推廣。同樣作為島嶼國家,菲律賓和印尼這樣的熱帶群島就始終停留在狩獵採摘階段。世界上主要強國、富國基本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這種氣候條件,不冷不熱,不旱不澇,最適合人類居住和工農業發展。如果用這一標準篩選,又將北緯30度到60度之間很多國家剔除出去。

3、沿海優勢:大航海時代以來,人類的經濟就逐漸進入海洋時代,全球的沿海地區聚集了60%的人口和80%的財富,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內的範圍成為海洋經濟帶,數據顯示沿海經濟帶和內陸地區的土地經濟價值兌換比例為1:10。

除以上列舉之外,日本從地理角度來說不僅沐澤優勢,同時也受到種種地理劣勢困擾。最主要的,一是資源匱乏;二是處於地震、颱風和火山多發地帶。然而這些對於日本民族品格的塑造,反而轉化成民族崛起的優勢。其一是強烈的危機意識;其二是勤奮、堅韌、犧牲的意志品質;其三是強烈的群體意識;其四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完美主義品質。這些民族特質在日本戰後崛起過程中都發揮了顯著作用。(NT)


聯合防務

在"海權國家"時代,日本的地理優勢較大,但在未來50年,日本的地理優勢將蕩然無存,國勢必然下滑!

在15世紀以前,歐亞大陸的貿易主要通過陸上絲綢之路進行,沿途國家的興衰和絲綢之路順暢與否息息相關。當時,日本被排除在絲綢之路之外,經濟發展水平非常低下。



15世紀之後,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卡在歐亞之間,迫使歐洲另尋海上通往中國的貿易之路,無意中發現新大陸,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世界各國也進入"海權國家"時代,並歷經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大英帝國和美國幾任"海上霸主"。


1853年,日本被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並在鴉片戰爭中發現清朝尚且比不上列強,開始明治維新改革之路。日本依靠海上貿易通道參與全球貿易,逐步變強。

然而,時至今日,隨著高鐵技術的發展,陸上貿易將比海上貿易擁有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載重量,歐亞非大陸將要重新進入"陸權國家"時代,日本的地理優勢將蕩然無存,國勢必然進一步下滑!

國勢即將反轉,我們的時代來了!


數說社會

小知數據來了,歡迎麼?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小知數據很高興為你解答。

世界自15世紀起,人類由孤立地發展開始走走向整體世界。人類的文明進程大大加快,人類的聯繫日益緊密,世界市場開始初步形成。這些都源於海洋業的發展,由海洋把各國的命運連在一起,構建命運共同體。


一個國家的發展如何,地理位置有著重要的影響。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國家綜合實力強大,國民經濟高度發達,是什麼成就了日本,這個優勢對日本崛起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日本是如何利用這個優勢?下面有小知為你解答。

地理優勢成就了日本,這個優勢對日本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什麼說地理優勢成就了日本呢?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日本國土自上而下成條形,四面有海域圍繞,可以說日本是一個島國,正因為是個島國日本才能迅速崛起。


由於日本是島國,資源貧乏,日本人看清自身的優勢,利用這個優勢發展可以把世界各國的資源運送到本國,日本沿海地區如此發達就是這個緣故。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規律,世界各個大城市都位於沿海。

海洋成就了日本,同時海洋也成就了人類。地球最初的生命源於海洋。


小知數據

日本的地緣優勢應該是非藏明顯的,處於歐亞大陸與太平洋板塊中間。現代世界體系也可以用“大航海時代”來形容,也就是從陸權向海權的轉換,近代以來的霸權國無一例外都是海權國家,歐亞大陸從世界權力的中心成為邊緣地帶,尤其是內亞地區,當年的陸上絲綢之路也就此衰落。
日本在近代以來就處於東亞貿易體系之中,當然,17世紀之後,日本開始鎖國,直到19世紀被打開國門。當然,相對孤立的地位也讓日本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性,雖然是東亞文化圈的一員,但是日本對於中國的學習是有選擇性的,日本的“封建社會”更接近於歐洲,也就是相對自主和比較有彈性的社會。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迅速變革,這要比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日本建立起來了現代工業的基礎,遠離歐洲權力中心,日本很快從被殖民的對象變成了殖民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跟隨英國,同時崛起的德國承擔了霸權體系的壓力,而日本是獲益者。一戰之後,日美在太平洋地區平分秋色,也算是兩個海權國家之間的競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太地區可以分為兩個戰場,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日本在陸權與海權之間的糾結,最終在兩個戰場中最終失敗。日美之間進行了人類歷史上唯一的航母大戰,也可以看到日本的海權屬性。
二戰之後,日本實施和平憲法,重新回到發展經濟的道路,而其處於美蘇冷戰的前沿,獲得了冷戰的紅利,從朝鮮戰爭的軍需刺激到美國對日本的不對等市場開放,日本成為冷戰的贏家。
地理位置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地緣政治並不等於地理位置,一流的地緣政治戰略是發揮地理位置的價值,將本國置於全球政治經濟體系網絡中的核心位置和關鍵位置,從而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孫興傑


首先日本有地理優勢嗎?日本應該沒有地理優勢,而且還是地理劣勢,這是日本自己評價日本。因為日本島國,地勢狹長,島內有大量的火山,地震,丘陵地形,並且日本夏天多臺風,對植物傷害很大,並不是適合傳統農業的發展。日本一直嚮往往大陸發展,目的就是避免遭受火山,地震,颱風的傷害。

但是日本由不利轉為有利是從200年開始,大航海時代的開始,讓海洋的重要性逐步替代了大陸上的陸路交通,如絲綢之路也是從陸地變為海洋。日本利用這個契機,積極保持與荷蘭等歐洲國家的關係,就算在鎖國時代,火器技術,造船技術等引進都沒有耽擱,直到日本明治維新,國家向外開放,日本通過海洋向外發展, 與世界貿易潮流正好吻合,並且,利用已經打下的基礎日本在船運,軍艦等都迅速超過了清國,與帝國俄羅斯,這時日本的海洋地理優勢顯現,最終打敗了這些國家成為強國。

戰後,日本還是奉行海洋立國,重視海洋運輸,海洋貿易,並且利用全球化,以及日本的在海上的位置,成為亞洲與美國聯繫的橋樑。但是這樣的優勢也不是一塵不變,在鄰國的海洋加陸路的聯合戰略下,日本的優勢就顯得不明顯,這是日本未來的課題。


橋本看日本

看看英國就知道了。島國,沒有接壤的鄰居,不需要看守漫長的國防線。海軍發展有先天優勢,也是必然。缺點也是致命的,沒有戰略迴旋的餘地,尤其是當代社會,各種物資資源需要全球調配,一旦封鎖,基本完了。當然,日本比其他島國更慘,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地震海嘯颶風火山噴發的發生是家常便飯,所以,向大陸擴張成了日本幾乎唯一的選項。優勢劣勢原本是相對,國力強盛,自然不用看護家門,所謂大國無疆嘛!反之,也有好處,又窮又偏又條件惡劣,誰會去打它的主意?總之,這是一個卑劣又富有冒險精神的民族。


手機用戶58748941012

日本崛起主要還是對西方制度的學習,這一點不可否認。不過地理上島國的特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幫助了日本。首先,和中國相比,日本“不大”(儘管國土面積比英國還要大一點),國內市場也沒有多少吸引力,在列強都關注中國的混亂和市場時,就很容易放鬆對日本的“管理”和“監視”,給了日本一定的活動空間和自由。其次,日本是個島國,相對而言“易守難攻”(這一點在明治維新時似乎並不明顯,在船堅炮利的列強海軍面前日本曾不堪一擊)。而資源匱乏這意味著佔領需要的成本很大且沒有多少油水。第三,儘管是島國,但日本和大陸的距離又很合適,不遠又不近,不遠意味著仍然沒有遠離權力角逐的中心,不近則意味著在遇到麻煩時可以相對“獨善其身”。這些地理特性使得當時的日本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特別是在和中國的戰略競爭中)的地位,的確算是“幸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