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宜室內種殖花卉之吊蘭,吊蘭繁殖方法和日常護理

最適宜室內種殖花卉之吊蘭,吊蘭繁殖方法和日常護理

1、 吊蘭的品種

吊蘭又稱垂盆草、桂蘭、鉤蘭、折鶴蘭,西歐又叫蜘蛛草或飛機草,原產於南非。屬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肉質,葉細長,似蘭花。吊蘭葉腋中抽生出的匍匐莖,長可尺許,既剛且柔;莖頂端簇生的葉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隨風飄動,形似展翅跳躍的仙鶴。

金邊吊蘭:葉片邊緣金黃色。

金心吊蘭:葉中心呈黃色縱向條紋。

銀邊吊蘭:葉邊緣為白色。

銀心吊蘭:葉片的主脈周圍具有銀白色的縱向條紋。

寬葉吊蘭:葉片寬線形全緣或微微具有波皺。花葶從葉叢中抽出,花後形成匍匐走莖,可以生根發芽長成為新株,花期春、夏季。蒴果三圓稜狀扁球形。

中斑吊蘭:葉狹長,披針形,乳白色有綠色條紋和邊緣。

乳白吊蘭:葉片主脈具白色縱紋。紫吊蘭植物描述:葉片主脈為紫色。青吊蘭植物描述:葉片主脈為綠色。

  吊蘭:枝稈與葉片不分,葉片下垂,葉呈深綠色,每年六、七月開花,花有淡黃和白色兩種。

最適宜室內種殖花卉之吊蘭,吊蘭繁殖方法和日常護理

2、吊蘭的花語

吊蘭花語是“無奈而又給人希望”。

最適宜室內種殖花卉之吊蘭,吊蘭繁殖方法和日常護理

3、吊蘭對家居環境的影響

吊蘭養殖容易,適應性強,最為傳統的居室垂掛植物之一。它葉片細長柔軟,從葉腋中抽生出小植株,由盆沿向下垂,舒展散垂,似花朵,四季常綠。吊蘭是植物中的“甲醛去除之王”。

  吊蘭可吸收室內80%以上的有害氣體,吸收甲醛的能力超強。一般房間養l~2盆吊蘭,空氣中有毒氣體即可吸收殆盡,一盆吊蘭在8—10平方米的房間內,就相當於一個空氣淨化器,它可在24小時內,殺死房間裡80%的有害物質;吸收掉86%的甲醛;能將火爐、電器、塑料製品散發的一氧化碳、過氧化氮吸收殆盡。故吊蘭又有“綠色淨化器”之美稱。

最適宜室內種殖花卉之吊蘭,吊蘭繁殖方法和日常護理

4、吊蘭的養護技術

  A、光照  吊蘭喜半陰環境。春、秋季應避開強烈陽光直曬,夏季陽光特別強烈,只能早晚見些斜射光照,白天需要遮去陽光的50%—70%,否則會使葉尖乾枯,尤其是花葉品種,更怕強陽光,金邊吊蘭在光線弱的地方會長得更加漂亮,黃色的金邊更明顯,葉片更亮澤。但冬季應使其多見些陽光,才能保持葉片柔嫩鮮綠。家庭盆養吊蘭應將其置於南窗前,否則葉片會失去光澤,甚至枯萎。

  B、溫度  吊蘭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攝氏度,在廣東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溫度都適宜吊蘭的生長,但是如果冬季溫度低於5—7攝氏度時就要注意防寒保溫。

  C、澆水  吊蘭喜溼潤環境,要經常保持盆土溼潤,夏季澆水要充足,中午前後及傍晚還應往枝葉上噴水,以防葉乾枯。室內常多灰塵,如吊蘭上蒙塵較多,既影響其生長,又有損枝葉清新、鮮麗,所以要經常噴洗枝葉,保持枝葉豔亮美觀。下部枯葉、黃葉要隨時摘去,平時要保持正常溼度,不宜乾燥,也不宜過溼。

D、施肥 吊蘭是較耐肥的觀葉植物,若肥水不足,容易焦頭衰老,葉片發黃,失去觀賞價值。從春末到秋初,可每7-10天施一次有機肥液,但對金邊、金心等花葉品種,應少施氮肥,以免花葉顏色變淡甚至消失,影響美觀。可適當施用骨粉、蛋殼等漚制的有機肥,待充分發酵後,取適量稀釋液,每10-15天澆施一次,可使花葉豔麗明亮。

5、吊蘭的繁殖技術

吊蘭可採用扦插、分株、播種等方法進行繁殖。

最適宜室內種殖花卉之吊蘭,吊蘭繁殖方法和日常護理

吊蘭扦插和分株繁殖,從春季到秋季可隨時進行。吊蘭適應性強,成活率高,一般很容易繁殖。扦插時,只要取長有新芽的匍匐莖5~10cm插入土中,約一個星期即可生根,20天左右可移栽上盆,澆透水放蔭涼處養護。

吊蘭分株時,可將吊蘭植株從盆內托出,除去陳土和朽根,將老根切開,使分割開的植株上均留有三個莖,然後分別移栽培養。也可剪取吊蘭匍匐莖上的簇生莖葉(實際上就是一棵新植株幼體,上有葉,下有氣根),直接將其栽入花盆內培植即可。

6、葉尖防護

最適宜室內種殖花卉之吊蘭,吊蘭繁殖方法和日常護理

家庭盆養吊蘭,在一般情況下,常易出現葉尖乾枯、葉片逐漸失去光澤等現象,為養護管理好吊蘭,需採取如下的措施。換土換盆 盆吊吊蘭在管理上,為求莖葉茂盛,在每年的3月份應換土、換盆一次。若盆較深,基肥較足,可兩年換盆一次。在翻盆時,將植株從盆中磕出,剪去枯腐根和多餘的根系,換上新的富含腐殖質的培養土,再施以牲畜蹄角片或腐熟的餅肥作基肥。栽好後,放半陰溫暖處緩苗。吊蘭最適生長溫度為25℃左右。待植株恢復健壯生長後,將花盆吊於廊簷下或室內適當位置。一般高度以不碰頭為宜,並要注意通風。光照適當吊蘭喜半陰環境。白天需要遮去陽光的50%-70%。室內常多灰塵,如吊蘭上蒙塵較多,既影響其生長,又有損枝葉清新、鮮麗,所以要經常噴洗枝葉,保持枝葉豔亮美觀。下部枯葉、黃葉要隨時摘去,葉尖發黃時用剪刀斜著剪去黃頭。平時要保持正常溼度,不宜乾燥,也不宜過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