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心情不好,沒有人工智能你怎麼知道?

在Richard Watson將200個遙控器大小的發射器綁在奶牛肚子上的兩個月之後,Ida人工智能系統給他打來電話報告緊急狀況——奶牛在進食及準備授精時,會感覺不舒服。

奶牛心情不好,沒有人工智能你怎麼知道?

而身在喬治亞州其它幾座毗鄰牧場的牧民們則表示,人工智能技術並沒能給他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當一頭牛體溫過高時,它會趴在其它奶牛的身上。因此他們會在奶牛們的背上塗點油漆,再根據腹部沾染的情況來判斷哪些牛隻可能存在健康問題。就這麼簡單——需要人工智能嗎?

喬治亞州迪耶林市的第四代奶農Mark Rodgers表示,“只需要看著奶牛的眼睛,我就能判斷它的健康狀況如何。”他的父親已經82歲了,仍在駕駛拖拉機。“沒錯,上帝告訴我們,‘這就是你們該做的’。我們不會素描、不懂油畫,但我們真的很擅長養牛。”

高深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重塑美國人的工作方式。各廠商持續提供功能強大的軟件,能夠讀取並響應眾多數據,並幫助工作人員節約時間與精力。

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現也引發了緊張的氣氛。特別是在牧場這樣低調且傳統的環境——面對一群奶牛時,新興技術能否擊敗傳統直覺?

Watson農場所使用的人工智能方案名為Ida,即“智能奶農助手”,能夠追蹤奶牛的微波動作並對其進行圖形分析。人工智能將利用這些“實時奶牛分析數據”評估其進食與活動情況,進而預測健康問題——例如跛行或乳房感染等。

儘管這種極為複雜的優化方式聽起來很蠢——特別是把其與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發呆的奶牛放在一起,但Watson表示這能夠有效解決奶牛過早死亡所帶來的每年數十萬美元損失。

Ida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引起了部分牧民的興趣,他們希望藉此降低牛奶生產成本並解決人員緊缺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競爭優勢。儘管卡車司機與收銀員將人工智能視為引發失業的罪魁禍首,但農民們表示由於如今已經鮮有年輕人願意從事農活,因此他們正長期處於勞動力緊張的狀態之下。

來自荷蘭的開發團隊Connecterra利用TensorFlow(TensorFlow是谷歌公司為其自身應用開發出的大規模人工智能工具集,並在2015年正式將其向公眾開放)構建起Ida。該公司CEO Sundar Pichai在今年1月在採訪中表示,人工智能堪稱“人類正在努力研究的最為重要的方向之一”,其歷史意義甚至“高於電或火”。(很遺憾,他沒有提到奶牛。)

奶牛心情不好,沒有人工智能你怎麼知道?

Watson的農場是Hart農產品品牌旗下的三大農場之一,而他在採訪中拿出iPhone展示自己的Ida應用。他表示,自己的牛群中存在“三種需要檢查的潛在健康問題”:14433號牛進食量較少,而10172號與3522號則“反芻”或咀嚼不足,這可能代表著它們感覺不適。應用中的授精計數為零,以綠色標記表示。

出生於新西蘭的Watson今年46歲,身高6英尺4英寸,看起來如橄欖球運動員一般壯碩——他確實曾在九十年代末擔任半職業球隊“颶風隊”的線衛。在那之後,他開始在喬治亞大學領導一項放牧研究計劃,並大力倡導散養化放牧方式——即讓奶牛們自由自在地在牧場上漫步及進食。

他的牧場中飼養著美國最經典的黑白奶牛——即荷斯坦奶牛以及相對體形瘦小的棕色澤西公牛的雜交品種。這些牛隻每天都在周邊面積達數千英畝的黑麥草與狗牙草地上放牧。這意味著對此類自由放養的奶牛進行追蹤,要比美國其它封閉式飼養場環境下困難得多。順帶一提,美國目前的主要牧場大部分對奶牛進行圈養,且定時為其提供玉米及穀物等飼料。

Watson表示,如果用舊有方式解決問題,那麼他需要夜以繼日地不斷巡視。“除非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否則我們真的很難判斷牛群的細微健康狀況變化。”

奶牛心情不好,沒有人工智能你怎麼知道?

奶牛們脖子上的橙色傳送器將數據傳送至Watson牧場的山丘之上,這裡靠近擠奶廳旋轉著一組基站。基站計算機會獲取並處理所有傳感器數據——這種在本地執行大部分人工智能運算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避免農村互聯網出現問題。Connecterra公司聯合創始人Yasir Khokhar表示,“有些奶牛甚至會用這些傳感器做奇怪的事……”

Ida人工智能系統首先經過數千小時的視頻與傳感器數據訓練,從而以更簡單的方式瞭解牛隻的活動——其中就包括Khokhar放在自己口袋裡的牛隻模擬傳感器。(他打趣地說,‘我就是第一隻牛’。)每一天,新增的數據與牧民反饋都能幫助人工智能進一步學習與提高。Khokhar估計,人工智能已經處理了約“600年的數據”,且每天還會獲得約8年新的奶牛數據。

如今,人工智能記錄到奶牛七種不同活動:行進、站立、躺下、進食、咀嚼、飲水以及發呆。Khokhar表示,顯然牛群中還存在其它活動,但他將此稱為“秘密武器”並拒絕透露細節信息。

多年來,奶農們一直在使用傳感器裝置。但Ida的開發人員們表示,通過從對奶牛行為模式進行分析,牧民可以發現奶牛的傷痛、預測某些疾病的發作,並以超過九成的精度實現排卵期預測——這是傳統程序完全無法達成的效果。人工智能還可以追蹤奶牛臥具、飼料以及環境變化對產奶量或者其它行動的具體影響。

Khokhar表示,他是在荷蘭某奶牛場生活時想到引入人工智能這個念頭的,並於2016年年末建立了自己的初創企業。如今,他已經在美國、西班牙以及巴基斯坦等7個國家的牧場當中監控著數千頭奶牛。該公司負責管理所有設備及服務,並以按月訂閱方式向客戶交付。每頭奶牛每月起步價格約為3美元,再加上每頭奶牛79.99美元的初期一次性投入,Watson估計其目前的投入已經達到約17000美元。

農業一直都是各大技術巨頭最為關注的目標行業之一。面對糧食短缺與氣候變化等生存危機,改變農民們的種植與畜牧方式將大膽、革命性且具有極高的利潤空間。一部分初創企業已經開始與農民攜手,利用配備有攝像頭的機器人採摘蘋果並對黃瓜進行分類、利用無人駕駛拖拉機收割糧食,同時利用裝有掃描儀的無人機來發現偷獵者以及追蹤牲畜。

除了Ida之外,其它技術初創企業還在製造奶牛計步器、機器人擠奶器、尾部傳感器以及電擊脖掛裝置(用於引導畜群走向)。

但即使是那些願意在新興技術身上投入巨資的農民,如今也開始拒絕支付後續費用。喬治亞州麥迪遜市WDairy農場64歲的負責人Everett Williams表示,他的農場裡如今充斥著各種傳感器,能夠打印出一大堆報告——例如牛群活動情況以及生豬是否已經進入圈欄。他表示,他能夠整理出的數據肯定沒有Ida那麼多,但他覺得自己的腦子裡卻對這些數據沒有概念。“面對這麼多文字警報,我有點無所適從。”

Connecterra等系統在農場之外也遭遇到批評之聲。由於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檢測早期疾病與行走障礙,自然保護主義者們批評這些系統實際上在幫助牧民屠宰健康狀況不佳的牛隻以繁殖超級奶牛。

在喬治亞州迪耶爾市經營“父女”家庭奶牛場的Rodgers指出,在農場技術方面,他並不反對使用高新成果。他的“超級系統”包含奶牛追蹤應答器,並將在不久之後使用DeLaval VMS——這套機器人手臂被稱為“終極自動擠奶機”。

與Ida不同,他的系統不會追蹤奶牛們的日常活動——他認為這些都不重要。多年以來,人們一直這麼養牛,他希望未來人們仍然這麼養牛。

他指出,“對動物的觀察能力是不可替代的,這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我希望我能把自己的本事傳授給女兒跟侄子。”他同時補充稱,“如果奶牛真的出了問題,那誰都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