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演講實錄:我們的AI能力領先,但不會因此裁掉任何一名兄弟

5月16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開幕,來自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1800多位人工智能領域專家和企業領袖出席了這一智能科技產業盛會。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開幕式主題演講中介紹了京東在智能時代“想什麼、做什麼,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同時,他還辟謠了關於“京東將在十年內裁員50%”的消息。他表示,按照京東目前的業務規模,如果充分藉助於人工智能技術,將減少員工50%的工作量。但未來,京東還有10倍到20倍的發展空間,因此還需要大量的員工,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名“兄弟”。

劉強東演講實錄:我們的AI能力領先,但不會因此裁掉任何一名兄弟

今天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京東在智能時代想什麼、做什麼,以及未來的方向是什麼。

京東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公司,迄今為止只有14年的歷史,但年輕公司的好處就是很多新業務的推動都可以在最初就用上最新的技術。以京東金融為例,從4年前成立起,搭建的就是基於人工智能的基礎架構。去年,京東金融貸款業務達到近1萬億元,由於京東龐大的物流體系和大量的合作伙伴,這個規模現在已經達到2萬億規模,並且其中大部分貸款客戶都是中小製造企業。

在智能時代,京東的發展基本分為硬件和軟件兩條主線。

硬件方面,京東應用最多的是物流,我們期望打造一個從倉儲到配送車輛、配送站、送貨機器人的一整套智能化體系。

一年前,京東在上海建成了全球第一個B2C全無人倉庫。雖然很多人說10年前、20年前就已經有無人倉,但那都是基於B2B模式的。與它不同的是,京東B2C全無人倉庫能夠在擁有近300種產品的倉庫中,把小小的口香糖、玩具、筆、手機等商品精準地拿出來,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倉庫。經過在實驗室3-4年的測試,現在已經正式上線。未來5年,我們還將把全國800個物流中心逐步改造成無人倉。

除此之外,京東的第一個無人配送站也已經在西安建成,上面是起降無人機,下面是配送機器人。看起來就像過去老式的空調室外機一樣,外面是一個“鐵質的大圓筒”,裡面全部都是自動化的智能機械裝置。

同時,京東已經有4款成熟機型的無人機在常態化運營和大規模使用,並且已經拿到了全國6個省和十幾個城市的飛行執照。京東無人機從起重5公斤、飛行15公里,一直到最近測試的200公斤、飛行200公里,中型和輕型無人機全部都是垂直起降、水平飛行,目的是減少機場的投資。和美國亞馬遜無人機不同,它解決的是給終端用戶送貨的問題,而大部分中國人都住在公寓房,不住在別墅,也沒有後院。所以,京東無人機的重點不是給客戶送包裹,而是解決偏遠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高額物流成本的問題。

如今,京東的物流體系已經覆蓋了全國60萬個行政村,每個村都有我們的兼職快遞員,他就住在村裡,是村裡的村民。原來為了往一個村莊送一個包裹,我們就要派一個司機,出一輛車,從城裡出發,一來一回,包括過路費、人工成本在內,其成本是送到大城市的5倍以上。同時,大量的農產品的要送到城裡很困難。為此,我們在四川、陝西建立了100個無人機機場,每個機場的投資只需要40萬到60萬,但可以保證將優質農產品在24小時之內送到中國所有的大中城市,並且可以降低70%的省內的物流成本。

在這方面,京東還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發了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重型無人機。以前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能夠載重1噸以上的無人機,但那些都是在現成有人駕駛飛機基礎上,通過線性化改造,轉變成的無人機。而京東是從零開始進行的研發,這些飛機沒有駕駛艙,是完全按照無人機的方向進行全新的設計製造,預計將在今年6月底第一次上天測試。當然,投入實際運用還需要幾年時間。

此外,京東的配送機器人已經在包括人大、北大、清華在內的多所北京高校進行機器人送貨。同時,我們還與全球五大電梯廠家達成了通信協議,希望在之後實現配送機器人與電梯等其它建築內外部設施的溝通和協同,比如可以告訴電梯要去哪層、可以跟門鈴進行通信,可以按門鈴等等。而現在唯一要解決的就是讓機器人爬樓梯、走斜坡的問題。一旦這些技術被突破,配送機器人就可以完全替代配送員。

第二條線就是軟件。京東是做供應鏈服務的,對我們而言,最重要、最核心的莫過於對商品的消費預測,以及對消費趨勢的把握。目前京東已經有57%產品定單從採購到庫間的調撥、銷售的預測,全部是由人工智能自動處理。今年年底,我們的目標是實現94%到95%的SKU全部由人工智能進行採購、定價、調撥、補貨管理。

京東人工智能的客服已經發展了6年時間,目前50%以上的服務都是由機器人提供的,尤其是在大家使用在線交流工具時,90%都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其中,第二代人工客服已經可以精確地對人的情緒進行感知,並且非常精準。雖然現在我們所有的語音電話客服基本上都還是人工服務,但在年底之前,我堅信會有很多語音通話都由人工智能客服代替,甚至通過模仿人類的思考模式和聲音,讓消費者無法分辨是人工智能,還是真正的人。

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有一個疑惑——將來的員工怎麼辦?前幾天,有幾個自媒體在瘋傳京東準備在十年內開除8萬員工的消息,其實這完全是聳人聽聞。我的原話是:“如果按照京東今天的規模,藉助於人工智能技術,其工作量大概只需要8萬名員工就足夠了,而今天京東的員工超過了16萬名。”這意味著,如果大規模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我們的一半員工是不需要的。但未來,我們還有10倍到20倍的發展空間,需要大量的員工,因此,我們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名“兄弟”。

很多人會問京東的解決辦法是什麼?京東發展配送機器人,為的是讓現在在大街上冒著風吹日曬、嚴寒酷暑、霧霾、安全問題給大家送貨的小哥能夠在辦公室裡監控,把藍領工人轉變為白領工人。如果機器人在大街上送貨時遇到故障,或者被偷、被搶等複雜情況,仍然需要人為進行干涉。

大家知道,任何的機械都需要維修保養,任何機械也都會出現損壞。而今天我們庫房的撿貨員工,每個人平均每天要行走32公里。這麼艱苦的勞動,完全可以由人工智能的機器人來替代。

我個人認為,人類今天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創造物質文明。但在智能時代,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應該進行精神文明的創造,物質文明的創造全部由機器人、由技術去替代。從而讓人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哲學問題、搞藝術創造,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還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旅遊,花更多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讓家庭更加穩固,讓人更有愛。

如果說大量的機器人還會導致失業,那怎麼辦?我們要相信,今天政府的治理能力、法治環境跟第一次工業時代已經完全不一樣。那時候工人砸機器,認為機器搶了人的飯碗,是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沒有讓工人獲益,反而讓他們進入更快節奏勞動的狀態,同時工資還沒有上升。但今天我們面對的環境是,每週要工作40個小時,還有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據預計,20年之內中國就會從今天只佔17%的老齡人口迅速增長到40%的老齡人口,由人力資源過剩很快轉變為人力資源短缺,而人工智能恰恰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可以通過立法改變工作時長,比如每週只需工作2天,並且工資待遇比今天還要高,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當年,外國人在清朝的老北京站建了一條火車線路,慈禧太后看了以後認為火車是怪物,就把它炸了。由此,中國沒有趕上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而隨著大量的汽車在大街上跑,人們越來越喜歡汽車,不坐馬車,在歐洲就有無數的馬車伕去遊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的馬車伕順應了時代潮流,他開始學習怎麼駕駛汽車。過去製造馬車車輪的人,也迅速的轉變製造汽車車輪的人,由此造就了無數偉大的企業。

因此,在新的智能時代來臨的時候,你的態度和變化將決定著你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