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為什麼會被雍正一道聖旨就罷免了?

鄒杰倫qaq

年羹堯不敢造反

年羹堯的權力很大,不僅手握精兵,而且西北三省的大小文武官員,一律聽從他的意見來任用。可見年羹堯在西北,不僅有軍權還有人事任免權。

但是,西北的財權不歸年羹堯。也就是西北的稅收,年羹堯說了不算。年羹堯的後勤補給需要由中央供應。


沒有中央的後勤補給就不能造反嗎?理論上也不一定,但是糧草和軍餉需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銀子不是大風颳來的,地方將領要造反,非一日之功也。雍正罷免年羹堯的速度非常迅速,快刀斬亂麻,根本沒有給他反應的時間。所以,在罷免年羹堯時,他手上沒糧沒錢。

假設,一路殺回去,走一路搶一路可行嗎?不可行。因為年羹堯的後勤是按月發放的,也就是說軍中糧草最多隻能撐一月有餘。20萬大軍,人要吃飯馬要吃草,單純靠沿途搶來補給軍需,是不可能的。

雍正的手段凌厲


雍正除掉年羹堯,也是溫水煮青蛙的手段。先是將四川和陝西的官員換掉,後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

左膀右臂都除掉了,年羹堯卻沒有放在心裡。一方面,官員的任免權在中央,他不好多說什麼。另一方面,他覺得雍正還是信任自己的。不可能因為“屁大”點事就跟自己翻臉。

後來,雍正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年羹堯仍然是靜觀其變,因為他覺得自己跟雍正的關係非同一般,雍正不會對他過於嚴懲,實在沒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舉兵造反。


誰想到雍正會如此腹黑,心狠手辣,最後會殺了他呢?

關於年羹堯的兵權,電視劇裡面還有一段。就是讓嶽鍾琪調走年羹堯的三個親信,全部以升職為藉口升職。一方面因為是升職,年羹堯和三個親信本人也不好多說什麼。另一方面,調走之後根基全無。如果想造反,也沒有能力了。



(《雍正王朝》的這一段,其實和歷史上雍正調三省官員是一個意思。)

說到底,還是仰仗了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雖然明清時期的三司和北宋不完全一樣。但是官員之間相互節制,尤其是全國財源盡歸中央,這一點是相同的。也斷絕了地方反叛中央的可行性。


Mer86

這個要感謝的人就有點遠了,他應該感謝六百年前的趙匡胤同學。

早年在唐朝時期,要想收拾一個將軍那是很難的。我們從後唐說起,就是唐朝滅亡之後的五代十國。太原起家的李存勖建立了一個後唐。

公元926年,魏博這個地方發生了兵變,這裡要重點介紹一下魏博這個地方啦,這裡從安史之亂後就開始搞割據,雄據了一百多年,有意思的是,沒有常主,老大經常換,誰來換呢?也不是外來的人,就是本地的士兵自己挑,要是老大一軟弱,士兵就造反,然後推選一個人出來。

當時魏博士兵又起鬨,那皇帝就派了自己的乾哥哥李嗣源去平叛,結果李嗣源去了之後,就被叛軍擁戴,被動造了反,最後被押著起義,殺了皇帝自己當了皇帝。

到了他死了之後,李嗣源的兒子李從厚登基,李從厚有一個乾哥哥叫李從珂,會打仗手裡有兵,所以李從厚想了一個辦法,讓他搬一下家,結果李從珂不搬,大兵來了,他跑到樓上,把衣服一脫,說當年我跟你們一起打天下,我犯了什麼罪要來殺我。說著就哭了起來。

士兵一看,直接倒戈了,最後李從珂就當了皇帝。所以,男人有淚不輕彈,一彈就要得人國。

再到後面,李從珂想讓自己的姐夫石敬瑭搬家,人家也不搬,還送燕雲十六州請來耶律乾爹。最終推翻了後唐建立了後晉,到了後晉年間,因為惹了乾爹遼國,後晉被遼國給推了。後晉的大將劉知遠搞了一個後漢,而劉知遠一死,劉二代又想請大將郭威動動窩,那郭威帶著兵馬走到半路,士兵譁變,把皇袍往郭威身上一披,當時郭威的身邊還有一個小兵叫趙匡胤。郭威建立的朝代叫後周,而趙匡胤走前輩的路,也搞了皇袍加身,建立的朝代就是宋朝了。

那到了趙匡胤這裡,他就發現這個將軍的權力太大了,動不動就能夠改朝換代。於是,他杯酒釋兵權,先把那幫老哥們趕回家當地主,然後分將軍的權,最重要的兩條,一是兵將分離,兵不再歸屬將軍,將軍有事了,帶著命令去調兵,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以前吳起還給士兵吸濃腫,現在想吸也吸不上了。

另外,將軍不參與軍事大決策,權力回收。

這樣一來,自宋之後,軍職人員的地位急劇下降,到了清朝年羹堯這裡,他也就是一把槍而已。

雍正跟年大將軍好的時候,曾經發過一個文件: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

這裡特別點明,調兵,用糧,辦餉,全部交給年羹堯辦,那麼這是特別的交代,如果不交待,那就說明這三大件不由年羹堯說了算。那調兵吃糧用錢都不由將領管,怎麼反?

最後,人家雍正也是玩了手段的,總結起來有摻沙子,扔石頭,挖牆腳。

所謂摻沙子,就是派自己的人到年大將軍的身邊。

史書有個事情很有意思,說年大將軍很跋扈,對皇帝派過來的御前侍衛,也當成自己的手下,讓他們“前後導引,執鞭墜鐙”

這一方面說明年大將軍狂,但另一方面不也說明雍正在年大將軍身邊安排了武林高手嗎?

扔石頭,就是扔出自己的態度,看看反應,有一回,天上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群臣相賀,年大將軍也湊熱鬧,但文化水平低,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雍正反常的大怒,說這是年羹堯故意不想讓我得到這四個字。

這就是試探大臣們的反應,如果大臣們都保年羹堯,那不能動,如果大家都支持自己,那就好辦了。

果然,大臣紛紛落井下石。

第三是挖牆腳,挖對方的根基,雍正把陝西四川的官員換了一批,很多都是年羹堯的親信。

最後,雍正也不是一道旨就幹掉老年的,他是溫水煮青蛙,沒有一出手就要年羹堯死,那樣,人家肯定反啊,雍正是先革年將軍的川陝總督職,調杭州將軍。

那還是官嘛。

調了官,然後才一步步革職,最終是抓拿歸案,我們年羹堯就是這樣一步步被賜死在牢裡。所以,年羹堯束手就擒,一是前輩趙匡胤做的貢獻,二是雍正的套路深。


腦洞歷史觀

第一,清朝作為封建社會,權利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皇權至上,沒人約束皇帝。第二,在雍正罷免年羹堯之前,已經解除了年羹堯的兵權,讓年羹堯失去了左膀右臂,即使造反也不可能。第三,奴才意識根深蒂固的清朝,造反的臣子也沒有好下場,誅九族是必須的,而年羹堯所在的家族是大家族,除了年羹堯還有很多人當官,所以他只能被皇帝罷免。


健康科普小郎中

看到了那麼多人的回答,感覺沒有說完全。我就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從小就跟這雍正辦差,真的雍正的喜歡和信任,雍正登基以後年羹堯官拜大將軍,鎮守西北。由於雍正的偏向,對年羹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致使年羹堯開始貪汙腐敗,到最後專橫跋扈,雍正忍無可忍決定殺年羹堯,並不只是下個聖旨,這時候的年羹堯在西北已經無法無天了,聖旨他是不一定能聽的。所以,下聖旨的同時還是用了謀略。趁年羹堯外出不在的時候,把他的手下全給換掉,在另立大將軍,等年羹堯回來之後已經晚了。身邊沒有他的人,他想反也反不了了。


文明146121581

電視裡裡講的是趁年羹堯出去,雍正一道聖旨派嶽鍾琪取而代之,我覺得應該不是那麼簡單。

1.年羹堯軍營裡還是有很多雍正的眼線,電視裡雍正有個箱子,裡面有能夠密摺專奏人的名字,他們及時向雍正彙報年的情況;

2.嶽鍾琪本來是副帥,僅次於年的二把手,是雍正防著年的一個棋子,同時年和嶽一個主帥一個副帥,便於互相掣肘,互相牽制,一個出現叛亂,另一方立刻可以取而代之;

3.雍正解除年的兵權,然後把年的手下三個都統立刻調走,全部升為將軍,如果這三個人聽話,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如果不聽話,繼續追隨年,後期收拾起來也易如反掌,畢竟離開了西北;

4.雍正一直在表面上很封賞年羹堯,對於彈劾年的奏摺也不理會,縱容年的囂張,更是把反對年的孫嘉誠派到年下面做事,後來年殺了孫嘉誠,也就等於與朝中大臣作對,雍正佔住輿論方向,除掉年的時機成熟了。

等到年羹堯回來以後,他的屬下已經調走的調走,關押的關押,年已經沒有辦法了,所以表面雖然只是一道聖旨就解除年的兵權,實則是做了充分的準備。


小燦哥說歷史

秦末農民陳勝說“王候將相寧有種乎”,似乎人人都可以稱王稱帝,年羹堯手握30萬雄兵,條件比陳勝、吳廣好多了,只要登高振臂一呼,就能號令天下,推翻清朝。實際上以年羹堯當時所處的形勢,這種情況完全不可能。

年羹堯起兵不得人心。雍正朝處於清朝立國中期,國力還比較強大,清朝統治基礎比較牢固,天下讀書人和各級官吏及地主士坤對滿清的統治基本上是接受的。年羹堯此時貿然起兵,缺少一個號令天下的正當理由,得不到廣大人民的擁護。


年羹堯看起來有30萬大軍,實際上那可都是忠於皇權的,如果年背叛,下面的人能否聽命還是個問題。所以雍正只要一紙詔書,就能把年的大將軍職務輕易剝奪。


華哥雜談

清代是特殊的。

年羹堯再牛,旁邊還有山西總督,陝甘總督控制糧食及軍械後勤。

此外,清代兩大軍事系統中,漢軍綠營兵絕對不會為年羹堯的富貴而跟從。八旗軍更不會支持,因為年羹堯只是一個下等的包衣出身,八旗軍轉身就會平叛。


張勇達州

個人認為,古代皇帝尤其是明君都會集強皇權,決不允許皇權旁落,尤其是針對這種封疆大吏,我們看到的是一道聖旨直接罷免,我們看不到的呢?正史是不會把詳細內幕記錄在案的,雍正也不會讓後人看到他這個皇帝做的連臣子都想反他。總而言之歷史往往是勝利者寫的


梅振峰1

年更堯是大將軍,擁有很大的兵權。但雍正皇帝也是不白給的,他手段狠辣,心黑手厲,又掌握了中央政權,所以要滅掉年大將軍只是一道聖旨的事。年將軍如果遇到的是一個軟弱的皇上,他肯定會舉兵造反,但他碰到的是牢牢把握著軍權政權的雍正,造反毫無勝算,所以只能束手就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