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西廠、錦衣衛在明朝覆滅時候為什麼沒有與李自成決一死戰?

龍紫魂

覆巢之下 ,復有完卵乎?

秘密警察部隊遊離於明帝國的司法體系外,聽命於皇帝一人,不經過審訊就可以拘捕三公九卿,這是乞丐皇帝朱元璋的疑心產生的怨念,這種怨念深入了子孫的骨髓,永樂大帝,道君皇帝,木匠皇帝等都可以安享天子龍威。



秘密警察代表著皇權,皇權維護著恐怖主義,百官們早上起床後都要寫好遺書給家人,然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上朝。東廠西廠錦衣衛成為了百官的噩夢,崇禎皇帝繼位開始清理整頓魏忠賢餘孽,魏忠賢餘孽沒有被消滅,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蓋世太保有了新的頭目。

明末清初,地球處於小冰河世紀,自然災害頻繁,造成嚴重的農業歉收,官員沒有被蓋世太保嚇到,反而加大收刮民脂民膏。陝西一個地方基層公務員李自成,發現自己的工資連自己都養不活,而朝廷仍然逼著自己去徵收家鄉鄰居們的沉重賦稅徭役,自己的祖墳都被詛咒了好多遍,於是他開始思考是不是要跟乞丐皇帝朱元璋一樣選擇造反,這樣自己就可以天天吃白麵饃和餃子了。他的老鄉張獻忠也是公務員出身,兩個人不約而同選擇造反,張獻忠從北向南攻陷了鳳陽和南京,把朱元璋點了天燈。



崇禎皇帝,是一名勤奮的皇帝,他面對內憂外患無可奈何,自己的父輩們給自己留下的是一個亂攤子,因此格外的謹慎用人。謹慎過頭了,就變成了剛愎自用。

為剿流寇,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才幹。然用人存疑,以至責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致明軍內部騷亂譁變。崇禎帝求治心切,《春明夢餘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中後金反間計,殺袁崇煥。



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崇禎帝的濫殺也日趨嚴重,總督中被誅者七人,巡撫被戮者十一人。朱由檢亦知不能兩面作戰,私底下同意議和。但明朝士大夫鑑於南宋的教訓,皆以為與滿人和談為恥。因此崇禎帝對於和議之事,始終左右為難,他暗中同意楊嗣昌的議和主張,但一旁的盧象升立即告訴崇禎帝說:“陛下命臣督師,臣只知戰鬥而已!”,朱由檢只能辯稱根本就沒有議和之事,盧象升最後戰死沙場。明朝末年就在和戰兩難之間,走入滅亡之途。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松山、錦州失守,洪承疇降清,崇禎帝又想和滿清議和,兵部尚書陳新甲因洩漏議和之事被處死,與清兵最後議和的機會也破滅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崇禎帝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在陳演、光時亨等反對之下未能下決心遷都南京。此時,農民軍起義已經十多年了,從北京向南,南京向北,縱橫數千裡之間,白骨滿地,人煙斷絕,行人稀少。崇禎帝召保定巡撫徐標入京覲見,徐標說:“臣從江淮而來,數千裡地內蕩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僅存四周圍牆,一眼望去都是雜草叢生,聽不見雞鳴狗叫。看不見一個耕田種地之人,像這樣陛下將怎麼治理天下呢?”崇禎帝聽後,潸然淚下,嘆息不止。於是,為了祭祀難民和陣亡將士和被殺的各位親王,崇禎帝便在宮中大作佛事來祈求天下太平,並下詔罪己詔,催促督師孫傳庭趕快圍剿農民軍。


朝廷大勢已去,特務組織失去了皇權的背書,淪為了喪家之犬,遭到了進城的闖王清算,剛進北京的那幾天局勢相對比較平靜,明朝遺留下來的那些官員都願意歸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但僅僅是七八天的功夫情況就變了,這些窮得太久的農民軍沒能控制住對金錢深渴望,在得力干將劉宗敏等人的堅持下,農民軍開始壓榨明朝的官員。他們給明朝的官員明碼標價,一品官員要獻出白銀7萬兩,二品5萬,三品3萬,依品次遞減,連七品不到的官員都獻幾千兩。皇親國戚參照一品大員,連吳三桂父親吳襄也被迫出錢。否則將家中的男人斬首,女性充公(也就是分給各路將士侮辱)。

侮辱、虐待明朝皇室成員。明皇宮中有大批珍寶、妃嬪宮女太監。李自成控制紫禁城後,最先做的竟然是和將士們瓜分宮中財產,霸佔美女,不問政事。那些有身份的將領都忙著搶宮女嬪妃,李自成帶頭強佔了崇禎的嬪妃竇美儀,另外又把崇禎的一個小丫鬟費珍娥給了小將羅虎。但費珍娥是個烈性的女子,竟然在新婚夜殺了羅虎。這羅虎可是員猛將,跟隨李自成南征北戰,立下過汗馬功勞,李自成原本計劃派他去東征吳三桂,結果這傢伙竟然死在了小丫鬟的床上。


蓋世太保們看著禽獸不如的闖王軍隊荼毒黎民,心中自然不屑於投靠,他們服務歷代帝王,對於政治的捕捉能力是相當敏銳洞察力,李自成小農意識不能很好處理吳三桂問題和張獻忠結合問題,在北京作威作福41天后灰飛煙滅了。

吳三桂邀約皇太極進關,滿人重新拾起了蓋世太保機制,康熙四十八年,胤禛從"多羅貝勒"被晉升為"和碩雍親王",其時康熙眾多皇子間的角逐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胤禛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裡卻制定綱領,加緊了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是四處刺探情報,剷除異己。


唐俊龍55398571


明朝的錦衣衛與東廠雖然是特務機構,但他們主要在於收集情報監督百官,並非那種取人首級猶如探囊取物的特種兵部隊,所以他們在抵擋李自成部隊時並沒有起太大作用,才使人認為這些機構在明亡時沒有作為。

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合稱為廠衛,其中西廠、內行廠存在時間很短就不說了,我們來說說錦衣衛與東廠明亡時的作為。

錦衣衛雖然在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之役時潛入朝鮮為明軍提供了不少情報,但李自成的大軍兵臨北京城下時是很突然的,當時兵部發騎偵探都是有去無回,要麼投降了李自成要麼逃離了北京。李自成大軍兵臨城下以後,守城的中堅力量三大營不久就投降了,這種速戰速決並非消耗戰,錦衣衛的刺探情報作用就沒有顯現出來。

錦衣衛一部分人在守城過程中死亡,如錦衣衛都指揮王國興、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錦衣衛千戶高文采等俱死之以赴國難。還有一部分人在世襲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的帶領下投降李自成,滿清入關以後再降清。


東廠太監的記載比較散亂,因為當時的局勢太複雜,資料不全面。但整體來說很多太監都投降了,比如說崇禎帝寄予厚望的監軍太監杜之秩與唐通守居庸關,結果杜之秩先投降了。李自成攻至內城時,剩下的太監要麼投降要麼大難臨頭各自飛了,最後崇禎帝自縊時就剩下提督太監王承恩了。

再說說崇禎朝時期的廠衛特殊情況,崇禎帝繼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除掉了魏忠賢。之後更是走了一步錯棋,魏忠賢被除掉以後崇禎帝還將太監勢力範圍的廠衛系統幾近摧毀架空,想要加強集權,但是並沒有。反而使廠衛監督百官的作用失去,東林黨勢力更加之大。

崇禎朝的廠衛,錦衣衛只能淪為大漢將軍的那樣普通宮廷宿衛,東廠後來因為崇禎帝被東林黨架空的沒辦法了,又開始起用太監而活躍了一段時間。但所用太監皆是奸詐之輩,很多監軍太監起到了很惡劣的負面影響,如太監高起潛就與楊嗣昌合夥坑死了名將盧象升。


本來廠衛系統在對付李自成或者關外滿洲軍事集團時,不說可以展開斬首行動,最起碼可以刺探情報配合軍隊作戰,但是崇禎帝的昏招使廠衛系統成為擺設,到了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之時,錦衣衛與東廠太監只能是盡忠而死的死,投降變節的投降,沒有發揮出該有的作用,真乃遺憾。


宋安之

歷史需要分享,我們才能窺探到那真實的點點滴滴。--刺桐蘇

歷史是:特種兵壓根玩不動李自成


何為廠衛軍

錦衣衛:原為明朝初期,洪武大帝朱元璋設立的監察機構,類似現今的紀委,直接聽命於皇上,意在監察百官,杜絕違紀貪汙,約束行為。

東廠:明成祖朱棣時期設立的機構,用來鎮壓反對力量,收集各方信息,同時監督錦衣衛,加強明代的中央集權。

西廠:明憲宗時期設立的短暫機構,主要的目的也是收集情報,監察百官,可惜存在短暫,崇禎時期已經不復存在了。

所以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所謂的廠衛軍,其實就是特務情報機構,類似後面的中統和中央情報科,這樣的機構,本身的戰鬥能力和規模都不大,所謂的以一敵百,神功護體,那真就是扯淡,武俠小說看多了,也歷來都不會是成為正面戰爭的主力軍,更別談在明亡之際,力抗李自成,據清軍於關外了。

廠衛軍明末時期名存實亡

崇禎執政時期,明朝江山已是岌岌可危,崇禎無力迴天,加之明末黨派之爭,再次耗費國力,在東林黨人的施壓下,崇禎採取一系列政策,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逼死魏忠賢,極大的削弱了東廠的勢力,加之國力衰退,明朝一心解決外患,

彼時的廠衛軍大不如前,不成氣候,小小螻蟻之軍,難以抗衡外敵

廠衛軍明亡時在做啥

雖說不成氣候,但是當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時,昔日的廠衛軍表現各異。

東廠開門投降:當時東廠的掌門人是太監王德化,李自成攻入北京時,王德化率東廠人馬至德勝門迎接李自成,投降稱臣。

錦衣衛奮死抵抗:執掌錦衣衛的是太子少傅洛養性,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時,率兵抵抗,最後不敵大順軍馬,戰敗被俘。可以說錦衣衛,做到了一個臣子該做的,只可惜,勢單力薄,無力迴天,眼看王朝滅亡。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明朝的滅亡,是積攢了幾十年的必然結果,不是任何個人或團體力量可以逆轉的。明朝是個特殊的時代,是個有意思的時代。


刺桐蘇與你分享真實的歷史,歡迎大家點評,一起看看歷史上真實的“特種兵”。


刺桐蘇

有網友問:大明特種部隊錦衣衛、東西廠,為什麼沒有和李自成決一死戰。以一敵百的特種兵,大明覆滅卻沒有多大作為。

在1644年,大順軍抵達居庸關的時候,明軍唐通部隊棄城投降,3月16日,李自成大軍焚燒明十三陵,總兵李守鑅自殺。當天晚上,李自成大軍達到沙河,大順軍偵察騎兵已經抵達北京城外。

李自成大軍雖然50萬,但是精兵就只有6-7萬人,當時稱,大順軍每“精兵”一人,配有司牧、司柴、司器械等輔助兵數人到二十多人。因此,大順軍後勤兵數量比較多,真正的精兵最多就是7萬人,後來基本上全死在了山海關外。

當時,明軍出動了所有禁軍,京軍部隊包括,騰驤四衛營、勇士營、內操宦官、侍衛上直軍、皇城守衛軍、京城巡捕營等等,統帥是世襲勳臣總督京營戎政、襄城伯李國楨。

3月17日,大順軍在北京城外與這5萬明軍爆發戰鬥,大順軍臨陣,列馬三萬,名三堵牆。前者返顧,後者殺之。戰久不勝,馬兵佯則誘官兵,步卒長槍三萬,擊刺如飛,馬兵回擊,無不大勝。

那些毫無實戰經驗,只是衣甲好看的明朝禁軍一個早晨就被打的全軍崩潰。一觸即潰。大順軍繳獲了京營的火炮等裝備,直接用於攻城。明軍則只能株守城牆,就連所有太監武裝也都上城防守。城中後勤供應不足,守城兵每天只能吃到一頓飯。

18日夜,大順軍首先攻佔了外城西面的廣安門,進入外城。毅宗聞訊後喪失信心,將皇后周氏逼死、砍殺袁妃、公主後,後自殺於煤山。而在棋盤街,也就是現在的天安門廣場,明軍最後的錦衣衛和禁軍也在這天夜裡與大順軍爆發了最後一次短兵白刃戰。但是錦衣衛,只是特別警察性質,無法打敗野戰軍的大順軍。

19日上午,大順軍攻破內城各門,城內民眾焚香迎接,貼出“順民”字樣表示歸順。經過兩天的戰鬥,北京宣告陷落。京軍統帥世襲勳臣總督京營戎政、襄城伯李國楨被擒獲,後被拷掠追贓而死。


深度軍事

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其實應該算得上一位非常能幹的皇帝。在上一位木工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當政期間,魏忠賢把持朝政,耳目遍佈天下,朱由檢一方面秘密組織人手秘密反對魏忠賢,表面上又對魏忠賢言聽計從。朱由校去世前,對朱由檢說,吾弟當為堯舜。明朝從萬曆帝期間朝綱敗壞,民怨沸騰,而天啟皇帝也就是朱由校則玩了幾年木頭,東廠的出現,是為了整治朝臣,然而東廠實力過大,憲宗開西廠,監督東廠。東西兩廠以及錦衣衛三個部門互相有著聯繫,又互相制約。到了天啟年間,魏忠賢逐漸把持了三個特務部門,權勢滔天,天啟不理朝政,於是魏忠賢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明朝主人。但是崇禎上臺之後,積極籠絡對魏忠賢不滿的朝廷大臣,一邊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出去慢慢剷除魏忠賢的羽翼,等魏忠賢發覺時,局勢已晚,崇禎皇帝一紙詔書賜魏忠賢臨恩鳳陽,為鳳陽守陵,此後,又將魏忠賢餘黨二百六十多人處死或者流放,又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將之前被魏忠賢打壓的袁崇煥起用,託付他收復全遼。


魏忠賢劇照

東西二廠,錦衣衛人人皆是本領高強之輩,但並不是像小說或者電影裡,各個都身懷武藝。明朝特務機構的強大在於滲透。拿東廠舉例子,東廠分外廠和內廠,內廠大部分為宦官,當然也有沒有淨身的正常人。內廠主要負責彙集和處理情報,一些來自軍隊和皇宮裡的太監把持著重要的崗位,處理好的情報則交給廠督或者檔頭處理。而外廠則大部分是外圍人員,也許是一位馬伕,也許是茶館裡的小二,也許是酒店的廚師,甚至青樓裡的女子都有可能是東廠的特務,這些人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監督民情,監視官員甚至自家東西二廠和錦衣衛的重要人物。

這些特務人員有著其他本領並沒有什麼武藝,但卻是廠衛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由檢
劇照

在崇禎皇帝登基處理魏忠賢餘黨的時,一些原本的骨幹人員離開了二廠一衛。雖然魏忠賢餘黨被剷除,但是崇禎皇帝依舊重用宦官和錦衣衛,並埋怨大臣“苟群臣耽心為國,朕何事乎內臣。”只是這個時候,不管崇禎帝如何重視廠衛,他對東廠錦衣衛的控制遠遠沒有達到魏忠賢時期的上下一心,有的骨幹脫離組織後甚至加入到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運動中,

有人曾說,如果魏忠賢一直把持朝政,或許闖王李自成根本沒有機會打到北京城。大太監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如此。

此外,崇禎皇帝雖然勤勉,但即崇禎元年起,天下大旱十年,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崇禎第十三年瘟疫爆發,就連北京城人口也銳減四成,其餘地區更有一城皆病一城皆亡的情況。這場瘟疫持續近五年時間,明朝疆土內人口減少,民不聊生。並且在十三年,天下糧倉蘇浙江南地區發生百年一月大水,第十五年爆發蝗災,伴隨全國的瘟疫,而官員中飽私囊的情況更加嚴重,各地不斷髮生流民起義。這種情況下,全國的人才大量失去,國力薄弱,人心渙散,並且明朝統治者需要面對清軍和農民起義軍兩線作戰。當李自成的大順軍打入北京城,太監自殺者二百人,戰死者千餘人。這些廠衛不是沒有拼命,而是明朝大勢已去。


李自成


土家羅妹

廠衛可以說是明朝一大特色,起初建立是為了監督百官,蒐集情報,可以說為明朝的江山穩固起了極大作用,但也招致了許多非議,當然,這同樣也是很多人對明朝感興趣的一個地方。

如題主所說,在李自成大軍破城時,那些讓人聞風喪膽,傳說中飛簷走壁,摘葉飛花亦可傷人的兇惡廠衛高手們在哪裡?


有很多朋友已經回答了具體當時的廠衛都做了什麼,我就不再複述了,我只想反駁一下那些說崇禎廢了廠衛所以導致廠衛無所作為的人的說法。

在此之前,我們要明白,廠衛是幹什麼的。

前文我們說過廠衛的任務是監督百官,收集情報,說白了就是反腐機構+情報機關,他們擅長的就是請某些人去某某處喝茶,滲透進某某地,蒐集一些情報,甚至給誰誰誰家偷麼放把火。

而李自成的大順軍雖然是農民起義軍,但也是身經百戰的正規軍隊,這個稍微瞭解軍事的朋友的都明白,間諜或者特種兵從來都是執行一些隱秘的,小目標的任務,所以呢,讓他們下個毒搞個暗殺,栽贓都是沒問題的。

而大規模作戰,直接擺陣廝殺,從不是他們強項,即使同等人數,他們在攻守戰中也絕不是正規軍的對手,因為擔負的使命不同,擅長的東西不同,畢竟術業有專攻嘛。



所以說,即使當時廠衛還是巔峰時期那樣的飛揚跋扈,橫行無忌,到了號稱百萬的大順軍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這點絲毫不用懷疑,畢竟他們沒有電影裡甄子丹那麼大的本事,可以真的以一當百。

而一些說可以派他們去刺探情報的朋友就更無厘頭了,真正的作戰哪有不刺探軍情的,何況是這種關乎國家存亡的大戰呢?

一切的陰謀詭計,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根本就是兒戲一般,大明氣數已盡,李自成幾十萬大軍根本就不是當時沒錢沒兵沒將的明朝可以打敗的,而想依靠東西廠,錦衣衛翻盤,真的,比登天還要難出一萬個銀河系。


李李李哪託

廠衛制度是明朝的一大特色,廠衛是皇帝直屬的偵訊特務機構,其主要作用是監察官員,收集情報,審理罪犯等。廠衛指的是三廠一衛,包括東廠(東緝事廠),西廠(西緝事廠),內行廠,錦衣衛,其中錦衣衛最高軍事長官為錦衣衛指揮使,由皇帝最信任的武將擔任,屬於外臣,其他三廠最高長官為廠公或督主,由皇帝最信任的宦官擔任,屬於內臣,但三廠一衛都由皇帝親領,它們都只對皇帝負責。那麼隨著崇禎皇帝自縊煤山,農民軍攻入北京城,曾經呼風喚雨,權力甚大的廠衛又都有什麼表現和下場呢?我們下面一一來看。


一,西廠和內行廠。

為什麼要把西廠和內行廠一起提出來呢?原因就是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而且都是同一原因最後被皇帝取締了,西廠成立於明憲宗成化年間,後曾被短暫的撤銷,明武宗正德年間,隨著宦官八虎得勢,朱厚照又重開西廠,由八虎之一的谷大用領導,但此時西廠名義上的廠主其實是八虎之首的大太監劉瑾,這二人素來不合,為了削弱西廠的地位,劉瑾又自建了一個內行廠,由劉瑾本人親自統領,職責與東西廠相同,但好景不長,僅過了五年,劉瑾倒臺,明武宗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從此西廠和內行廠永遠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當然更不可能去和李自成的農民軍打仗了。



二,錦衣衛。

錦衣衛雖然是朱元璋建立的,但它真正得到發展卻是在朱棣時代,錦衣衛除了負責蒐集打探消息,監察百官,審理詔獄外還肩負保衛皇帝出行,執掌儀仗等任務,是皇帝直屬的親衛部隊。1644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進攻北京,當時的錦衣衛在最後一任指揮使駱養性的統領下參加了守城戰,農民軍攻入北京後,駱養性投降李自成,山海關大戰後多爾袞入京,他又投降了多爾袞,所以錦衣衛最後應該是一部分人戰死,一部分人見京城大亂作鳥獸散,剩下的跟著長官駱養性投了清軍,清軍入關後清政府曾短暫的接管並保留了錦衣衛這一機構,但僅過了一年便改其名為“鑾儀衛”,錦衣衛之名不復存在,而且也只保留了原來負責儀仗的職能。

值得一提的是,清軍入關後,南明政權一直存在著錦衣衛,所以有人認為直到1661年永曆帝期間發生的咒水之難,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被殺才宣告錦衣衛歷史的正式結束。

三,東廠。

東廠設立於明成祖朱棣時期,東廠的廠公一直都由皇帝身邊最信任的司禮監太監掌管,所以到了後期,東廠的地位已然在錦衣衛之上(當然短暫出現過的西廠,內行廠除外),由於東廠只對皇帝負責,又是內官領導,所以他們可以不經過司法機關的批准,任意緝拿官員,於是這也導致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局面發生,像明朝有名的幾個大太監如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等,他們都兼任東廠廠公一職,但歸根結底他們的權力來自於皇帝,崇禎皇帝上臺後,剷除了魏忠賢等閹黨集團,於是東廠遭到了崇禎皇帝的削弱,地位大大降低,到了崇禎統治後期幾乎形同虛設,隨著北京城陷落,他們跑的跑,降的降,東廠更是不復存在。

要知道不管是東廠還是錦衣衛,本質上只是個特務機構,根本不可能與數十萬的大軍相抗衡,它們一般活躍在朝廷民間和敵後,像萬曆年間的朝鮮三大徵,就有錦衣衛深入敵後刺探軍情的記載。錦衣衛還好些,由專業的軍事將領指揮,迫不得已還能體現出一點軍人的素養和精神,至於東廠,由一幫宦官領導,宮中那麼多宦官能為崇禎殉葬的只有王承恩一人,所以最後危機時刻又怎能指望他們來捨生忘死,保家衛國呢?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不是特種兵,不是軍統的特務,他們主要負責監察百官,情報刺探和刑獄事務等,你讓他們上陣殺敵,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錦衣衛創立於朱元璋時期,本來就是他老朱的儀仗隊兼顧侍衛,後來老朱特令錦衣衛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而且可以秘密審訊,後來也參與情報收集以及策反敵將的工作,有點像後來的軍統的作用。在李自成圍攻紫金城的時候,崇禎皇帝的守城大將們紛紛投降,而錦衣衛勢單力薄,也是鳥飛獸散,一部分投降,一部分到了南方,繼續為南明小朝廷服務,直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的大佬們在咒水之難被殺,錦衣衛才消失於歷史的舞臺。

東廠,始於明成組朱棣,就是一群由太監組成的秘密特務,主要對百官進行監察工作在,只對皇帝負責,權力在錦衣衛至上。至此一群心裡畸形的太監開始一場宦官干政的大戲,成為皇帝排除異己,加強皇權的利器。由於東廠就是監察百官的,讓他們上陣殺敵,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西廠創立於明憲宗成化年間,權力大於自己的前輩東廠,也是由一群太監組建,他們主要還是監察百官,並且更加瘋狂,幾經廢立,存在的時間很短,在正德五年徹底消失於歷史舞臺。

東廠、西廠、錦衣衛,就是皇帝的私人勢力,職權有所不同,在明朝覆滅的時候,唯一可以與敵人決一死戰的只有錦衣衛,但明朝的守城大軍都投降,一個小小的錦衣衛又有何作為呢?


密探零零發

題主有點想當然了,其實仔細查下資料就知道了。分別來說一下吧:

1、西廠:

西廠只在明憲宗時期存在過一段時間,後來同樣在明憲宗時期,由於內閣首輔商輅連同內閣各位學士聯名進諫,加上宦官懷恩等人的報告,明憲宗最終封閉了西廠。崇禎朝的時候西廠早就沒了。(下圖:西廠廠花雨化田)

2、東廠:東廠的存在時間倒是挺長,然而崇禎登基之後也被廢了。崇禎登基之後幹掉了魏忠賢,在文官集團的大力配合之下,更是對宦官集團展開了圍剿,東廠就此一蹶不振。

再者,東廠雖然手段夠狠辣,權力夠大,可畢竟不是軍隊,就算東廠還在,也不可能在正面戰場上做出什麼貢獻。(下圖:東廠廠督魏忠賢)

3、錦衣衛:錦衣衛倒是軍事機構,可是自從設立以來就一直從事這情報蒐集、偵緝查案、皇帝儀仗等任務,長此以往,錦衣衛早就變成了一個單純的情報偵查機構,哪還有一點軍事機構的作用。再加上明中後期東廠的崛起,錦衣衛長期依附於東廠,簡直就是越混越廢物,早已不復當年榮光。(下圖: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錦衣衛的最後一任指揮使叫駱養性,是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之子,世襲的錦衣衛子弟。崇禎十六年(1643年),駱養性揭發周延儒督師出京與清軍交戰,一矢未發,竟謊報大捷。由此可見,崇禎時期錦衣衛還是發揮了一定職能的。李自成進攻北京城時,駱養性與中官一起負責守衛京城,城破之後投降,獻銀三萬兩保命。清軍入京之後,駱養性又投降了清朝。


這三個機構一個沒了,一個廢了,一個不是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哪能起到作用?更談不上什麼以一當百了。


香茗史館

明朝覆滅存亡之際,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沒有能夠替明朝抵擋一陣子,那是因為明朝末期的廠衛系統被崇禎給廢掉了,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廠衛根本是一群閒人。也許有零零星星的反抗,但大多數都如同泥沙入海,消失無蹤。


崇禎上臺之後,硬是認定魏忠賢是禍國殃民的奸賊,剷除了魏忠賢及其黨羽後,還一股腦把整個廠衛系統都廢除,這下子東林黨沒有了監督和制約,開始愈加膨脹,逐漸把持朝堂,同時又節操全無,操弄稅收,中飽私囊,國庫空虛而百官肥碩。崇禎至死才說百官誤我,可見崇禎還是像個文青一樣,沒什麼政治智慧。

明朝時期的廠衛系統,就跟現在的國家安全局,監察委員會和反貪局類似,主要目的根本不是針對普通民眾,而是百官。電視上經常放錦衣衛跋扈欺壓百姓,根本是無稽之談。廠衛的名聲恰恰都是那些百官造謠汙衊敗壞的。



廠衛的目的和作用就是用來監督百官,充當皇帝耳目,制約群臣,防止出現主弱臣強的事情發生。錦衣衛則兼顧著刺探情報,充當間諜的角色。可以說,沒有廠衛,皇帝就對群臣失去了掌控。不要說什麼別的朝代沒有,一定有,但是不像明朝擺在明面上。比如漢朝的繡衣使者,大誰何,唐朝的麗競門,宋朝的武德司和皇城司都是起到相同作用的機構,只是沒有制度化而已。


失去了廠衛系統,皇帝就又聾又瞎,我想任何一個有點政治智慧的人都不可能廢掉自己的耳目,頂多換一個自己的心腹。而崇禎卻廢掉了,這也導致後來東林黨勢大無人能制,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