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四位“拜把子”兄弟都是誰?

用戶58730073128

蔣介石(1887~1975)字介石,名中正。江蘇宜興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蔣介石在中國大陸的獨裁統治和政治生涯至此結束。蔣介石被迫敗退臺灣。1950年在臺灣復職重任總統,當選國民黨總裁。

1975年4月7日,蔣介石在臺灣士林寓所因心臟病逝世,享年88歲。

蔣介石的一生拜把子兄弟不計其數,連他自己都不清楚。其中最有名四位結拜兄弟,按照先後順序應該是:陳其美,戴季陶,馮玉祥,張學良。


陳其美,(1878~1916)字英士,號無為。浙江湖州吳興人。中國同盟會元老,青幫代表人物。早年赴日本留學,期間與蔣介石相識,並結拜為兄弟。陳其美這個人名頭不小,曾與黃興一起,成為孫中山的左右手。蔣介石也是在那個時候通過陳其美的引薦,才認識了孫中山先生,後來得以重用。也為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二次革命期間,陳其美協助孫中山討伐袁世凱,被推舉為上海討袁總司令。

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在上海日本友人山田純三郎寓所內,被袁世凱派遣的殺手槍殺。據說當時沒有人敢去給他收屍,最後是結拜兄弟蔣介石將他的遺體帶走安葬的。可想而知兩人的感情頗深。


戴季陶(1891~1949)名傳賢,字季陶。浙江吳興人。中華民國國民黨元老之一。早年留學日本,後加入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先生參加了革命後護法運動。在日本留學期間蔣介石認識了戴季陶,後來拜了把子,成了好兄弟。他倆曾經住在一個出租屋裡面。甚至達到同睡一個女,這種關係鐵的幾乎穿一條褲子。據說後來戴季陶尋花問柳和一個女人有了孩子。戴季陶不敢承擔責任,於是好兄弟蔣介石出面為他頂了這事。後來蔣介石把這個孩子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子。據說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蔣緯國。

1949年,蔣介石被迫下野,辭去總統職務。撤離臺灣時,通知戴季陶一同去臺。被戴季陶婉言謝絕了。

1949年2月11日,戴季陶在廣東省廣州東園招待所,服安眠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原名基善,安徽省巢縣人。中國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歷任陸軍十六混成旅旅長,第十一師師長,陸軍檢閱使,第三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等職。蔣介石與馮玉祥是在馮玉祥大敗奉系軍閥張宗昌時,蔣專程到河南兩人交換蘭譜後,義結金蘭的。之後二人彼此電報往來都以煥章介石相稱。

但是總歸兩人不是一路人,1929年馮玉祥與蔣介石發生矛盾,之後馮玉祥舉兵開始反蔣。不久即於蔣介石徹底決裂。

1948年9月1日,馮玉祥出訪美國回國途中乘坐的(勝利)號輪船在黑海附近因輪船失火不幸遇難。享年66歲。


張學良(1901~2001)字漢卿,號毅庵。乳名小六子。遼寧盤錦大窪縣人。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張作霖長子。歷任東北軍保安總司令,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曾與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張學良與蔣介石是在中原大戰結束後,於1930年9月,張學良攜夫人于鳳至到南京參加國民黨中央四中全會。當時蔣介石夫人宋美齡於張學良夫人于鳳至結為乾姐妹。於是蔣介石也與張學良結拜了異性姓兄弟。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奉命不抵抗。導致東北三省淪陷。揹負(不抵抗將軍)的罵名。

之後於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蔣介石妥協後,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事後蔣介石反悔,將護送他回南京的張學良扣押,並且軟禁起來。二人從此兄弟反目。張學良也結束了軍旅政治生涯。被蔣氏父子一關就是幾十年。直到臺灣李登輝執政後,1990年,張學良才恢復自由。1995年張學良夫婦離開臺灣去了美國夏威夷。

做為蔣介石的結拜兄弟下場個不一樣,蔣介石一向善於利用人,結拜兄弟更不用提了,用你時則信誓旦旦,情同手足。無用時則棄之如敝屐,甚至反目為仇,這就是蔣介石的一貫伎倆。

所以後人評價說做蔣介石的兄弟不好當啊,弄不好就有生命危險。


任馳贏天下


蔣介石

首先我對這個題目就有不同的意見的,因為蔣介石的拜把子很多的,並非四位。其實蔣介石一生中有“三不知”,一是不知道官職有多少,二是不知道手令有多少,三是不知道結拜兄弟有多少。那麼題目中所說的四位是否合適呢?但是話說回來,蔣介石拜把子很多,但是對其有影響的畢竟也是有限的。此處我簡單列出幾位蔣介石的拜把子,權當拋磚引玉。

對於蔣介石早期革命生涯影響最大者莫過於陳其美這個拜把子兄弟,就是後來蔣家天下陳家黨的陳立夫陳果夫的叔父。

陳其美

陳其美(1878年1月17日-1916年5月18日),字英士,浙江吳興人。中華民國早期政治人物,青幫代表人物,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文的左右股肱。1906年赴日本,入警監學校,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後改學軍事,1908年回國,在上海、杭州等地聯絡會黨,並加入青幫。1911年7月同盟會中部總會成立,被推為庶務部部長。武昌起義後,在上海響應,發動起義。上海光復後,任滬軍都督。1916年5月18日被袁世凱派人暗殺,年僅38歲。陳其美遇刺後,孫中山高度讚揚陳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也是早期蔣介石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張靜江

對蔣介石影響影響居於第二位的應該是張靜江(1877-1950),名人傑、增澄, 浙江湖州南潯鎮人。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出身富家公子哥的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去歐洲的船上結識孫中山先生後便開始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因此孫中山先生稱他為"革命聖人"。在張靜江這個拜把子兄弟的幫助先,蔣介石也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其主持建設委員會工作,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張靜江這個拜把子兄弟不僅在早期給予蔣介石的經濟幫助,後期甚至為蔣介石在政治上的崛起出了大力,要不蔣介石怎麼會稱之為革命導師?

黃郛

第三位對蔣介石影響最大的拜把子兄弟我認為應該是黃郛(1880-1936),字膺白,號昭甫,民國時期著名政治人物,同盟會會員,蔣介石盟兄弟,日本東京振武學校畢業。曾任北伐軍兵站總監、上海特別市首任市長、外交總長、教育總長、新中國建設學會理事長、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代理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黃郛是代替蔣介石受過的一個拜把子兄弟。並且能夠忍辱負重。只不過去世太早而未曾伴隨其一生。

張群

第四位我認為應該是張群(1889.5.9-1990.12.14),字嶽軍,四川省華陽縣(今屬天府新區)人,國民黨元老。早年就讀保定陸軍速成學堂,1908年赴日本,就讀振武學堂,與蔣介石為同學,其後曾參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等。1927年起先後任國民政府兵工署長,上海市長,湖北省主席,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5.12-1937.3);之後歷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1938.1-1939.12),四川省政府主席等職。1990年12月14日病逝臺北。張群作為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

戴季陶也是對蔣介石影響很大的拜把子兄弟之一。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後名傳賢,字季陶,筆名天仇。原籍浙江吳興(今湖州),生於四川廣漢,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元老,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論家和政治人物。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五四期間,思想激進,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等職。有蔣介石的“國師”之稱,是蔣介石的忠實“智囊”。當然戴季陶主要是從思想上為蔣介石搖旗吶喊而已。最終隨著蔣介石在大陸的倒臺而自殺身亡。

當然除了上述幾位之外,還有李宗仁,馮玉祥,張學良,王柏齡,許崇智等。不過蔣介石均將其作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種墊腳石而已。話說回來,蔣介石還是對這些拜把子兄弟利用的可謂爐火純青了!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 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歡迎您的批評指教!


譚論古今

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不只有四人,說幾個有名的。

一,收屍之情陳其美。陳其美是蔣介石的前輩,同盟會元老,也是青幫元老。孫中山說他是“民國長城”,蔡元培贊他為“民國第一豪俠”。陳其美可謂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陳其美既是孫中山重要的革命擁護者,又是殺害革命黨人的主使者。也曾經跟著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討袁,之前拒絕了袁世凱的收買。最後陳其美被袁士凱支使人暗殺。陳其美的一生難以評說,所以于右任曾寫輓聯“求仁而得何怨?賊民之主不忠。”陳其美被殺後正是蔣介石這個結拜兄弟為他收屍。

二,共子之情戴季陶。既是國民黨元老,也為中共的創建做了許多工作。戴季陶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共產主義的研究者,只是一直沒有加入共產黨。如果說蔣介石在陳其美面前是後輩,那麼戴季陶在蔣介石面前就是小弟。蔣和戴之間的著名公案就是蔣緯國到底是誰的兒子。蔣緯國自暴生父為戴季陶。至於生母外界有傳聞是津淵美智子,也有傳聞是重松金子。而戴季陶此前卻曾在國民黨內高級會議上說過蔣緯國是蔣介石的親生子。

三,分道揚鑣馮玉祥。馮玉祥辛亥革命後任陝西督軍,後來推翻直系控制北京政府,電請孫中山主持大計。加入國民黨後率領西北軍參加了北伐戰爭。曾經和蔣介石言必稱兄弟,後來終於還是蔣介石撕破臉而爆發了蔣馮戰爭,以及蔣馮閻戰爭。最後馮玉祥戰敗下野,其部被蔣介紹收編。馮玉祥晚年因海難而死。馮玉祥一生數次倒戈,倒蔣介石只是其中一次。

四,糾纏一生張學良。張學良在中原大戰後跟蔣介紹結為兄弟。其妻于鳳至也和宋美齡結為姊妹。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奉蔣之命不抵抗日軍侵略。西安事變時逼迫蔣介石抗日。後來達成協議,張學良親送蔣介石回南京,自此被囚禁。經歷了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兩代,至蔣經國死張學良才恢復自由。


沅汰歷史

蔣介石號稱一生有“三不知”,不知官職有多少,不知手令有多少,不知結拜兄弟有多少,他結拜兄弟中最典型最著名的有四個:陳其美、戴季陶、馮玉祥、張學良。

陳其美——最豪邁的結拜兄弟

陳其美名氣不大,來頭不小,他早年就在日本追隨孫中山參與革命,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後與蔣介石結為金蘭兄弟。全國發動討袁戰爭時,陳其美被推舉為上海討袁總司令,袁世凱試圖用錢他,被其果斷拒絕。1916年5月18日在上海被袁世凱派刺客槍殺,當時給他收屍就是小兄弟蔣介石。陳其美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元老、青幫代表人物,被蔡元培稱為“民國第一豪俠”。

戴季陶——最鐵桿的結拜兄弟

戴季陶和蔣介石淵源極其深厚,據傳兩人在早年東渡日本時曾共用一個日本女子,後來戴季陶與這名女子有一個私生子,到國內後因老婆反對無法撫養,便交給蔣介石代為撫養,這就是蔣緯國。戴季陶追隨孫中山較早,在革命黨內影響較大,他投桃報李,多次向孫中山引薦蔣介石,對蔣的事業進步做出很大幫助,此後兩人視對方為親密兄弟,一直相互扶持,堪稱最鐵桿的拜把子兄弟。

馮玉祥——最虛偽的結拜兄弟

馮玉祥和蔣介石是敵非友,兩人於1928年1月在鄭州交換蘭譜,結為兄弟,稱兄道弟,十分親密,但不到一年就感情破裂了,1929年,蔣馮開戰,拉開了軍閥混戰的序幕,此後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失敗,所部被蔣介石收編,從此埋下仇恨。蔣介石將馮玉祥視為眼中釘,處處排擠,後來甚至開除了馮玉祥的國民黨黨籍,這對拜把子兄弟很好詮釋了“為兄弟兩肋插刀,為利益插兄弟兩刀”的說法。

張學良——最危險的結拜兄弟

張學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很多人不知道他竟然和蔣介石是拜把子兄弟!兩人在1930年9月結為異姓兄弟,度過了一段“蜜月期”,張學良才奉蔣介石之命,實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東三省陷於敵手,後來發現自己替蔣介石背了一個大黑鍋後很後悔,衝動之下發動了西安事變。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展現了自己天真的一面,陪著結拜兄弟回南京,結果反被蔣介石軟禁起來,徹底終結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狄飛驚

蔣介石一生中的拜把子兄弟可不止四個,可以說結拜是蔣介石擴展人脈關係、擴大勢力的一種手段,具體有多少人根本難以考證清楚,而且大多數人最後都和蔣介石翻臉了。

1、陳其美,蔣介石的革命領路人。1906年蔣介石東渡日本結識了陳其美結為兄弟,在陳其美的介紹下加入同盟會,獲得孫中山的器重。可以說陳其美是蔣介石的良師益友,蔣介石一直感念陳其美的知遇之恩。

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被袁世凱殺害後,眾人畏懼袁世凱的威勢沒有人敢前去收屍,只有蔣介石冒著被抓砍頭的危險,將陳其美的屍體安葬。後來在蔣介石崛起的過程中,陳其美的侄子陳果夫、陳立夫能夠執掌大權,打出“蔣家天下,陳家黨”的局面不得不說是受到了陳其美的餘蔭。

2、張靜江,蔣介石的“革命導師”。張靜江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被孫中山先生稱為“革命聖人”,在國民黨中極有威望,也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可以說張靜江在蔣介石崛起過程中居功至偉,利用一切機會幫助蔣介石,1918年張靜江將蔣介石推薦給孫中山擔任上校作戰科主任;1922年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避難中山艦,張靜江讓蔣介石到中山艦上侍奉孫中山40餘日,從而取得孫中山的信任;1924年黃埔軍校建立,還是張靜江出力讓蔣介石成為黃埔軍校校長,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蔣介石日漸大權獨攬,張靜江對於蔣介石的事業發展越來越起不到作用。再加上張靜江與蔣介石在國家發展策略上產生分歧,最終兩人分道揚鑣。

3、許崇智,蔣介石的軍事領路人。許崇智是粵軍領袖,國民黨早期的最高軍事領導人,與蔣介石是拜把兄弟。在蔣介石的早期軍事生涯中一直是在許崇智手下任職的,也是在許崇智的栽培下蔣介石才有了最早的軍隊班底,可惜當許崇智成為蔣介石篡奪權力的絆腳石時,就被一腳踢開了。

1925廖仲愷遇刺身亡,蔣介石為了掌握廣州國民政府軍事領導權,以許崇智有嫌疑為名將其逼出國,奪取了許崇智的軍隊,許崇智徹底退出政治舞臺。

4、戴季陶,蔣介石的“國師”,忠實“智囊”。戴季陶和蔣介石結拜是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兩人關係極好,據悉蔣緯國就是戴季陶與日本女子重松金子的兒子,戴季陶非常怕老婆不敢認蔣緯國,所以蔣介石替他養兒子,當成親生兒子一樣培養。

戴季陶是蔣介石崛起路上的主要政治助手,為蔣出謀獻策,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但是西安事變的時候戴季陶力不顧蔣介石安危力主討伐張學良,與宋美齡爆發激烈衝突,從此和蔣介石漸生嫌隙,蔣介石不再信任戴季陶了。1949年面對國民黨的大勢已去,絕望下的戴季陶自殺身亡。

5、黃郛,陳其美、蔣介石的“盟兄弟”。黃郛同盟會會員,參與過上海光復、“二次革命”和護國之役、北伐戰爭等事件,是蔣介石的主要政治助手,國民黨新政學系首領之一。

1928年5月,日軍炮轟濟南製造濟南慘案,上萬中國軍民被殺,而國民政府北伐大軍竟然不敢反擊,任憑日軍肆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全國人民聞訊後大肆抨擊國民政府,蔣介石將自己的把兄弟,時任外長的黃郛當作替罪羊。

6、馮玉祥,蔣介石的盟兄。馮玉祥是西北軍領袖,在北伐時和蔣介石結為兄弟,當推翻北洋政府統治後雙方翻臉,一場中原大戰馮玉祥西北軍被蔣介石打的分崩離析,馮玉祥徹底失去軍權。

7、李宗仁,在北伐時期與蔣介石結拜為兄弟。李宗仁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與蔣介石鬥了一輩子。蔣桂戰爭、中原大戰、兩廣事變,可以說李宗仁一直是國民黨內部反蔣勢力的中堅力量。


當狗容易做人難

蔣介石的四位拜把子弟兄,“陳其美,戴季陶,馮玉祥。”蔣介石和這四位弟兄結交的時候,都是互交蘭譜,山盟海誓。可惜的是後來和這幾個弟兄大概都“相忘於江湖了”。

第一位,陳其美。陳其美是蔣介石革命的引路人,蔣介石就是在他的引導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陳其美本人對革命有大功,當年辛亥革命的時候,他和黃興被孫中山視為肱股。後來據說是被袁世凱派人槍殺了,蔣介石對陳其美非常感激。他上臺之後,讓陳其美的侄子在自己手下辦事,視為心腹,當時有一句話“蔣家天下陳家黨”可見一番。


第二位,戴季陶。他是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元老,中華民國最年輕的五院院長。而且本人十分博學,曾留學日本。他和蔣介石義結金蘭後,做過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一直以來被蔣介石視為“國師”,最終因為感嘆國民黨的江河日下,服藥自殺。

第三位,張學良。少帥張學良應該算得上大名鼎鼎了,在宣佈東北易幟以後,他和蔣介石義結金蘭。其實這種結義,只能談得上是一種政治結盟,毫不牢靠。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軟禁了長達半個世紀。




一樹梅花一放翁

陳其美是中國同盟會的元老,更是青幫的代表人物,在辛亥革命初期一度是孫中山的左右手,而且當時的蔡元培更是將其稱讚為“民國第一豪俠”,因為陳其美多次起兵反袁世凱所以就成了袁世凱的眼中釘,袁世凱曾經送錢給他威脅他出國,但是陳其美卻拒絕了。之後陳其美因為需要為中華革命黨籌集經費,就做了李海秋的介紹人以獲得回扣,但是之後就被刺殺。

戴季陶早年曾留學日本,並且加入了同盟會。辛亥革命開始的時候就一直追隨孫中山,而且還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他曾和蔣介石一起經營交易所的投機生意,在此大賺一筆。但是此人是堅決的反共,早年追隨孫中山的時候就反對聯合共產黨,之後更是成為蔣介石的智囊,一度為反共出謀劃策,在國民黨失敗敗退臺灣之後就服安眠藥自殺了。

馮玉祥也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但是馮玉祥和蔣介石卻不是一路人,他們的分歧越來越大,直到最後馮玉祥和閻錫山一同組成了討蔣聯軍,中原大戰之後就隱居了。直到九一八事變之後,馮玉祥又出任軍事委員會副會長,但是之後一直受蔣介石排擠,在回國的時候途徑黑海,輪船失火遇難。

張學良是在中原大戰之後和蔣介石結為異性兄弟的,九一八事變之後因為張學良奉蔣介石之命,對侵略日軍實施了不抵抗政策,導致東三省盡數淪落日寇手裡,從此就揹負了“不抵抗將軍”之名,後來就因為在西安和楊虎城一同兵諫了蔣介石之後才稍微好點,但是之後的張學良一度被蔣介石軟禁,直到李登輝執政之後他才恢復人身自由,晚年就僑居在夏威夷生活,他晚年還活到了100歲,真是不可思議。


書香茗

結拜,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結為兄弟姐妹,以示親近的方式,最出名的當屬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桃園三結義了。到了民國時,結拜更是成了軍閥間一種特有的結盟方式,如蔣介石,為了不同的目的,先後與十六個人結拜為異姓兄弟。

蔣介石的這十六個結拜兄弟分別是:周淡遊、王恩溥、何祿山、陳其美、黃郛、張群、張靜江、許崇智、戴季陶、邵元衝、吳忠信、楊虎、陳肇英、李宗仁、馮玉祥、張學良。除此之外,還有蔣介石想結拜但沒有成功的汪精衛、唐生智等人。

在這些結拜兄弟中,最出名的當屬馮玉祥、閻錫山、許崇智、李宗仁、張學良這些大軍閥們,蔣介石與他們結拜也不過是為了結成同盟,或是為了需要得到他們的軍力支持,如張學良,或是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如馮玉祥、閻錫山等。所以他們之間結拜只是一種暫時的手段,不過是互相利用罷了,過後該兵戎相見了,一點也不含糊。

還有一些是蔣介石要藉助他們的財力或扶助,以便能上位,如張靜江、張群等。張靜江家財萬貫,同時又是國民黨的元老人物,正是因為張靜江的支持,在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才能擊敗更有資歷的汪精衛,奪得總裁之位。張群更是一生唯蔣介石馬首是瞻,幫他處理過大大小小無數的事情,是蔣介石唯一的終身幕僚。

但在這些異姓兄弟中,也有一個是蔣介石真心結拜,並甘心尊為兄長的,這個人就是陳其美。陳其美是蔣介石參加革命的領路人,也是當時最激進的革命者之一,屢次發動起義,滿清時他反滿清,袁世凱時他反袁世凱,只要與其政見不合者,不惜親身刺殺之,被蔡元培稱為“民國第一豪俠”。

蔣介石與陳其美結拜時,還是個不足二十歲的年輕人,對這位兄長充滿敬仰。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在上海被袁世凱指使的槍手刺殺,各界人士懾於袁世凱的權勢,竟無人敢給暴屍街頭的陳其美收屍。當時蔣介石正在外地,聞訊後當即孤身趕赴上海,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將陳其美安葬。事後,蔣介石還將陳其美的兩個侄子收養在身邊,即後來的陳果夫和陳立夫。

與陳其美結拜,是蔣介石見於史籍的第一次結拜,陳其美死後,蔣介石的所有結拜,都不再是真心實意,也許是陳其美的死,讓他成熟起來了吧。


漁樵侃史

蔣介石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位人,堪稱蔣介石的貴人,便是國名黨元老陳其美。當年蔣介石就是陳其美推薦給孫中山的,蔣介石才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折,而且陳其美和蔣介石可謂知己,後來陳其美被袁世凱刺殺,其侄子陳果夫、陳立夫後來也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所以近代有句話叫: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

蔣介石的幕僚張靜江,此人深得蔣介石信任,和蔣介石以前在上海證券倒賣過股票,後來為蔣介石能夠上位也出了不少力。

還有軍閥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等,因為利益,都與蔣介石結拜過。


風流倜儻張四少

1陳其美

陳其美(1878—1916),字英士,號無為,浙江湖州吳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元老、青幫代表人物,於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蔡元培稱其可與歷代俠士齊名列傳,並盛讚陳其美為“民國第一豪俠”。
1906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警監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期間與蔣介石、黃郛結為金蘭兄弟。1908年奉孫中山派遣回國,往來於浙滬京津各地聯絡革命黨人。1909年創辦《中國公報》、《民聲叢報》,宣傳革命。1910年與宋教仁、譚人鳳等人組織中國同盟會中會總部,以推動長江流域的革命活動。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發動起義,上海光復後被推舉為滬軍都督。隨即又攻克浙江巡撫衙門,組織蘇浙鎮滬聯軍攻克南京。1912年7月被袁世凱解除滬軍都督職務。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陳其美被推舉為上海討袁軍總司令,攻打江南製造局未果,11月應孫中山之命赴日本,繼續籌劃反袁革命。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任總務部長。1915年2月潛回上海策動武裝反袁,11月在洪憲帝制呼之欲出之際,陳其美策劃暗殺了上海鎮守使、海軍上將鄭汝成,12月發動肇和艦起義。雲南護國討袁軍興,陳其美百折不回,誓死捍衛共和,繼續在江浙一帶策動反袁軍事行動,袁世凱對其恨之入骨。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凱指使的張宗昌派出程國瑞,假借簽約援助討袁經費,在日本人山田純三郎寓所將陳其美暗殺身亡。

陳其美遇刺後,孫中山疾呼:“失我長城”,並奮筆疾書悼聯:“可憐麟鳳供炰脯;如此江山待祓除”。


2戴季陶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後名傳賢,字季陶,筆名天仇。原籍浙江吳興(今湖州),生於四川廣漢,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元老,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論家和政治人物。
早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追隨孫中山,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五四期間,思想激進,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考試院院長等職。有蔣介石的“國師”之稱 ,是蔣介石的忠實“智囊” 。
中華民國政治家、中國國民黨元老之一,中華民國國旗歌的作詞者,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訓政時期任第一任考試院院長長達20年,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院院長(就任時年僅37歲)。


3馮玉祥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1年7月後任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48年1月1日被選為民革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 1948年7月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籌備工作,9月1日因輪船失火遇難。馮玉祥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系國民政府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三大抗戰勳章獲得者


4張學良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稱“少帥”。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也成為一段佳話。


當然,蔣介石的四位結拜兄弟並不是人人都一直與他關係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