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一眼"龍紋"!就能知道"瓷器"的年代!瓷器背後的故事!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崇拜著這個形象飄無的龍。龍始終沒有離開我們,始終在我們身邊,即使龍不在,龍的兒子也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龍有九個兒子,老大囚牛,喜歡音樂,總是蹲立琴頭;老二睚眥,喜歡戰鬥,常常刻於刀劍之上;老三狴犴,喜歡訴訟,所以經常出現在牢門上;老四狻猊,喜歡煙,所以常在香爐的足端;老五饕餮,喜歡大吃大喝,位於烹飪的鼎上;

只要看一眼

宋代磁州窯龍紋

老六椒圖,性情比較溫順,常常位於門環上;老七贔屓,喜歡背重物,所以經常背個大石碑;老八螭吻,喜歡東張西望,常常在建築的屋脊可以看到;老九是貔貅,喜歡吃金銀財寶而不出,所以位於招財納寶的擺件上。龍的影像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龍紋在瓷器上也有久遠的歷史,一直伴隨著我們,尤其在唐以後,陶瓷上的龍紋隨時可見,唐代龍紋比較隱約,宋代的龍紋比較厚重,元代的龍紋比較兇猛,明代龍紋比較壯美,清代的龍紋比較規整矯健。瞭解每個朝代龍紋的特徵,我們就能一眼看出是哪個朝代的。

只要看一眼

元代青花龍紋

第一宋代龍紋。在日本白鶴美術館收藏的一件宋磁州窯龍紋梅瓶,龍紋身體非常的粗壯,充滿整個畫面,不是要走,而是撲面而來,動感極強,衝擊力極強。第二元代龍紋。元代龍紋最具代表的是青花龍紋象耳瓶,器身繪有龍紋,龍頭較小,龍頸細,滿身魚鱗,龍爪鋒利,四指肌肉強。和宋龍紋比,瘦健很多,但是極具殺傷力,和元人性格相似。

只要看一眼

明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

第三明代龍紋。明永樂年間龍紋還保留著一定的元代遺風,但是龍體比元代粗壯,永樂龍紋張嘴,有角有發,頸部也比元代粗短,龍紋的尾巴由元代的魚尾變成了蛇尾,龍身多畫魚鱗。宣德瓷器龍紋整體比永樂更加粗壯,開始出現閉嘴龍紋,有須有角,頭髮較長而向上飄,龍爪多三爪,蛇尾。多畫雲龍、海水龍、龍紋牡丹等等。成化龍紋整體保留宣德的一些特徵,龍紋多為閉嘴,有須有發,五爪,蛇尾。

只要看一眼

明萬曆青花龍紋梅瓶

正德龍紋很有特色,常常在蓮花中穿行,龍紋著閉嘴,方正的腦袋,毛髮豎起,眼睛圓睜向前平視。嘉靖時期出現龍頭正面形象,龍身又細又長,龍頭上顎凸起,頭的鼻尖畫成如意壯,收藏圈稱之為"豬嘴龍"。萬曆龍紋大多畫成側身龍紋,龍張嘴,龍頭面向外,像獅子的頭。

只要看一眼

清順治青花一身三現龍紋花觚

第四清代龍紋。順治龍紋出現了一身三現,一身五現等現象,這是本朝獨有的,就是一個龍紋中間被雲紋遮蓋,露出三段,就叫做一身三現。康熙龍紋,龍頭高高抬起,長鬚短髮,四指伸展有力,扭動著身子,極富有彈性,極富有張力,給人一種從天而降,時刻準備著出擊的衝擊力。

只要看一眼

清康熙釉裡紅龍紋缸

雍正龍紋整體比較肥厚,中規中矩,一絲不苟,比例適中,是個標準龍。乾隆龍紋,已經沒有康熙那種時刻準備出擊的感覺了,全是大小比例適中,龍紋繼承無創新,一片歌舞昇平的樣子。也可能是乾隆時代就是一個江山平穩,國泰民安,一片安逸的無後顧之憂的景象。嘉慶以後龍紋再無力量可言,龍紋畫片整體比較規律,不生動形象,就是說很飄,像照片。謝謝閱讀!請評論!

只要看一眼

清雍正青花龍紋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