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成績簡評:

一款起價超過30萬元的“非豪華品牌”車型,上市第一年月均銷量超過8000輛,其中單月成績最高的時候突破過1.1萬輛,並且整體銷售情況平穩,沒有大的波動。所有這些,都足以給予途昂年考“優”的評價了。

卡友:為什麼不給“優+”呢?途昂目前的銷量已經超過了漢蘭達,說起來已經算是這個級別的銷冠了。

卡叔:嗯。但有一點你沒注意。途昂目前終端已經有優惠了,而且幅度越來越大。

途昂的優惠,不光是說明市場不太認可途昂的指導價,同時也說明從供求層面來說,途昂已經在充分滿足市場需求。這與漢蘭達一直無優惠銷售還是有區別的。另外,一會正文裡還會說到,途昂這款車雖然“度身定做”、“投其所好”,但某些關鍵項做得並不理想。這個不理想,有可能會影響到途昂的口碑和後勁。

所以綜合看,途昂的成績給個“優”還是合理的。

--------------------------------------------

卡友:途昂賣得好,不就是因為“傻大”嗎?國內市場的這在“特殊需求”,也是醉了。

卡叔:事情沒那麼簡單。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途昂的妙處在於解決了“大”的矛盾點

卡叔說過很多次。國內消費者“喜大”,並不完全是面子問題,還有實用性。途昂的大值不值得?值得!因為它把七座SUV最鬧心的問題解決了:第三排是能當“正座”使的,這樣舉家七人長途旅行都沒問題。而這一點,什麼漢蘭達銳界、甚至包括一些MPV,統統做不到。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卡友:這倒是。途昂的後排真是“傻大傻大”的,第三排比夏朗還寬敞!而且坐滿人了還能放不少行李。問題是,既然“大”就好,為啥大家都不弄?特別像福特、通用,那麼多現成的大傢伙(比如探險者)。為什麼它們不引進,讓途昂搶了先呢?

卡叔:這個問題我正是剛才我想問題的。為什麼呢?

卡友:暈⊙﹏⊙∥

探險者、昂科雷之流之所以在國內成不了主流,關鍵是因為它們“太費”——不光是車貴,油耗還賊高。普通消費者權衡之下,還是更願意選擇價格油耗更合理的漢蘭達之類。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為什麼“費”?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理念問題。現有的這些“大型SUV”一般都是美系文化的產物,它們在開發的時候基本沒有考慮“費不費”的問題。

而這種“費”的根源,你可以說發動機技術等等,但其實本質仍在於車重。“重”了,所以要配更大馬力的發動機(價格貴),油耗也自然就高(沉和大馬力發動機都費油)。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途昂則不然。大家注意一下它的整備質量——與銳界幾乎一樣,比漢蘭達還要輕將近一百斤!

所以途昂雖然看上去“傻大傻大”,但其實它並不沉,從而也不必配過大的發動機。再加上它的DSG,油耗反而比漢蘭達銳界還低,動力性能還更好。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途昂在開發上有點“耍小聰明”

途昂的做法符合大眾“簡單大車”理念。這也成為其獲得“好成績”的重要原因。不過,在途昂的這個級別層面,大眾好像有點玩得“過”了。

在國內,途昂相比漢蘭達有15%左右的溢價。如果途昂在成本投入上也有等比例的提升,以確保途昂“拉大”的同時品質不縮水,那麼這個定位邏輯是成立的。

卡友:聽你的口氣,似乎真像並非如此

卡叔:是的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說實話,途昂的“賣相”還是做得很足的。例如靜態層面,無論工藝還是材質,滿意度都很高。動態部分,消費者最注重的加速性、靜謐性、經濟性也都相當好。例如即便低功率版,拉著一家人跑長途也不費力。油耗,真的能做得比漢蘭達要低。這些,再加上它的“傻大”,都是支撐上汽大眾敢於在指導價上比漢蘭達溢價15%的原因。

然而,在最需要成本投入的細節上,途昂卻表現得難以讓人滿意。這或許正是途昂在北美能夠“賣低價”的根源。只是,在國內,這就有點“耍小聰明”了——初期效果不錯,但能否持續將有待觀察。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有個更直觀的參考,途昂與漢蘭達在北美市場是等價的。這意味著途昂本質上並沒有高漢蘭達一頭。這麼看,途昂在國內的標價就有點“虛”了。這種“虛”最後會體現在產品上——越來越多人發現這種“虛”的時候,就開始不接受途昂的售價了。優惠也就由此而來。

途昂的“槽點”不容小覷

卡友:說了半天,那個最需要成本投入的細節是什麼?

卡叔:問你個問題:要在與中型車成本相當的情況下,開發出一款大型車,而且整備質量還不能超過中型車,有什麼辦法?

卡友:這……好像沒辦法

卡叔:也不是沒有,那就是犧牲駕乘品質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很多人將途昂的MQB平臺作為吐槽的焦點。大家都知道,卡叔絕非唯平臺論者。換句話說,只要有足夠的成本投入,或者允許足夠的整備質量,MQB也一樣可以開發出非常出色、絕對夠格的大型SUV。

卡友:問題是,這兩個前提,途昂都不太具備。

卡叔:是的。所以對應的結果就是:途昂的駕乘品質未達預期。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很多人喜歡攻擊途昂的底盤,例如操控差、越野差。其實這都不是問題。開途昂的人,沒幾個會去玩這些。然而駕乘品質不夠好,這就讓絕大部分人“不爽”了。

事實上,在一些坑窪路面、過減速坎等工況下,途昂的底盤反饋難以令人滿意。用車主的大白話說,就是“不像30萬的車”、“好像還沒有20萬的車好”。

這種反饋出現在一款大眾車上,對於口碑的影響是很大、甚至有些致命的。因為大眾車,一個重要的賣點就是駕乘品質“高級”。

月銷過8千、考評拿優的大眾途昂,是不是就值得出手了?

結論:

看到這樣的年考情況,對於想買途昂的人該怎麼辦呢?

第一,首先你要看它的優點對於你有多重要。很重要,還是可以作為重點考慮。因為這款車並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硬傷。

第二,要看你對於它的槽點是否敏感。不是很敏感的話也不必太在意。注意,卡叔說的途昂底盤槽點也只是“未達預期”,並不是說“很差”。例如也有人表示:“沒覺得途昂的底盤很差啊……”

第三,就是不著急的話,一定要“死等大優惠”。很簡單——途昂的實際定位並不比漢蘭達高,它甚至有能力將價格降到比漢蘭達更低,而目前的優惠幅度顯然是達不到這一點的。

卡友:優惠多少算大?

卡叔:怎麼地……也得“來五萬塊錢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