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兩答,一個公務員面試案例分析題的二個答題思路分享

在公、檢、法類公務員面試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涉及法律、法規的題型,下面舉個例子:

【例題】

近年來,貪官涉案數額的紀錄一破再破。前幾年成克傑上千萬元的涉案金額,曾令人嚇了一大跳,覺得不可思議。後來,便有了王守業涉案額超億元的“紀錄”。不久前,蘇州市原副市長姜人傑又創造了涉案過1億元、單筆受賄金額8000萬元的“新紀錄”。大家以為這案值得長期保持紀錄了。不料,不久前又公佈了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的腐敗案。據媒體透露,其涉案金額已爬升到4億元左右,又打破了姜人傑、王守業的“紀錄”。

請你談談對該案例的認識和啟示?

一題兩答,一個公務員面試案例分析題的二個答題思路分享

風清氣正

【故黃河分析】

答題思路1

對題中反映的現象進行概述:

貪官的涉案數額不斷“破紀錄”,不僅對國家的建設事業破壞極大,對黨的肌體損害則更大。產生的原因不僅有個人的政治信仰和宗旨意識不強,抵制不住各種誘惑,其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變質外,更為主要的是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不健全,為腐敗的滋生提供土壤和條件。

如何從源頭遏制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思想建設。要堅持教育學習常態化,警鐘長鳴;個人要加強素質道德修養,堅定宗旨意識。

2.堅持透明公開。如推行領導幹部財產申報和公示制;加快推進政務信息公開,推行聯合會審制,增強行政透明度,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等。

3.科學配置公權力。如:行政審批權不能過多過濫,儘量減少自由裁量權限等。

4.加快乾部人事制度改革。如加大異地選拔任用幹部力度,杜絕官場的人身依附關係等。

5.充分運用法規監督、制度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等手段,加強監督。

6.加大懲治力度。如推行高薪養廉,增大違法成本;加大辦案投入,確保腐敗官員難以逃脫懲罰等。

答題思路2

不做太多分析,直接入題,在題中體現當前的社會現象

一是強化廉政文化建設,營造廉潔從政社會環境,使幹部從思想深層“不想腐敗”。

廉政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對推動反腐倡廉、構建良好的社會風氣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須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倡導多重社會文化心理層面中有積極意義的部分,引導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時尚,在全社會營造一種“以廉為榮、以貪為辱、尊廉崇廉、斥貪惡腐”的文化氛圍,使腐敗分子猶如“過街老鼠”,從而以強大的文化影響力,使廣大幹部從思想深層“不想腐敗”。

二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築牢思想防線,使幹部從思想深處不願腐敗。

一些領導幹部經不起物慾的誘惑,放鬆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把理想信念置於腦後,視宗旨觀念為落伍思想,,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與威信。因此,強化幹部的理想 信念教育,奢尚儉,嚴於自律,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思潮的侵蝕,時刻提醒自己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謀利益,絕不能作為個人腐敗、搞權錢色交易的資本,從思想上自覺抵制腐敗,從行動上堅決反對腐敗,恪盡職守,立黨為公,體現宗旨,永葆共產黨人的光榮本色。

三是深化體制改革,強化制度建設,加大監督力度,使幹部在客觀條件上不能腐敗。

1、有效遏制腐敗行為滋生,關鍵在於監督是否有力,而能否真正實施有效監督,就在於體制能否與現實國情相適應。對掌握公共權力領導幹部,無論是黨員幹部還是非黨人士,都必須將其置於有效地監督之下,切實做到領導幹部的權力行使到哪裡,領導活動延伸到哪裡,監督就實行到哪裡。

2、強化制度建設,實現源頭治腐。制度建設是防腐治腐的關鍵,制度對人的行為約束是一種硬約束。制度完善,對腐敗現象的防範就嚴密,就不會給腐分子以可乘之機。如果真有人膽敢以身試法,那麼等待他們將是“伸手必被捉”的下場。如果制度有缺陷,漏洞百出,腐敗分子就會千方百計鑽制度的空子,從而導致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

3、加大監督力度,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是搞好反腐敗鬥爭的關鍵。黨有黨紀,國有國法,一是改革監督體制以適應現實國情,拓寬監督渠道,從而使監督部門和人民群眾能夠充分發揮監督作用;二是教育幹部認清肩負的職責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敢於相互監督,並自覺接受監督,三是真正實行政務公開,提高透明度,杜絕“暗箱操作”,使監督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便於監督、能夠監督

四是嚴刑重典,堅決打擊,絕不姑息遷就,使幹部在主觀意識上不敢腐敗。

在依法治國的今天,反腐敗只能依靠法制,依靠嚴謹的法律條文和嚴厲的法律制裁措施。反腐敗鬥爭,事關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對腐敗分子的心慈手軟,就是對國家、對黨、對人民的犯罪。因此,絕不能姑息遷就,必須實行嚴刑重典,決不手軟。對腐敗分子嚴刑重典,堅決打擊,才能顯示我黨淨化自身、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的決心。同時,在經濟上堅決沒收腐敗分子的所有非法所得,並課以重罰,直至使其傾家蕩產。只有重典重罰同時實行,才能使腐敗分子思之則懼,拋棄僥倖心理,“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從而有效遏制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