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化學故事-燒不著的棉布

喜歡魔術的朋友可能在魔術表演中看到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魔術師拿出一塊棉布(真的是棉),放在水中浸泡,然後晾乾;然後用火柴點燃,沒錯,你將看到棉布煙霧騰騰,似乎要燒起來了,然而,卻僅僅是煙霧騰騰而已,棉布始終都燃燒不起來。這就怪了,為什麼好好地棉布,用火點不著呢?這就要揭秘一下浸泡棉布的水啦?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燒不著的棉布

這水,是氯化銨溶液。

氯化銨,分子式NH4Cl,常溫下是一種白色結晶體,加熱時會分解成氯氣和氨氣:NH4Cl==△==NH3↑ + HCl↑。沒錯,就是這個化學反應,造就了燒不著的棉布。我們從化學的角度還原一下這個魔術過程:

1、棉布被氯化銨溶液浸泡之後晾乾,棉布上面實際上佈滿了均勻的氯化銨結晶顆粒。

2、魔術師用火柴“點燃”,實際上首先加熱了氯化銨結晶,然後立馬分解出大量的氨氣和氯化氫氣體。

3、我們知道,棉布要燃燒,需要氧氣來完成整個氧化過程,當大量的氨氣和氯氣在棉布表面生成時,棉布實際上就被這兩種氣體隔絕於空氣了,沒有了空氣,棉布也就燒不著了。

4、那讓人以為棉布要燒著的煙霧是怎麼產生的呢?氯氣和氨氣分解生成之後,稍微溫度降低下來,就再次發生合成反應NH3+HCl=NH4Cl,生成的氯化銨呈現白煙狀,看起來似乎是棉布要燃燒起來似的。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燒不著的棉布

通過化學過程的分析,讓人感覺迷惑不解的魔術是不是就“恍然大悟”啦!其實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很多現象,大都與化學過程緊密相關,一起了解和學習更多,請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