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鄉的特色名片——嘎瑪嘎赤唐卡

中國西藏網訊 我們驅車近4小時,輾轉山路,滿身灰塵地來到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進行採訪。雖位於陡峻的峽谷,但“民族手工藝之鄉”的美名已成為這裡的一張特色名片,使“嘎瑪溝”更為亮麗。

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宣傳、引導和支持下,民族手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當地成立了民族手工藝培訓基地,使嘎瑪鄉的民族手工藝從家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向集中生產轉變。精湛的手工藝品逐漸走出了山溝,群眾也走上了致富之路。

嘎瑪鄉的特色名片——嘎瑪嘎赤唐卡

圖為嘎瑪德勒老人

已經86歲高齡的嘎瑪德勒老人住在裡土村,是嘎瑪嘎赤(亦譯寫為“噶瑪噶舉”或“噶瑪噶孜”等)唐卡畫派的第十代傳人,也是西藏自治區級的非遺傳承人。這個健談的老人在一幅尚未完成的唐卡邊為我們做著講解……

嘎瑪德勒老人自15歲開始為寺廟畫壁畫,70年來已畫了不計其數的佛菩薩。近年因為身體原因,他已很少親自繪製唐卡,主要是指導弟子。他已培養了500多名徒弟,都是免費培訓的。現在,嘎瑪嘎赤派唐卡不僅被很多寺廟收存,還被請到普通百姓家中懸掛。

嘎瑪鄉的特色名片——嘎瑪嘎赤唐卡

圖為嘎瑪德勒老人的徒弟白瑪江村

嘎瑪鄉的特色名片——嘎瑪嘎赤唐卡

圖為嘎瑪德勒的徒弟白瑪江村繪製的唐卡局部

從嘎瑪德勒的言談中我們感受到,老人對唐卡繪製技藝有著自己的認識。在當今社會,藝術家和匠人們多在追求流行與現代畫風,老人卻一直堅守著傳統唐卡的繪製特點,比例、造型嚴謹細緻,不能有絲毫偏差。他的唐卡都是按嚴格的佛像度量法繪製,雖形態各異但又工整精確。

歷史上,畫師們通常會將繪製唐卡作為自我修行的方式,在這位深山中的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他正是將原汁原味的線條與色彩蘊含於修行中。(中國西藏網 文、圖/敖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