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農業那麼發達?

星慧

一、科技力量發達

美國是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國,這是我們都眾所周知的,美國的科技力量也被廣泛的運用到了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上。美國農業生產將各種高科技農業生產工具運用到了其中,這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美國農民也不需要太過於辛苦的勞作,只需熟練的掌握好各種機械的運用便能完成生產播種、收穫的工作,十分快速便捷。因為科技發達美國農產品生長過程中也不需要人工太多的照顧,各種高科技機器替代人力將農產品照顧的十分周全,農產品產量自然也十分的高,為美國農民帶來了豐收。

二、氣候優勢

美國本土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臨墨西哥灣,因為周邊大洋河流眾多所以降水豐富,氣候又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又有多樣性的特點,且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水源和溫度條件。

三、地形優勢

美國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大部分,農民可以耕種的面積十分廣闊且耕地的土壤十分肥沃,對農業生產發展十分有利,肥沃的土壤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四、勞動力優勢

美國外來人口眾多,加上本地的土著居民美國人口在世界上也不算少的,勞動力總體還是充足的,這也就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畢竟農業生產的主體還是人,如果沒有充足的勞動力農業生產是無法正常開展的。

五、河流眾多

美國本土山川河流交錯分佈,河流密佈,還有著名的五大湖這些天然的湖泊、河流為美國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水源灌溉條件,畢竟進行農業生產有一個良好水源條件是十分有利的,有很多地區本有著良好的地形優勢卻因為缺水而進行不了農業生產,因此有個良好的水源條件是美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六、專業化優勢

美國農業發展呈專業化發展,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農業,每個地區都會發展一項特色農業,也因為專一發展,所以每個地區的農業發展都相當發達,呈現專業化優勢,農產品的產量質量都十分高,受到了大眾的歡迎。


坤鵬論

作為農業發展的標杆,美國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高科技、高收益、高效率農業的典範。

很多人一想到美國農業,必然想到現代化的大型農場:一個農民耕作上千畝土地;用飛機噴灑農藥;用轉基因技術解決病蟲草害問題;在一個縣乃至一個州都種植單一的作物,然後通過長途運輸將所生產的農產品調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美國每年大約有23%的農產品出口。

美國農業總收入的31%直接來自出口。

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農田種植出口作物。

2015年,全球出口美國農產品的1331億美元。

美國農民的平均年齡是58歲。

農場和牧場家庭只佔美國人口的2%,約99%的美國農場由家庭經營 ,只有20%的人住在農村。

一個美國農場每年在美國和國外每年飼養168人。

今天的農場比過去要少,但比較大,這些農場往往會比美國平均家庭的收入高,淨值更高。

1、美國農民根據當地氣候選擇作物,且種植類型分佈很穩定。加州的杏、柑橘等,賓夕法尼亞的蘋果,緬因的藍莓等。

2、美國的農場面積一般都很大,單一作物規模非常大,有效降低了成本。相應的絕對產量也大,帶來的收入也就比較客觀,另外,農場中還有家禽畜牧產業 收益就更為客觀。

3、美國農場由於面積很大,機械化程度高,有別於國內大部分還處於勞動密集型,這裡的農場基本採用科技支撐,系統技術化,大型收割機等,另外還有沼氣、堆肥體系、牛棚管理體系、等等,加入了科技提高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保證質量穩定。

4、美國農業科技觀念深入人心,農場協會進行一些農業相關研究,不僅是政府投資,農場自己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投資,可以能看出他們對於技術支持的看重,服務型團隊為農場的管理及設備做知指導。

5、美國農場分工明確且細化。作為農場主,甚至只需要有錢,有地就行。有專門的檢測的公司,為你檢測土壤氣候,決定作物種類,施肥等;專門的播種公司,農藥公司,到地裡直接給你服務;專門噴藥的飛行員,給作物授粉的蜂農,還有收割隊。

6、美國農場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上游農化公司,下游食品加工。在規模化的基礎上,這一切都是工廠流水線上的一環,農產品生產出來知己進行加工,不愁銷路,輕鬆買賣。

不過,美國現代農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過於依賴化肥與除草劑、殺蟲劑及多年的重複耕作使得效率在緩慢下降。

農場1945年的600萬下降到2015年的200多萬,種植的總面積已經下降了24%,達到9.12億英畝。美國農業部估計,2017年美國農民的收入將下降9%,

美國年輕一代越來越擁抱新的農業趨勢,尋求建立更小,多樣化和當地的農業經營,加入小農和食品生產者的”新食品經濟“。

2006年以來,本地化食品營銷渠道出現了大幅增長:農民市場增長了180%,達到全國8,200個。美國的7.8%的農場在本地營銷,本地化食品銷售額已達到61億美元。

【雲種養APP—匯聚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


新農業圈

農業在我國很多地方政府的概念裡,一直被看作是“低端產業”:沒什麼納稅但是行政成本一樣要付出,也不能像房地產一樣簡單一倒手就賺錢,所以很多地方實際上對農業的發展並不上心。

那麼反觀美國,一樣是搞種養殖的農業,為什麼美國實際上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的同時還是一個“農業強國”呢?

秘密就在於美國對農業的多元化扶持。

首先是,美國農業部門的最主要責任是促進農民就業,而我國是提高產量。這就造成多年來我國農產品產量不斷提高,品種不斷豐富,但農民缺乏穩定的就業,處於社會的邊緣化地位。

其次,美國還有多項專門針對綠色、生態農業的直接、間接補貼。這是由於雖然美國農業現代化水平很高,但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病蟲害持抗性增加、品種資源單一化等一系列問題。為此,美國農業部提出農業低投入可持續發展模式,即生態滲入農業生產中的綠色生產方式。

美國金融機構對於發展綠色農業的企業提供抵押擔保,實施了相應的價格補貼、出口補貼等政策,提高了企業對發展綠色農業的積極性。

美國農業部每年有2300萬美元用於補貼農民提高能源效率,還建立了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為農民提供多種溫室氣體排放權的現貨和期貨交易服務。美國農戶可以憑藉種田或放牧減少的碳排放,參加農場主聯合會和農業社團聯盟的碳交易項目獲得經濟性收益。

當然,美國的農業這麼發達也是有其歷史背景的,20 世紀 20 年代,工業的發展就幫助美國農業進入到機械化階段,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從 20 世紀 50 年代開始至今,源於美國“重農主義思想”,美國農業得到長足發展,農業中運用了一整套現代科學技術,這不僅使生物技術、化學、水利、信息等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而且通過研發和技術創新使得這些技術達到較高水平。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先進技術的應用使生產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和發展,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推動了農業生產體系的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戴西南

縱觀歷史,農業科技始終領銜和貫穿美國農業的整個發展過程,其科研、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龐大體系加鉅額經費投入的模式做得極為成功,對推動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農業強國起到了關鍵的主導作用。目前,美國共有四大研究中心(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所屬),130多所農學院,56個州農業試驗站,57個聯邦與州合作建立的地區性推廣站以及農業合作推廣機構3300多個,63所林學院,27所獸醫學院,9600名農業科學家,1.7萬人左右的農技推廣人員。另外,美國還有1200家主要服務於農業領域不同性質的科研機構,其服務項目主要有承接委託開發、轉讓科技成果等。

除此之外,美國農業高科技的優勢還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高度機械化的農業生產。美國農場現有的機械化設備種類繁多、配套齊全,基本實現了從耕地、播種、灌水、施肥、噴藥到收割、脫粒、加工、運輸、精選、烘乾、貯存等幾乎所有農作物生產領域的機械化。而在畜禽飼養尤其是養雞、養牛方面,由於大量採用飼料粉碎機、擠奶機、牛奶保鮮加工等等成套機械設備,畜產品的生產也早已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還有其它許多農產品的加工,同樣只需要按按電鈕即可自動完成。

2、領銜世界的農業生物技術。美國農業高科技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始終高度重視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裡的廣泛應用,原因就在於經過生物技術改良的動植物品種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動植物的品質、產量和抗病性,從而可以大大地提高美國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目前,轉基因植物是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和應用的一個重點領域,在這方面,美國已經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

3、信息化技術造就美國“精確農業”。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信息化社會的國家,其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四通八達為美國農業信息化創造了必要條件。目前,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美國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直接促成了美國“精確農業”的興起,大大地降低了美國農業的生產成本,大大地提高了美國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環球老虎財經

①歷史原因

這一點很多人容易忽略,都知道美國農業發達的主因是規模化和機械化,但為什麼美國就偏偏在這方面比大多數國家有優勢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殖民地的歷史,在對土著印第安人進行清洗之後,殖民者集中了大片大片無人耕種的土地。對於大多數農場主來說,他們只花費了非常小的成本就獲取了大量的初始資源。

②地理原因

美國不僅地廣人稀,平原也較多,便於開展大規模機械化。同時氣候條件、土壤條件、降水條件也適宜大多數便於市場化的農作物。

③政策與法律

美國注重建立完備的農業法律體系,不僅有專門的農業法,還有100多個配套的法律法規,這就保證了從土地利用,到開發、融資,農業項目的運作都有法可依,基本做到公平規範,減少出現空殼農業項目的可能性。此外,在稅收、補貼等方面,美國政府也給予農業足夠的福利政策。

④技術與教育

美國一向在各個領域都注重科研的投入,農業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完備,在科研機構和農業經營者之間真正建立起有效溝通的橋樑,而不是把象牙塔和田間地頭分割開。比如美國農業相關專業的教授都要把自己的時間3等分,教學、科研、技術推廣,三者之間花費的時間要大致相等。各個地方也建立了專門的農業推廣指導委員會,組織農業經營者定期瞭解最前沿的農業科研成果。


土地論壇

縱觀全球,當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要屬美國了。美國的農業發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發達,美國共有四大農業研究中心,63所林學院,27所獸醫學院,9600名農業科學家,1.7萬人農技推廣人員,130多所農學院,56個州農業試驗站,

57個聯邦與州合作建立的地區性推廣站以及農業合作推廣機構3300多個,。另外,美國還有1200家主要服務於農業領域不同性質的科研機構,其服務項目主要有承接委託開發、轉讓科技成果等。這些數字支撐著是美國成為世界農業科技中心。

2、機械化、規模化發展,在美國從事農業,完全不用辛苦勞作,完全都是機械化生產,機械化加工,從投入到產出,在到農產品加工,實現全程自動化管理,無需人工操作,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極大提高了效率。

3、品種優良,在美國基本沒有轉基因食品,因為他們都保留著最原始的親本,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保留著純種親代,這有利於產量的增加和抵抗力的提升,而且基本不用化肥農藥,注重對土壤的保護。

4、政府重視農業的發展,美國政府對外來物種的把關非常嚴格,一些雜交品種被拒之門外,政府同時加大力度發展農業科技實力,將科技研究成果投入到農業實際生產中,也取得傲人的成績。

中國的農業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距離,必須不斷向其他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完善中國農業。


農學谷

美國農業發達的原因是多方面促成的。

  • 地理環境的因素

美國位於北美洲中部,北鄰加拿大,南接墨西哥,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國土面積為937萬平方公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佔國土面積的55%;耕地面積

28億多畝,基礎平原面積廣,耕地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溫帶大陸性氣候佔優,且降水量豐富,美國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是美國農業發達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 農業生產方式的先進性,機械化

美國農業的灌溉和航運條件好,並且能夠進行地區專業化生產。美國的農業科技發達,使得農業生產的效率高。科技在農業生產中所佔的比重較大,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實現拖拉機等農機的無人駕駛、自動操作、自動監控等,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美國農業的生產效率。

  • 國家政策的相對完善

美國對於農業的扶持力度很大,從農業立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支持、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多方面為建立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

如今,美國建立了以農業法為基礎和中心的100多個重要專門法律,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農業法律法規配套體系。


雲種養

個人以為,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1、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2、先進發達的農業科技;3、成熟穩定的扶持政策;4、美國全球霸權的支撐!

這四大因素相互融合,共同促成了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先進的農業生產國,美國幾乎佔據了世界農產品貿易的半壁江山,通過糧食扼住了很多國家的飯碗。

下面我們就從農業生產的地理環境和先天條件來說一說,為什麼美國農業那麼發達!

1、美國農業種植地理條件優越!

在筆者上學期間,從書本上看到的文字得知,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我一直深以為然,但是直到了解到美國的農業發展地理條件後才不由得羨慕起來,美國的國土發展農業,先天優勢比咱們國家好太多了,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美國耕地面積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雖然美國國土沒有中國大,但是美國的耕地面積確實明顯領先於中國!

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億畝;

而美國的國土面積為937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億多畝。

美國耕地更加集約!

更讓人羨慕的是,美國的耕地中,有70%以上的部分都是以大面積連片分佈的方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內陸低原,相對比而言,看一看我們國家的耕地構成......說多了都是淚啊!

美國土地更加肥沃!

據瞭解,和我國各地區耕地土壤肥力差異明顯不同,美國大部分耕地肥力都很好,而且有機質含量高,特別適宜農作物生長。

美國農業的氣候優勢我就不說了......

哎呀,作為一名糧油媒體從業人員,不得不感嘆一句,美國發展農業優勢太明顯了!真的令人羨慕!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2.25


糧油市場報

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簡單複習一些經濟學一些知識:生產要素--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是維繫國民經濟運行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因素。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四種,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技術、信息也作為相對獨立的要素投入生產。這些生產要素進行市場交換,形成各種各樣的生產要素價格及其體系。工業革命後技術、信息要素推動了生產的快速發展。

美國作為全球陸地面積第四大國家,擁有廣闊的土地,工業化水平高,農業人口偏少,農業生產必須更高效率,其國內科技技術水平較高,進一步推進了農業機械化,二戰後,信息化水平提升,加快了美國農業的機械化、信息化發展,境內有多個交易所,形成了多個大宗農產品的交易中心,農產品價格信息引導了美國農民合理的安排作物種植,進一步推進了美國農業的對新知識和水平的不斷提升,最終逐步形成農業的機械化及信息化。

美國疆域面積遼闊,河流綜合,擁有成片的耕地,農業勞動力少,需要足夠的機械進行耕作,機械化耕作加上土地成本偏低,美國可以使用機械化耕作的作物生產成本均大幅低於國內相應的成本,如美國玉米單位成本不足800元/噸,大豆成本僅為2300元/噸,國內玉米、大豆生產成本分別1400元/噸與3200元/噸(2016/17年度)。中國大豆、及飼料原料需求旺盛,刺激了美國農業的種植的擴張,美國育種水平特別基因育種水平發展,大豆、玉米單產逐年提高,進一步降低其大豆、玉米生產成本,增加產量。

總結美國農業發達得益於其遼闊耕地面積,機械製造業、信息技術、育種技術行業的發展及沉底,另外美國農業完善的體制,農業種植可持續獲得穩定收益,農民有足夠資源投入也確保農業的持續發展。


布瑞克農業數據

首選,美國耕地面積佔28億多畝地,佔其國土總面積的20%以上,其中,約有70%以上的耕地都是以大面積連片分佈在大平原和內陸的低原地塊,而且耕地的土壤多以草原黑土(土壤中含有黑鈣土)、慄鈣土以及暗棕鈣土為主,這裡面有機質含量很高,良好的土質環境很適合農作物生產,加上全國的大部分地區全年雨量充沛,而且分佈均勻,這種得天獨厚的地氣候和土質條件為美國農業提供了必須的物質基礎。另外,美國的農業科技發達,包括機械化農業生產、領銜世界的生物技術、農業信息化技術等。其國內的農業科技一直貫穿並引領其農業的整個發展過程,美國有近1億名農業科學家,1.7萬農技推廣人員,還有一千多家主要服務於農業領域的科研機構,這些對推動美國成為世界發達農業強國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