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發達國家為什麼歐洲人在衣食住行上很講究美國人卻不是?

李宣澤

美國人生活隨意,消費講究實惠;歐洲人生活仔細,消費講究享受。你看美式咖啡,一大杯。歐洲喝咖啡,都是小杯裝,是美國咖啡分量的三分之一。



歐洲的美式咖啡,就是咖啡+水。美劇裡白領們手裡拿著一大杯咖啡。他們喝咖啡,真的只是為了提神。就是咱們喝茶解渴與品茶的區別。



歐洲各國的咖啡,咖啡和奶的比例,是有講究的。加奶,還是加奶昔,是追求口感的愉悅。下面這張圖,就是各種咖啡的比例。第二款,就是美式咖啡。



美國人從意大利學走了咖啡技術,創造了星巴克,行銷全球。而意大利,卻沒有星巴克生存的市場。西班牙雖然也有星巴克,光顧的,基本上都是外國遊客。


祖輩傳下來的文化習慣和生活方式,導致了英國海外移民系國家和歐洲傳統國家,對待生活態度有很大的區別。


比如西班牙、法國這樣曾經強大的帝國,有深厚的貴族情結、騎士情結。雖然我們現代看起來很迂腐,但和貴族騎士情結聯繫在一起的,是自律和優雅。歐洲傳統國家的“有教養”“有家教”,不僅僅只是公眾場合的禮儀和禮貌,還有個人的修養氣質和穿衣生活品味。


三代才能培養出一個貴族,說的就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貴族氣質,需要長時間多方因素的薰陶,才能養成。不是有錢就可以的。對於歐洲普通老百姓來講,雖然成為貴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們內心對貴族氣質和優雅的推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日常起居和待人接物。


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新移民國家,更注重實用和效率。對他們來說,生活的舒適度和自由度,比需要自愛慎獨的貴族式優雅,來得更實惠。


從城市規劃和建築上,也可以看出這個差別。美國、加拿大那麼多的木頭房子就不說了。大城市中,歐洲國家,為了保留城市的古建築,不僅不允許拆除外牆,還會禁止在老城區建造高樓。


比如西班牙巴塞羅那市中心的老城區,就不允許建造超過聖家堂高度的樓房。就是為了保證城市景觀。



美國澳大利亞人追求隨意舒適的生活態度,在穿著打扮上,也非常明顯。在歐洲國家,穿著大褲衩超級寬鬆襯衣的,不是美國的,就是澳大利亞來的。



上面這張圖,有點醜化了,但的確很能說明問題。


環遊西班牙

看到一些關於有關英美之間的歷史關係的影視劇,有很多情節會提到,英國人對美國人的看法,他們會蔑視稱美國人為“鄉巴佬”、“土包子”、“農民”。事實上就是這樣,美國這片大陸的最初移民大多都是一些來自歐洲的下層民眾,他們來到美洲大陸的目的就是為了生計。這群下層民眾很顯然沒有歐洲上流社會的繁文縟節,說的簡單點就是沒啥“文化”。

不太講究吃和穿,因為當時的條件也不允許他們去講究吃穿,不但有印第安人的威脅,還有土匪強盜,生存都是問題,還有什麼精力去窮講究,覺得舒適和溫飽即可。這應該就是美國人“實用主義”的體現。後來美國人的經濟條件大為改善,人們的行為並沒有太多改善,寬鬆而舒適的衣服,方便快捷的食品成了他們的最愛,他們消費也多是集中在精神消費上,比如冒險、旅行、社交聚會,還有圖書、音樂、影視等文化消費之上。



而新來到美洲大陸的移民也多以非法移民為主,經統條件也同樣不好,這幫人也肯定不會窮講究。美國還有一個特點,對比於新英格蘭地區,西部和南方的陽光地帶更不是不太注重“吃穿”,不太講究“情調”,能拿出來的拿手美食就是牛排、烤肉。對比美國而言,歐洲是舊大路,每個地區人們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圈之內,很多生活習慣和傳統都傳承了下來了,而伴隨著王室貴族平民化,一些習慣和禮節也都已融入到了民間。歐洲人的審美和藝術積澱也影響到了他們的產品,講究精益求精,巴黎、米蘭都是世界時尚之都,歐洲的奢侈品也牌也名揚世界。


綜上所述,雖然美國的文化和人口主要都是來自歐洲的移民,但是由於移民的來源和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美國文化,實用主義至上,普適性非常強,並伴隨著其文化產品影響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畢竟這個世界還是窮人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