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書法蘭亭序寫的是什麼,為什麼被大家膜拜?

Roger72598405

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意義其實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首先歷來稱道的是《蘭亭集序》的書法價值。實際上《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本身就是王羲之本人所作,然後才有了書法作品。

《蘭亭集序》的主要內容寫的是寫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春天的一次修禊之禮的情景。古代春秋二季都要在水邊行祭禮,祓除災禍。在這次修禊禮後齊集於會稽山陰蘭亭的東晉文人們一起流觴曲水,作詩文以歌詠。王羲之則為這些集合的詩作寫了一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

魏晉時期士族尚清談。“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玄而不實的風氣瀰漫在文壇,和現實非常脫離。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前半部分寫的是山水之景,飲酒作詩之事,非常寫實。當時犯濫的遊仙詩,描寫遨遊仙境,追求修仙長生的內容非常盛行。而《蘭亭集序》的後半部分王羲之對生死所發的感慨“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則一語道破了所謂看透生死,生即是死,死即如生的虛假。《蘭亭集序》也是《古文觀止》收錄的文章,可見其份量。

其次,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講,魏晉時期大多數用的字體是新隸體。行書是東漢晚期形成的,有的觀點說是桓、靈時期所創。王羲之的時代是漢字發展史上字體多變的多樣化時代。除了東晉當時普遍應用的新隸書,行書和楷書也都出現並有所發展。當時的行書、真書、草書和我們現在的行書、楷書、草書都不同。早期的行書比較古樸,寫得非常規整。王羲之的行書是介於楷書和今草之間的行書。正是在王羲之為首的書家手裡,行書才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介於楷書和今草之間的一種字體。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從書法的角度來看。後世的書法家學鐘王是因為鐘王時代是探索的時代,是形成的時代。鍾繇的《宣示表》是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楷書,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則是我們今天所應用的行書字體最早期的巔峰。所以,王羲之是開宗立派,後來者則全都是跟從。其實就從我自己學習書法的過程也體會到,對比之中必有高下。我自己是深為喜歡趙孟頫的,也臨過趙孟頫的《洛神賦》。如果拿趙孟頫的《洛神賦》和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一比,高下立見。

下圖全部是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沅汰歷史

《蘭亭序》之所以能夠這麼的有名氣,一方面是因為在這篇《蘭亭序》中,王羲之所作的詩文在文學史上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作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所書寫的水平,在中國書法史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第一,那種用筆的溫潤和細緻,通篇的和諧和墨色的變化,特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更是給《蘭亭序》賦予了更多的歷史意義,這也是為什麼千百年來《蘭亭序》一直沒有被超越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提前給大家拜年了。


書揚文化

蘭亭序寫的是一群文人效遊的事,文字流暢,書法美,看起來舒服,且,越看越舒服,小字看爽,放大看爽,單個字美,通篇看也美!同時有章有法,大家能學,百姓看懂,流芳百世而無人說不好,乃神來之筆!我非書法家,蘭亭真的佳!膜拜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