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家裝行業10個月,我看明白了些事

2016年是武漢樓市暴漲的一年,此時除了開發商以外的房地產相關從業人員經歷了一輪洗牌,從搜房內容部門大力裁員到大大小小的房地產第三方服務公司的關門大吉,一大波房產從業人員流向了家裝市場;我也是從這一批人員中無意間進入了家裝這個行業的。

從事家裝行業10個月,我看明白了些事

進入裝修行業的這10個月,見證了裝修公司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般的瘋長,也看到了大批公司在頃刻間崩盤,這其中不乏註冊資金過億的集團性公司。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下個人見解:

1、論網推(10%的運營成本是底線,也是生命線)

2、論設計師(找到強大售後服務的公司會讓你拿提成更輕鬆)

3、論業務(設計師的簽單率很重要)

4、論公司(好好做事比營銷花樣更重要)

首先說說網推,這是一個網絡時代,即使是再傳統的家裝行業也是離不開網絡推廣的,網絡推廣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

從事家裝行業10個月,我看明白了些事

對於派單平臺類,適用於一些中小型公司,沒有自己成熟的網絡團隊的,當然也有一些大公司也會把派單平臺當做一個渠道;因為這種派單平臺的信息大部分客戶屬於消費中等,且信息都是多家分配,加上客戶有在網上找公司的意識,那麼他的選擇性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我們設計師經歷過最恐怖的一次是一次性有23家公司去業主家量房,一個100平不到的房子裡擠滿了人,這讓我聯想到之前成都的一家業主,一次約了幾十家公司去量房,然後好多設計師把業主拉黑了。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派單平臺的單子客單價在500元/條左右,而且這些數據中15-25%的無效數據是很正常的,在考慮合作平臺前一定要仔細測算公司是否能盈利,如果從數據到簽單,達不到10%的轉化率,那就不用考慮這個平臺了,因為這樣簽單即使賺了錢那也是給平臺賺的;

從事家裝行業10個月,我看明白了些事

搜索引擎營銷效果很直接,排前面就一定有效果,所謂的營銷漏斗就是個概率問題,有曝光就有點擊,有點擊就有諮詢,這是順利成章的事。那麼想要排前面那就得捨得花錢,不要聽什麼客服說什麼質量度,同時網站的內容策劃也很重要。

從事家裝行業10個月,我看明白了些事

信息流廣告,今日頭條這兩年發展迅猛,靠數據分流打敗了好多傳統門戶站,即使頭條的內容相比傳統門戶站的質量差之甚遠,但不得不承認它的算法顛覆了客戶的瀏覽習慣,使用率節節攀升;與此同時,頭條的廣告業務也是隨之水漲船高。

頭條有2種主流合作模式,一種是曝光扣費,一種是表單扣費。

這是初期,給合作商一些信心,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絕不會給你講表單的,目前頭條在裝修行業的留電費效比也差不多達到500。朋友圈廣告在16年廣為盛行,我是從寶馬的裂屏廣告關注這種形式的,當然這種合作不是一般小公司可以承受的。

大部分還是選擇曝光扣費的簡單圖文表現形式,朋友圈廣告對大部分公司的推廣方式分兩種,一種是鎖量,預算5萬起,鎖定某時段的展現量;另一種是競價,類似網盟投放,同一時段的出價決定了出現概率。

同樣,這種廣告除了投放人員的專業也需要好的創意,最開始盛行的時候會發現隨便消費都能收穫好多表單,但是這種廣告在朋友圈出現得太多的時候,大眾已經麻木了,獲取表單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據不完全統計,武漢這邊裝修類目獲取表單的單價做得好的能達到300左右,而大部分公司可能還是得500往上,有的甚至更高。

從事家裝行業10個月,我看明白了些事

口碑建設的平臺目前武漢裝修市場選擇最多的就是大眾點評和得意生活了,同樣都是給你一個點評,靠自己去運營;先來聊聊大眾,大眾現跟美團是合併的,所以你開了大眾也會發現美團也能看到自己的店鋪;我第一次接觸大眾的時候還在想這個平臺有人看裝修麼,一直以為只有吃喝玩樂才會跟大眾合作。

其實不然,大眾上可以進行的項目遠不止吃喝玩樂這些類目,家裝建材這些早就有很多公司已經收穫一大波客戶了;武漢這邊做得比較好的幾家,山水、眾意、六西格瑪、劉思彤等,他們早就把這個積累口碑的平臺玩得很轉了。

這個平臺對於店鋪的運營要求比較高,對比了他們做得好的店鋪,除了人家畫面好看,主要還是每個地方都是花了心思的,一方面店鋪內容的真實以及美觀性,另一方面點評的累計都是考核最後效果好壞的重要指標;目前做得最好的店鋪日均一個預約,而這種預約的成交可能性可遠比平臺派單大得多;同時這個平臺也是有利有弊,一條差評可能就會讓一個店鋪瞬間掉星級,而星級將直接決定客戶選擇你的概率,就像淘寶一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刷好評,道理是一樣的。

另外一個平臺,得意生活,作為武漢本土平臺,在13年以前,你會發現這裡可能匯聚了80%的江城網友,後面隨著社交平臺的增多,這個平臺慢慢退去了往日的光輝,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家的日均訪問量依舊是以百萬計的。

這個平臺對於裝修類目依舊靠內容運營,靠無孔不入的植入,靠堅持不懈的回帖發帖,靠大量真實而有趣的素材才能收穫果實,第一年也許只是一個5萬的店鋪費,但他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運營人員,有次跟一個工作室的老闆溝通了一下,他家就在得意投了廣告,單子全靠得意,這樣你就可以想象這個平臺運營得好有多少收穫了吧。

從事家裝行業10個月,我看明白了些事

最後一個視頻營銷,抖音最近以迅猛之勢強勢霸佔用戶零碎時間,說好的短視頻會讓用戶花了幾個小時在上面,根本停不下來,這也給各大公司帶來了一個低成本的銷售渠道。

好看的皮囊+有趣的靈魂會讓你的廣告效果翻倍。

另外一些視頻媒體,除了自己發的一些素材以外合作一些廣告的效果遠比自己上傳的視頻來得快;

所以,對於中小型公司,預算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走平臺為主,活動集中爆發為輔的路線,一般情況下合作2-3個平臺,一年預算在15-30萬左右,加上每個月一次的大型活動投入部分其他輔助渠道(如信息流、搜索等),全年度預算可控制在20-50萬之間;具備一定知名度的公司或工作室採取以口碑平臺為主的推廣模式其實最節約廣告成本的推廣模式,再大些的公司就可以能多覆蓋就多覆蓋了,畢竟網越大,能撈到魚的概率就越大;

綜上,為什麼說10%是營銷成本的底線,家裝市場的利潤遠沒有前幾年那麼大,大部分公司能保證30%的盈利就已經非常好的狀態了,能做到35%以上毛利的公司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而一線業務提點3-5個點,設計師提點3-5個點,項目經理加施工成本7-10個點,加上公司的後臺人員,一個單子能到老闆腰包的真心就不剩幾個點了。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搞裝修的根本不是靠裝修業務賺錢,這個我承認,但靠資金流賺錢的老闆有幾個是好到最後的呢。

最近各種集團性公司接連倒閉,不都是斷在了資金鍊上;什麼互聯網家裝,什麼雲裝修,都是概念,真正客戶看到的還是家裡的裝修是不是材料用得好,工程是否過得去,無論你包裝什麼樣的概念,最後都要落實到工地上;

然後聊聊設計師,武漢雖大,但不比北上廣,這裡的大部分業主不是你單靠設計就能打動的,需要的是綜合實力,什麼是綜合實力,除了會畫圖,還得會聊天,還得公司材料匹配得上,還得高性價比。

不是誇張,這是大部分公司的大部分設計師都會面臨的問題,沒有多少客戶跟你聊情懷,聊設計的,他們選擇的首要參考標準是性價比,什麼是性價比呢,就是材料要好,價格要便宜,動不動就跟你聊環保,但預算總是告訴你買了房沒什麼錢裝修,這就是武漢的家裝市場,當然不排除有那麼一些不心疼錢還願意跟你聊設計的客戶,但這個比例真的小到離譜。

另外還有個很明顯的特點,你會發現,大部分業績做得好的,都是很會聊的設計師,哪怕他的圖紙時不時還會出現問題。所以作為設計師在武漢選擇一家要麼客戶質量較高的高端公司,要麼選擇一家售後工地做得紮實的公司會讓你拿提成更輕鬆;

再來聊聊一線的業務人員,業務人員永遠都是每個公司最缺乏的崗位,因為業務做得好的要求比較高也會選更好的公司,業務做得一般的即使底薪2K沒帶來客戶那錢也是白花;而作為業務人員本身,簽單率是你面試時最應該關注的問題,因為家裝公司的業務員的工作職責最多也就到邀約客戶到店,而到店之後的一切都只能看設計師了,因為業務的目標是邀約客戶到店,而你的收入就取決於設計師的簽單率了。

如果一個公司簽單率10%都達不到,那根本都不用考慮,因為再牛逼的銷售也很難做到一個月到店100個吧,所以月入過萬在這種公司就真的很難了;而目前武漢市場做得好的公司簽單率20%是正常,30%算高了;

在一個僧多粥少的市場上,大大小小各種類型的裝修公司都有,有的可能就幾個人一個月依舊有比較客觀的盈利;而有的規模達到一棟樓,員工好幾千,但每年卻保持著以千萬級的虧損,這都很正常。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公司要擠進家裝市場呢,還不是因為這是一個有現金流的行業,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公司即便虧損但始終不願放棄的原因;回過頭來看真正做得好的公司永遠離不開好的工地,因為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遠遠大於一個轉介紹的成本,不管你是主營線上業務還是線下業務,好好做事比營銷花樣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