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自從登月成功後,就沒有嘗試再次登月呢?

熱血籃途

是啊,按理說現在的科技比起60,70,年代,可不是簡單的好就能回答的。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何在沒有聽到人類登月?



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在月球上留下了那劃時代的第一個腳印。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至於後面為什麼在沒上去過,個人覺得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科學技術與成本。我國航天事業處於世界領先行列,雖然跟美國前蘇聯等還有差距,但總體領先世界許多國家,我國至今都沒有能力登月,就別提其它國家了。有能力這幾個國家都不登月,自然沒能力它國家也就更不可能登月!

據計算,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1961年5月開始實施到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進行最後一次載人登月為止,總耗資約接近5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在現如今整體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時代,顯然不會有幾個國家承受得住。經濟科學二者缺一不可。這都是大國能搞的事。


第二,也是沒有必要了。冷戰時,蘇美都是你追我趕,什麼都想走前面,既然已經取得上風,再如此花費登月就沒意義了。畢竟人類確實走出了那一步,跨時代意義就是第一次登月。就比如我國如果登月,具有重大意義的也只能是第一次。中國許多人記住了楊利偉,記住其它的有多少?

綜合各方面因素,我覺得這才是沒有登月的原因。對於美國而言,送人上去已經做到,只是賦予意義。對於科研方面,還不如顆探月衛星。也就沒必要再做。對於其它進步的國家而言,是技術沒有達到。一個不想上,其它又沒能力上,就造成這個結果。


良良引力波

美國在登月成功後,先後6次登月,12人登月成功。蘇聯也曾試圖登月,但都功敗垂成。那麼至此之後人類為何再沒有嘗試登月呢?



原因有三。

一,美國的登月計劃其實是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從經濟上拖垮蘇聯。

也正是由於太空計劃耗資巨大,除了美蘇兩國有實力進行以外,其他國家根本難以企及。而當蘇聯被拖垮解體後,美國自然放棄了這種計劃,因為耗費實在是太巨大了,美國也很難繼續實行。



二,登月計劃成功後卻難以有相應的技術施加利用。人類技術上還沒有達到利用月球資源的可能,而耗資巨大的登月計劃只能在月球上走走看看,沒有絲毫的利用可能,只能暫時擱置,等有一天人類技術達到可開採月球資源時在重新開啟。反正美國已經擁有了登月能力,只等可利用的那天來到。



三,可能的外星生命的警告。一直傳說美國人之所以突然停止一切外太空計劃,可能是受了外星人的警告。這或許也是美國拒絕繼續實施登月的一種可能。



另外我們中國計劃在2020年完成初次登月計劃,將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登月能力的國家。或許到那時可以揭曉美國人為何不再登月的秘密。


風凡2018

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奔向太空,在7月21日成功登陸月球。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當第一次成功登陸後,相繼又有6次登月。直到阿波羅17號登月任務完成後,人類就停止了對月球的探索,之後再也沒有登錄月球。


很多人就有疑惑,為什麼美國停止對月球的探索,直到今天也不登錄月球呢?

其實當時美蘇處於對峙狀態,兩國為了避免大規模的戰爭,怕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戰爭)改為冷戰,以科技和太空競爭打壓對手。1957年蘇聯更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不甘心,在1961年肯尼迪便宣佈實行載人登月計劃,並且花費大量資金不惜一切代價登陸月球,所以才有了阿波羅計劃。



之後由於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沒有了競爭力,美國不必再花費大量資金用在月球探索上面,畢竟登陸月球最多拍拍照片,收集月球樣本,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價值。所以美國才一直沒有登錄月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