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王故里侃“人傑”,兼貼舊作《讀秋瑾<劍歌>有感》聊表情懷

項王故里侃“人傑” ,兼貼舊作《讀秋瑾有感》聊表情懷

張桂琴

濛濛細雨中,跟隨先生來至宿遷市區梧桐巷邊的“項王故里”正門前。巍峨的建築群既有楚風漢韻,又具宮廷建築和園林建築的特色。時近傍晚,不能進去一一觀覽,未免些許遺憾。然而,事若求全何所樂?頓覺釋懷。

傲然立於廣場上的項王銅像,把項羽的蓋世英雄氣概栩栩如生地活化出來。仰望銅像,心裡頗不寧靜。不由得想起婉約女詞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王故里侃“人傑”,兼貼舊作《讀秋瑾<劍歌>有感》聊表情懷


“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這首《夏日絕句》風格迥異,是一首懷古詩。連用三個典故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危的擔憂,對夫君趙明誠棄城逃跑的行為感到恥辱。李清照乃女中丈夫也。 ​

其實,中華自古多偉男,千百年來愛國志士層出不窮,流傳下來了許多願為國家捨生取義的詩歌。

先秦有無名氏的《荊軻歌 》,又稱《渡易水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短短的四句話,卻“悽婉激烈,風骨情景,種種具備”。烘托出荊軻“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國難的凜然正氣。

項王故里侃“人傑”,兼貼舊作《讀秋瑾<劍歌>有感》聊表情懷​​


北宋有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的這闕詞,激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愛國情懷,現在是音樂課上必唱的。

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顯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捨生取義的生死觀。

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然而,撰寫愛國詩篇從來都不是男性詩人的專利。誰說女子不如兒男?古有李清照,近有秋瑾。每一個有血性的中華兒女,在國家危難之際都會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捍衛民族尊嚴、保家衛國。抗戰八年,舉國一致對外。

項王故里侃“人傑”,兼貼舊作《讀秋瑾<劍歌>有感》聊表情懷​​

貼舊作一首,聊表情懷:

讀秋瑾《劍歌》有感

張桂琴(筆名芹夢)

璇卿養晦氣如歌,壁上龍泉夜夜摩。

天竺阿三頻聒聒,位卑弱女也揮戈。

秋瑾原玉:

劍歌

清 · 秋瑾

炎帝世系傷中絕,芒芒國恨何時雪?

世無平權只強權,話到興亡眥欲裂。

千金市得寶劍來,公理不恃恃赤鐵。

死生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英傑。

飢時欲啖仇人頭,渴時欲飲匈奴血。

俠骨稜嶒傲九州,不信太剛剛則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漢王誅暴由三尺。

五胡亂晉南北分,衣冠文弱難辭責。

君不見劍氣稜稜貫鬥牛?胸中了了舊恩仇?

鋒芒未露已驚世,養晦京華幾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鋒,知音落落世難逢。

空山一夜驚風雨,躍躍沉吟欲化龍。

寶光閃閃驚四座,九天白日暗無色。

按劍相顧讀史書,書中誤國多奸賊。

中原忽化牧羊場,咄咄腥風吹禹域。

除卻干將與莫邪,世界伊誰開暗黑。

斬盡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職。

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