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6點經驗之談你還堅信不疑?純粹是胡說八道……

所謂經驗,即是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生活中,有很多老司機都會大談自己對車的認識經驗,但他們的經驗之談在當今時代就真的完全適用可信嗎?

老司機6點經驗之談你還堅信不疑?純粹是胡說八道……

比如兩千轉換擋和滑行省油之說。

兩千轉換擋是上世紀90年代的桑塔納、捷達時代,這兩款車搭載的發動機的換擋轉速確實是兩千轉左右,但這僅僅是對這兩款車而言。同時期,富康的發動機就是一臺高轉速發動機,這個經驗就明顯不適用。

至於滑行省油則是屬於化油器時代的上古認知了。彼時,電噴技術還未普及,滑行確實更省油,而現在的發動機技術,都已經進化到直噴時代了。

好為人師的人還是大有人在,道聽途說的“很有道理”的理論仍然很多。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老司機的經驗也會過時,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的話,這些經驗不可不說完全就成了胡說八道。如果仍然迷信老司機的經驗之談,就顯得有些滑稽可笑了。

錯誤經驗1:汽車撞得越慘說明質量越次

該經驗主要來自於各重大車禍中,事故車輛車身的破損程度,且多來自網絡上的所謂“分享”案例(事實上,很多案例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從而製造輿論誤導)。他們會根據汽車碰撞的破損程度來評判車子的質量好壞以及是否值得購買。

老司機6點經驗之談你還堅信不疑?純粹是胡說八道……

其實單憑這些無法佐證汽車車身的安全性,在事故中由於汽車撞擊角度、撞擊過程以及車身吸能性不同,很容易給人造成車身不安全的假象,而且很多汽車為了保護駕駛艙,特意將剛性調校的較低,以實現在重大事故時,通過車體潰縮吸能,保證駕駛室完整性的目的。因此,單憑汽車損傷程度是無法斷定汽車安全性的!學車輛工程的都懂,發生事故時A柱和駕駛艙的變硬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近期的沃爾沃與奧迪相撞事件。沃爾沃被撞得段成兩大截慘狀,但車主卻毫無大礙。 造成事故結果的因素十分複雜,偶然性因素眾多,不能因事故車的破損程度妄下論斷。

錯誤經驗2:車身鋼板越厚,安全性越高

很多人牴觸日系韓系車的一個原因就是“車薄不安全”,或者是覺得聽關車門的聲音,響聲沉的車就更加穩重,安全係數更高。但是,決定車身被動安全係數的因素與車身鋼板的厚薄關係微乎其微。現在汽車都在往輕量化發展,奔馳都以減重為目標。

老司機6點經驗之談你還堅信不疑?純粹是胡說八道……

第一,鋼板的厚薄和鋼板的剛性沒有直接關係;第二,影響車身被動安全性能的關鍵是車輛結構。

車皮只能算具有一定安全功能的外觀件,目的在於保護行人,而非保護車內駕乘人員(這項功能交給了車架、安全帶、安全氣囊等真正的安全部件)。車身的安全還得看車輛結構,看看這輛車的超高強度鋼材究竟佔了多少比重,焊接工藝等等,絕非只看車皮。

錯誤經驗3:德系美系車好,日系車差

國人特別喜歡講圈子、講出身、講血統。關於該經驗,如果按品牌來討論車型普遍特點可能還有點依據,按照品牌國籍來討論車輛的好壞的話就是純粹的胡說八道了。

老司機6點經驗之談你還堅信不疑?純粹是胡說八道……

看多了網上黑日系車的事故圖片,其實德系美系車也有很多碰不過自行車電動車拖拉機的。在汽車零部件國際化的年代,沒有哪家車企是從發動機到螺絲釘要全部自己生產的。國產車很多使用了日本的發動機,而部分德系車也使用了日本的變速箱。日產和雷諾研發平臺基本公用、福特福克斯是歐洲設計研發的。關於汽車的安全性評級,目前唯一可信的標準是碰撞測試,歐美的汽車碰撞測試中,豐田、斯巴魯等日本品牌旗下車型也名列前茅。

總體來講,無論美系、德系、日系車等,汽車技術發展有相同的大趨勢。

錯誤經驗4:渦輪增壓更省油

在不良商家忽悠下,渦輪增壓更省油這一說法廣泛的得到認可,致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提升動力的同時取得和同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一樣的油耗。其實這是個完美的……套路。

老司機6點經驗之談你還堅信不疑?純粹是胡說八道……

“渦輪增壓更省油”的說法其實是在同等功率下,渦輪增壓發動機相比於自然進氣發動機由於升功率更高,排氣量更小,在渦輪增壓器啟動前的油耗只比同等排量的自然進氣發動機略高(因為渦輪遲滯效應會增加油耗)。現在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由於動力需求,渦輪增壓器啟動轉速越來越低,省油的那部分幾乎只剩下了怠速。

總體來講,渦輪增壓發動機相比傳統的自然進氣發動機的優勢主要在於更低的排量稅,而在維修保養、動力輸出舒適度(除非是高檔轎車),控制性能等方面往往不如傳統的自然進氣發動機。

錯誤經驗5:防爆胎能防爆

很多人下意識的認為防爆胎就是能夠防止爆炸的輪胎,這就是完全從字面意思去理解事情的本質了好嗎。其實它的真正學名叫做“洩氣保用輪胎”。

老司機6點經驗之談你還堅信不疑?純粹是胡說八道……

和普通輪胎一樣,防爆胎也會面臨爆胎的問題。但由於防爆胎的胎壁更厚,在漏氣時仍然能支撐起整臺車的重量,因此防爆輪胎最大的優點是,在輪胎洩露的情況下,即使輪胎內的空氣壓力完全喪失,仍然可以以80公里/小時的車速繼續行駛60-80公里,而不必立即更換輪胎。

錯誤經驗6:汽車貼膜顏色越深,隔熱效果越好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汽車貼膜悄然成風。雖說貼膜的確能起到隔熱效果,但是對於顏色越深隔熱效果越好這個說法,絕對不能信。

老司機6點經驗之談你還堅信不疑?純粹是胡說八道……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汽車貼膜,都是採用多層複合結構,每一層都加入了可以吸收太陽光的特殊材料,從而發揮其隔熱效果,所以並不是依靠深顏色來阻擋陽光的透入。而且,好的車膜不僅能做到阻擋外面的陽光進來,還能夠讓車內的人看外面看的更清楚。有些質量一般的車膜這一點就做的不好,如果車膜顏色再深些,晚上就很難觀察到車外的環境和路況,反而是一個安全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