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南方人飲食總與湯不分,寧可食無肉,不可餐無湯,無論葷素,必有湯才算完整的一餐飯!廣東人愛煲湯是出了名的,在一些外地人看來,已經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您可以批評一個廣東女人不懂家務,但絕不能說她不會煲湯。

  有一個關於廣東人愛煲湯的笑話,說的是一個外星人落到地球上,北京人說:可以用來研究;上海人說:不如辦展覽賺錢;廣東人則興奮得兩眼發光:拿來煲湯!廣東人論“食”津津樂道,廣東人論“煮”滔滔不絕,尤其對煲“老火靚湯”更是情有獨鍾,而且頗有研究。

  常聽人們說,身體不好時要多喝點湯補補,現在,平日裡只要有時間、有心情都可以在家煲湯喝,似乎,煲湯也是一種時尚。今天,咱就來看看怎樣才能煲一鍋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豬肚煲雞源自廣東客家,是客家人用來招待客人的美味菜餚,也是廣東人的家常菜。豬肚煲雞是古代醫士長期積累研究出來的菜式,這道普通家常菜,還被賦予一個奇妙的傳說:據說清康熙時期,剛生完太子的宜妃因患長期胃病,產後身體虛弱,御膳房的各種藥補品均不見效,太醫們想盡辦法送各種名貴補藥給宜妃吃,還是無濟於事。後來,御膳房想到“藥補不如食補”的方法,於是把民間傳統坐月子吃雞湯的做法加以改良,把雞放進豬肚裡加上名貴藥材燉湯,沒想到宜妃竟然胃口大開,調理一段時間即胃病痊癒。為嘉獎這道菜的去病強體和養生保健功效,乾隆賜名為胡椒豬肚煲雞,從此在民間廣為流傳。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材料:豬肚、土雞、黃芪、黨參、當歸、茨實、蓮子、胡椒粒

把所有藥材放入雞肚子裡,然後把雞塞入豬肚裡面

再用針線縫好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很多人怕清洗豬肚,又是麵粉又是鹽搓啊揉的,累得精疲力盡,其實不用這麼麻煩的。我教大家一個清洗豬肚的簡易方法,把豬肚放入鍋中,加半鍋清水煮滾,再煮2分鐘,取出過涼水,豬肚裡的粘液就沒了,然後用菜刀颳去白膜。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放入砂鍋煲2個小時,用筷子扎得進去了,差不多就好了,

把豬肚雞夾出來晾涼後斬塊

切好的豬肚雞再放入砂鍋內煲10分鐘,最後調味

OK,大功告成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雞不一定要塞進豬肚裡,豬肚小,雞大很難塞的,當然也可以把雞斬塊再塞進去就容易多了。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無湯不歡,教您煲靚湯

給大家規納一下做法:

  有豬肚的菜,有一種香料很重要(可以說是必備的)——胡椒!

  用塞滿胡椒藥材的生豬肚把生雞包住,放到砂鍋中煲熟,吃前再從豬肚中取出熟雞一起切件後放回原煲湯料中滾熱再吃。這是客家地區酒席必備的餐前用湯,湯裡濃中帶清,有濃郁的藥材味和胡椒香氣。其食法也很講究:首先飲原汁原味的豬肚包雞湯;接著將豬肚包雞斬件後放入湯中繼續煲20~30分鐘,吃豬肚和雞肉,豬肚爽口異常,雞肉鮮嫩可口,湯的味道更增添了雞的鮮味。在寒冷的冬季裡喝上一碗香濃撲鼻的的豬肚雞湯,渾身都很暖和,此湯對胃病患者尤其有功效。

  提示:不喜歡藥材味道的可以不放,單單放胡椒粒就可以了,胡椒的量大概30~50粒為宜,怕吃到辣的胡椒,可以把胡椒用煲湯專用紗袋裝起來,或者有專門的小金屬盒裝起來放入湯中煲。

看過了我做的這鍋湯,是不是很想嘗試呢?

其實過程不算複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