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拒坐48小時火車出差被開除:職場女性,不敢結婚,不敢懷孕

最近在廣州日報上看到一則新聞。

公司因為對一名女員工古某懷孕不滿,多番刁難,在懷孕期間安排其為公司門衛推拿按摩,還安排這名女員工坐綠皮車,從廣州到新疆出差,全程需要在火車上坐48個小時。

在女員工表明自己的身體不適合長途坐車後,公司以曠工為由解除了雙方的勞動關係。

這家公司的為開除女員工又提供了一條新的理由:懷孕不能做坐兩天兩夜的火車出差。

那些職場女性,你還敢結婚?還敢懷孕嗎?

孕婦拒坐48小時火車出差被開除:職場女性,不敢結婚,不敢懷孕

HR圈裡有個段子,講職場女性的幾個標籤:

沒生孩子的 = 特大定時炸彈(婚假+兩個孩子產假)生了一個孩子的 = 定時炸彈(隨時生二孩)已經生完二孩的 = 煙霧彈(沒有精力工作)

深諳此道的HR們,同樣在自己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然而,生完孩子6周後就回公司上班了,她不是不想在家多休息一段時間,只是她明白,一旦她不在崗位上,公司就會從下面選拔人來頂崗。

自己手下那男主管,早就對這個位子覬覦已久,極有可能,休完產假,自己幾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

抱起娃就不能去拼殺,要想保住自己的位子,就只能狠心先把娃放下。

比她更慘的是,之前銷售部離職的同事Lisa,生完寶寶後,毅然辭職做了全職媽媽,如今孩子上幼兒園了,決定要重歸職場。

本來,以她的能力和工作背景,在招聘市場都是挺搶手的,可就是屢屢碰壁。

直到一家公司的招聘主管遞給她一份約定三年內不生二孩的協議,她才知道問題的所在:原來是怕她再因為生育而耽誤工作

對於很多職場媽媽來說,要想獲得自己的職場,就只能不把自己當女人。

孕婦拒坐48小時火車出差被開除:職場女性,不敢結婚,不敢懷孕

據《2017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

六成職場女性認為生育對女性的職業發展有很大影響,其中36%的職場女性在生育後崗位下降了,而這個比例在2016年還只是26%。

有人說,媽媽還是要以照顧家庭為主,別為了掙點錢沒帶好孩子。

可是,職場媽媽們的職業生命,從來就不是可有可無。

誰的職場地位都是經過長期的職業訓練和拼盡全力才獲得的,誰也不甘心將自己的職業夢想終結為“帶娃”。

工作對很多女性而言,不僅僅是掙錢的工具。

孕婦拒坐48小時火車出差被開除:職場女性,不敢結婚,不敢懷孕

至少對我來說,我愛在工作中那個全情投入、厲兵秣馬的自己,這對我來說,也是場個人成長的自我修行。

於是,我們出門要搬磚,回家要帶娃。

在職場付出比男性更多的汗水,又肩負著相夫教子的傳統責任,恨不得十項全能,一天當48個小時用。

然而,職場媽媽,遠沒有看起來那麼光鮮。

之前,網上流傳了一份職場媽媽的日程表,從6:30起床,到24:00才終於可以睡覺。

孕婦拒坐48小時火車出差被開除:職場女性,不敢結婚,不敢懷孕

這份日程表幾乎就是我的日常,而我通常還在很多個超過24:00的深夜裡,努力奮戰,有時累得連臉都洗不動,直接癱倒。

去年冬天的那波流感,不知道壓倒了多少的職場媽媽。

一邊是哭鬧不止的孩子,一邊是急得燙手的工作,實在是急火攻心。

好不容易哄好孩子,立馬翻出電腦核對數據、改方案,深夜端著電腦在走廊裡壓低了嗓門打越洋電話……

可是這個項目還是出現了紕漏,在經理會上,老總的臉非常難看,點名批評:如果幹不了,就回家帶孩子去

回到家,繼續跟客戶溝通後續方案,婆婆跑到書房門口大聲地罵兒子:

我叫你別亂翻,又搞出來這麼大一堆玩具,我這跟著收拾一天了,腰都快斷了,又沒有人可以幫下忙……

加班到深夜,老公打來電話:

咱媽很累的,你就不能多抽點時間乾點活兒?多帶帶小孩?不管怎麼說,他是你的兒子啊。

“廢話,他還是你的兒子呢!”這一天來壓在心底的火,瞬間燃爆,本來想跟老公大吵一架,一想到還有那麼多沒完成的工作,頓時洩了氣。

職場媽媽似乎從來就是一個錯,不管是在老闆那,還是在婆婆孩子那。

孕婦拒坐48小時火車出差被開除:職場女性,不敢結婚,不敢懷孕

在老闆那,永遠是那個精力不夠、拒絕出差、經常請假的員工。

在婆婆和孩子那,永遠是個不合格的媽媽,不能時刻陪伴,不能接送上學,錯過孩子很多的第一次……

孩子說話晚,媽媽被埋怨,只顧上班,對孩子陪得少;

孩子性格內向,媽媽被責怪,眼裡只有工作,沒有孩子;

甚至連孩子抵抗力差,也可以被歸咎於是媽媽上班時間太早,沒有全母乳餵養到八個月……

她要賺錢,要管孩子,還要做家務,哪樣沒做好,她都有罪。

而這還不是讓職場媽媽最難過的,最難過的是孩子像看陌生人一樣躲開你伸出的雙手。

珍珍去年需要去美國培訓三週,這期間,孩子由奶奶代為照顧。

在美國她夜夜想念孩子,好不容易結束培訓飛回孩子身邊,她發現自己的孩子竟然縮在奶奶的懷裡,警覺地看著自己,就像是看一個陌生人一樣。

那一刻,這個在職場上勇往直前的女漢子,再也沒有忍住自己的眼淚。

兒子三歲那年,有段時間我頻繁出差,有一次在出差途中,孩子發燒,過敏全身長疙瘩。

我與他通電話,無論我怎麼哄他,他在電話那頭都一聲不吭,最後嘆了一口氣。

在那一刻,我在電話這頭淚如雨下,在無數個一邊哄他睡覺、一邊安排工作的混亂夜晚裡我都沒有想過辭職。

可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辭職,只想留在他身邊,彌補自己的愧疚。

對大多數的職場媽媽來說,就算穿著再硬的盔甲,孩子永遠是內心的軟肋。

我相信,大多數職場媽媽都在自己的內心揣著一份辭職信,上面寫滿了內疚,不為別的,只為了孩子。

很多雞湯告訴職場媽媽,你可以去做到職場和家庭的完美平衡。

但是做了職場媽媽才發現,事業和家庭要做到完美的平衡,這根本就是一句謊話。

照顧孩子和拼搏事業,這兩件事情都是需要你去付出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的,這兩者壓根就是競品的啊。

你會發現,如果沒有外界資源的支持,所謂的完美平衡,不過是在犧牲自己。

逛街、會朋友、做美容、打扮自己、上健身房,不存在的,你根本連睡覺時間都完全不夠。

要求職場媽媽完美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如果做不到就指責她們不夠努力,這本身就是一場脫離現實的苛責。

在《奇葩大會》上,女老闆劉楠就曾經說過:

她和其他5位男性CEO一起被採訪,男性CEO被問到的,都是關於用戶、關於利潤,而她被問到的則是:你是怎麼平衡工作和生活的
孕婦拒坐48小時火車出差被開除:職場女性,不敢結婚,不敢懷孕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妮-瑪麗•斯勞特曾經出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司長,由於在華盛頓上班,她和家人很少能在一起。

一方面她需要擔負起繁重的政務,而另一方面,家裡那兩個十幾歲的兒子需要她去照顧,她發現自己在平衡職業和家庭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阻礙。

於是,在任期結束後,她放棄了政壇,重新回到學校工作,回到家人的身旁。

她在《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一切》一書中提出:無論女性如何努力,她們都不可能同時兼顧成功的職業生涯和圓滿的家庭生活

這個社會,給予職場媽媽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並不多。更多的時候,只能取捨。

“人民日報評論”在《如何破解職場媽媽的“內疚”難題》一文也指出:

當“時間貧困”已變成罩在現代人頭上的魔咒,作為職場媽媽,也需要認識到自身的侷限性,適當降低自我預期。

如果更看重事業,就不必糾結於少參加了幾次家長會;

如果更看重陪伴,就坦然接受工作上的80分。

不管我們的取捨是什麼,只願我們在自己的選擇裡,活出最好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