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更喜歡有野性美的女性|豔遇圖書館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豔遇圖書館 第十五站

浪蕩座標:福州

隨身音樂:《 Southern Nights 》

旅途薦書:《行將消逝的中國景象》

豔遇大師:阿瑟·亨利·希思

豔遇佳人:林徽因

福州,別稱榕城,歷來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別於廈門的繁華、熱鬧,福州綠蔭滿城,顯得更為幽靜、閒適。

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節奏緩慢,漸漸忘記了這座城市在歷史上的創傷。可漫步在靜謐的福州,勾起了許知遠怎樣的私人回憶?為什麼南方之夜對於他而言是嘈雜、隱秘、誘惑的象徵?英國作家來中國旅行時,為什麼偏偏對福州感慨萬千?除開這些問題的答案,本文還揭示了許知遠的審美意趣。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立即試聽本期《豔遇圖書館》:

(以下為第十五期《豔遇圖書館》文字節選)

【邂逅之城:福州】

一座被歷史遺忘的城”

我很喜歡福州,因為現在的福州有一種很安靜的,好像被歷史遺棄之感。福州市處於臺灣海峽的邊上,雙方的冷戰時期不是迅猛發展的,所以它被禁止在某個時空裡。在福州的西湖逛一逛,你看一些街區,仍然覺得有一個老福州的味道,去了倉山區,那些老使館區更是這種感覺,是一種很緩慢、安靜的被遺棄之美,一種被遺忘之美。有一天下小雨的時候,我在福州的西湖邊喝了一下午茶,那個散漫的時光特別美好。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福州西湖

另一個有趣的經歷是我去福州的馬尾船廠,它在閩江的旁邊。馬尾是中國一段恥辱的歷史,它關係到 1884 年、 1885 年的中法戰爭。當時的中國戰隊被法國艦隊一下摧毀了,這是一個近代化的縮影,裡面充滿了屈辱。我去的那個巨大的船廠,現在仍然是個船廠,看到高架吊梁,看到工人在上班,是一個很奇妙的感覺。那裡還有一個小小的紀念館,紀念著過去屈辱的歷史。我在那兒閒逛了一下午,看著過去的洋務運動和現在的現代化建設之間的這種聯繫,產生了很多感慨。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馬尾船廠

其實我想起我幾年前在福州的經歷,是因為我有個很好的朋友。他是一個叫丁三的寫作者,寫過一本很好的書——《藍衣社碎片》。這本書勾勒了民國時期的一群年輕人想改變中國,最終被歷史所吞噬的一個過程。我在十多年前看到了這本書,覺得寫的很精彩。他很有才華,他跟我講他對中國社會的看法,他在各個地方掙扎,做過生意,寫過書,現在又從我的生活中突然消失了。但幾年前,我去福州看他,我們一起穿過江去倉山區的那些老領事館,在裡面閒逛。我和我的朋友丁三,還有我的同學們,我們幾個人在小山上面晃盪,無所事事。那些領事館都被封起來了,你遠遠的看著它過去的痕跡和風貌,想著這個城市昔日多麼的繁盛。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福州倉山區領事館遺址

邂逅之音:Southern Nights

“在南方之夜裡你不用休息。”

這首《南方之夜》來自一個陌生的歌手,叫 Allen Toussaint 。艾倫·圖森特是一個美國歌手,這首歌是他在 37 歲的時候發佈的,堪稱天才之作。我很喜歡他 1972 年專輯的名字——《生活、愛情和信仰》。因為對我來說,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確實代表著某種永恆性的、揮之不去的浪漫。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艾倫·圖森特( Allen Toussaint , 1938 年 1 月 14 日— 2015 年 11 月 10 日),出生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美國音樂家、歌手。

光聽這兩個單詞,或者中文的四個字,南方的夜,就會立刻覺得很 romantic 。南方的夜對我來說是豐盛的、嘈雜的、溼潤的、隱秘的、誘惑的,是那種永遠可以不用休息的,南方的夜。我記得那時候去廣東、海南,可以半夜出來打邊爐,和朋友們喝冰啤酒。那種潮溼和溫暖,會令你覺得生活還有各種各樣的可能。就好像到了這麼一個遠離帝國中心、自由的地方,人的喜悅感總是很強的。如果配這首《 Southern Nights 》一定有更深一層的體驗。

南方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有趣的概念,因為中國的歷史是一個不斷南移的過程。在 20 世紀的政治詞彙中,南方實際上是指對方,考慮到北方的某種政治秩序的象徵,從而產生了南南合作等各種詞彙。博爾赫斯,我很喜歡的一個阿根廷作家,在年輕的時候曾創辦過一本《南方雜誌》,因為對於北美、歐洲,他們處於南方。他們似乎是被遺忘的,他們要在被遺忘的、被忽略的狀態中尋找到某種聲音。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 1899 年 8 月 24 日- 1986 年 6 月 14 日),阿根廷作家、詩人、翻譯家。

【旅途薦書:《行將消逝的中國景象》】

“他是高超的捕捉者,也是很好的描述者。”

《行將消失的中國景象》講述了英國作家阿瑟·亨利·希思在 1890 年— 1910 年期間來到中國旅行,他從哈爾濱出發,由北向南沿中國東部,沿長江、閩江,後到達香港,遊歷了大半個中國,並將沿途所見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觀以及當時的社會現狀、旅行見聞寫下,並用油彩畫下當時中國的山川美景。

作者阿瑟·亨利·希思,是 20 世紀初英國的一個畫家和一個作家。他做了一個穿越中國的旅行,從東北哈爾濱穿越整個中國,經過北京、南京、武漢、上海、杭州、福州,最後到香港、廣州。在這一路的行程中,他用水彩一邊畫,畫看到的山,看到的船,看到的人;同時一邊寫他的日記。我一直很羨慕這樣的人生,我覺得他們是高超的捕捉者,也是很好的描述者。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行將消失的中國景象》

譯者: 陳海燕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閩江入口的景色很壯觀,放眼望去,遠山近嶺,荒涼而貧瘠,只有被開墾出來的零零星星的幾塊農田,一些低矮的冷杉和灌木在有土壤的地方攀爬生長著。閩江兩岸的堡壘給人一種堅不可摧的感覺。不過,倘若由一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重建堡壘,獲取會更加堅固。堡壘上有許多壁架,上面可以隱蔽安放的槍支,中國人肯定是從 1885 年與法國人那場速戰速決的戰役中吸取了教訓。等時,堡壘中所有的槍支、槍口都朝外,以防止敵人進入閩江。但是在開戰之前,法國的艦隊就登上了羅星塔。法國兵不費吹灰之力,從背後將中國人擊敗,這讓中國人直嘆不公,後悔莫及。我的話更像是以老照片的風格給人一種總體印象。不過如果順江而下的話,藝術家們可以為自己的畫筆找到最佳的繪畫題材,而且感覺會更舒適,不像在江邊作畫時有那麼多好奇的本地人,周圍也不會有揮之不去的難聞氣味。沿主幹河道前往溪口,或是繞過南臺島去云溪,沿途的風景蔚為壯觀。還可以去南臺對面山上 2000 英尺高的地方,參觀一下古山禪院,看看遠近聞名的魚塘和水車座鐘,在過去的年代,僧侶們因為好客受到了讚揚。距離城東 9 英里的鼓嶺是福州本地人的消夏聖地。坐轎椅,過去大約需要個小時,跨步走的話需要攀上 2000 英尺的高度。”

“此刻,我不由地要從這個地方的詩情畫意中岔開話題,說一下福州的茶葉貿易。事實上茶葉貿易是 30 年以前這個港口唯一的對外摩擦,當時我作為茶師隨各位師傅從上海來到這裡,當時我所供職的集團,正趕上這裡茶葉貿易最後繁榮那幾年。那時我們住的是什麼地方,吃的又是什麼飯。那幾年錢賺了又賠了,這些都一去不復返了,想想就難過。當時,我買的排骨都是用草繩串起來的,乘坐的輪船都能直達倫敦與澳大利亞,後來由於印度和斯里蘭卡茶葉貿易成功的競爭,使可憐的福州人失去了大量的生意。我真擔心這裡的輝煌一去不返。”

【豔遇佳人:林徽因

“她的戀愛,她的美,都是一種知性的化身。”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林徽因( 1904 年 6 月 10 日- 1955 年 4 月 1 日)

在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藝比蕭紅和張愛玲等顯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際遇也更幸運。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糅合得渾然一體。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內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讚美祖國古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而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築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詩中,就以古塔簷邊無數風鈴轉動的聲音,比喻笑聲的清脆悅耳,直上雲天,既貼切,又新穎,別具一格。由於她兼通文理,在建築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所以在 30 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譽,被列入當時出版的《當代中國四千名人錄》。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陸小曼( 1903 年 11 月 7 日- 1965 年 4 月 3 日)

但因為林徽因已經成為 20 世紀傳奇的一個人物,她的戀愛,她的美,她的才智,她的一切好像都變成了一個知性美的化身。可能太多的人迷戀她那一切,我對這個林小姐好像就不那麼感冒。或者說我喜歡身上有更強的野性美的女性,其實陸小曼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一些。

說到這兒,我又想起我的朋友姚晨跟我說,她有段時間生活在福建的民族歌舞團裡面。 90 年代末的時候,生活很沉悶,她就會去肯德基店打工。你可以從一個福建小姑娘眼中看到她對這些新的事物,對生活的渴望。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instagram owmagazine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facebook OWmagazine

掃描圖中二維碼 購買 全新上市的《單讀 16 · 新北京人》

我还是更喜欢有野性美的女性|艳遇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