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70 萬人一起在海邊讀詩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人,詩意地棲息……在如今這樣一個娛樂和商業加持之下的互聯網時代,人如何才能找回被大都市的霧霾所遮蔽的自然棲息地?

詩意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需要我們主動去創造、去接近。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時時想起這樣一個夜晚:

黑夜已至,不斷襲來的浪湧,沙灘上燃起的篝火,與音樂、舞蹈、詩歌一道溫暖早已庸常的生活,驅趕冷漠與孤獨……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這一夜,沉醉其中的人們,用詩歌互相感知對方靈魂的溫度。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2018 年 5 月 5 日,立夏,“鏡中之海·詩歌之夜”在海邊的孤獨圖書館如約而至。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詩人北島、西川、藍藍、薛慶國、楊慶祥、宇向,歌者張淺潛、詹小櫟齊聚海邊,與在現場的數百位讀者及 70 萬觀看直播的觀眾一起度過了這個美妙的詩歌之夜。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2018 年初單向空間與阿那亞的相遇,是這場“鏡中之海·詩歌之夜”的緣起。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一處理想主義者營造的烏托邦與一塊極具現代人文主義的社區結合,必定會開出更多文藝的花朵,這場詩歌之夜也是 10 月份單向空間阿那亞新店開店的序曲。

這次詩歌之夜的主題是“鏡中之海”,寓意物理的“海”照進精神的“鏡中”,延展,包容天地,以撫慰“充滿勞績”的靈魂。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單向空間“鏡中之海·詩歌之夜”的聯合主辦方阿那亞社區在海邊設置的鏡面裝置

海邊的黃昏,餘暉投射到沙灘上的鏡子裡……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黃昏餘暉在海邊的鏡中

穿過那面鏡子,打開鏡中的此刻之門,就進到了另一重空間——孤獨圖書館內鋪設鏡面,頂部投射波紋光影,彷佛置身於海底,想象絢爛又富有生命的緣起。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舞!舞!舞!

在濤聲中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來潮去

左邊的鞋印才下午

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

詩歌之夜在一場改編自洛夫詩作《煙之外》的現代芭蕾舞中開幕。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在鏡面幻海的舞臺上,一黑一白兩位舞者,用形體重新寫就這首詩歌,彷彿詩歌之語攪動著整個已死的生活之海,讓所有觀眾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之光。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第一幕

在海邊:以詩歌的名義

詩人以詩歌的名義來到海邊,致敬帶給詩歌豐富意象的大海,致敬詩歌本身。

詩人:西川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西川用中英文雙語朗讀了美國“垮掉派”詩人蓋瑞·施耐特的《北海岸》:

大洋太冷,不便游泳

但我們遊了一遍又一遍

中文與英文兩種語言文本或說文明,在海邊這片獨特的場域,通過詩意竟毫無違和地交匯在了一起。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西川即是“鏡中叢書”之一蓋瑞·施耐特詩集《水面波紋》的譯者

請把羊群趕下大海,牧羊人,

讓大海從最底層掀起波瀾。

海濱低地似烏雲一般曠遠,

剩下孤單的我們,在另一個世界面前。

1987 年青年詩人西川曾經來到過這一片海域,寫下了《把羊群趕下大海》。時隔多年之後,詩人在“鏡中之海·詩歌之夜”上,用他富有歲月沉澱的渾厚之聲,再次朗讀這首詩。

此時與彼時,詩歌並沒有老去……

在詩人朗讀的間隙,他用杵敲擊銅缽發出純粹的金屬音,彷佛抓住詩歌的語言,熔鑄成刀,直抵人心。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詩人:藍藍

什麼都不缺:

微風,草地,夕陽和大海。

什麼都不缺:

和平與富足,寧靜和教堂的晚鐘。

——藍藍《哥特藍島的黃昏》

詩人藍藍曾被譽為“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之一。她借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致女人》,向所有女性投以詩意的問候,以消解現實中性別之間的錯位:

我枉然地夢見

明天樸素的晚餐

和許多活著的人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女性詩人藍藍正在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伴奏下朗讀詩歌

智利的一次政變,一場國與家的流離失所,被詩人詩人勞爾·朱利塔寫進《大海》的組詩中。藍藍在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伴奏之下朗讀了這首詩,深情、悲切:

落向海。 蟄伏之海, 升抵罕見之雲

朗朗一日。 驚人的誘餌

落向海。 曾落下一次愛情

曾落下清澈一日在此刻之海。

詩歌的偉大在於,它不但關切命運及原始的慾望,同樣深埋於日常,切中個體之痛。

隨後第二幕開啟的間隙, Irgo 帶來的手碟打擊表演,其聲如眾石落入大海,猶如鬱結於心的不安之石,墜落而至平靜,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手碟,一種小眾而獨特的打擊樂器

第二幕

世界的另一端

法國天才詩人蘭波說,詩人,生活在別處。在世界的另一端,他人的祖國,也許正罹患戰禍,也許已成歷史風中的碎屑,打穿並聯結起這一切的是堅硬如水的詩歌。

譯者:薛慶國

請把花留給它的夢幻和熱望,留給戀愛的人們,

請讓滴自花蕊的香燭,

將璀璨而迷人的光亮,佈滿叛逆者的路途。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茉莉花》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譯者薛慶國曾將紀伯倫、阿多尼斯等阿拉伯文學大師譯介到中文。大提琴響起,他用阿拉伯語和中文低沉地朗讀了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的詩歌,當讀到“我看到敘利亞的悲傷,正捧著豎琴,唱起無聲的歌詠”時,豎琴響起,孤獨圖書館外篝火的閃爍,讓人想到了中東紅色沙漠的夜。

這是詩歌指引我們將目光投向遠方,批判並刺破這個世界浮華的表象,由此我們更加柔軟堅韌地活著。

詩人:宇向

這不可挽回的年月怎麼變?沒人能逃脫

指頭被紙劃破

這全部的所有是一座圖書館它始終如一:

這紙的肉體,沒有指南針

——宇向《圖書館》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詩人宇向在朗讀詩歌

詩人宇向的《圖書館》像是在用詩歌細部想象博爾赫斯的名句,“我一直在暗暗設想,天堂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正在孤獨圖書館朗讀《圖書館》的詩人宇向

圖書館是對整一個失去世界的容納,今夜,置身於孤獨圖書館的讀者,仿若穿過歷史的塵埃,用詩歌抵達過去。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語言誕生之前,音樂就是全部的詩。

在第三幕開啟之前,樂手三樓角落彈奏起豎琴,這是來自詩誕生之前的聲音。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豎琴樂手在孤獨圖書館三樓演奏

第三幕

站在詩與歌的兩邊

歌者:張淺潛

我以風為舟以月為槳我走在時空之上 我以大地為裝天空當房我走在江河之上

——張淺潛《牛虻的生涯》

中國傑出的民謠音樂人張淺潛,同時也是一個理想主義浪漫詩人,她的歌聲醇厚嗓音辨識度高,看似粗糲,其實她以獨特的方式將詩的質樸與感性,撩撥著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詩與歌恰似詩人的一雙腿。張淺潛的詞作以獨特的角度描寫個人情懷,是一位在理想中實踐自我的歌者,她的詞與歌如匕首直刺人心。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詩人:楊慶祥

夜晚閃著白光。

他歡快地疾走。

整個城市歪斜。

經過身旁的笑顏——

人人都在翻起的領子後微笑。

那份自在!

而所有問號開始歌唱上帝的存在。

——瑞典詩人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C 大調》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詩人楊慶祥在小提琴的伴奏中朗誦詩歌

以青年文學評論家為大家所熟知的楊慶祥,其實也是一位詩人,他自述錯過了切格瓦拉,甚至錯過了北島喊出“我不相信”的時代,自己似乎是一段平淡的一生,但幸好沒有錯過詩歌以及精神世界的愛情: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你們沒有義務彼此相愛。

她走得時快時慢,你走得時慢時快。

平川、深湖和高山。星辰、宿雨和飄風。

第四幕

時間的玫瑰

谷川俊太郎說,時間是詩人的大敵,詩人可以老去,但語言本身,詩歌本身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沉澱出金子般的質地,詩歌所創造的世界裡沒有時間。

爵士歌者:詹小櫟

鏡中永遠是此刻

此刻通向重生之門

那門開向大海

時間的玫瑰

——北島《時間的玫瑰》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爵士樂,有靈魂音樂之稱,現場的讀者隨著詹小櫟的歌聲搖擺,詩歌之門,為音樂洞開,此刻,凝成一朵時間的玫瑰。

詩人:北島

在拉姆安拉

諸神從瓦罐飲水

弓向獨弦問路

一個少年到天邊

去繼承大海

——北島《拉姆安拉》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曾經寫出整一代人聲音的詩人北島,點燃了詩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爆發、繁榮,甚至使得詩歌重新作為一種純粹文學表達的存在,啟蒙的勇氣與理性由此光大。作為壓軸嘉賓出場,他朗讀了自己的兩首詩《拉姆安拉》和《閱讀》。

拉姆安拉,是巴勒斯坦在西岸的首府,2002年春天,北島曾隨國際作家議會代表團前往這座圍城聲援巴勒斯坦作家。

“誰校對時間,誰就會突然衰老”,北島依然保持著青春的倔強,以及對世界的敏感。

品嚐多餘的大海

背叛的鹽

北島的聲音冷冽、理性,一如他的詩歌,跨越時代的限制,並沒有被時間所埋沒。

詩歌於我們依然如萬古長夜的明燈。

詩人北島在“鏡中之海·詩歌之夜”朗讀詩歌

北島的到來更像是將“香港國際詩歌之夜”與“國際詩人在香港”這顆詩歌的種子,播撒到中國的北海岸,也正如北島所希冀的那樣,這場詩歌之夜“在國際詩人、譯者和讀者之間,在文本對應與參照中,構成某種內在張力,激活一連串語言內外的連鎖反應。”

自由朗讀

不是人看海

而是海看人

用亙古不變的炯炯眼神

——谷川俊太郎《海的比喻》

所有詩人及音樂人朗讀、演唱完畢之後,孤獨圖書館的大門敞開,詩歌之夜的朗讀舞臺向所有在場的讀者開放,如鏡中之海所隱喻,觀照鏡中的自己,讀詩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接近真實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讀者在自由朗讀

我們圍著被海風捲成風暴的篝火,跳舞、飲酒……此刻,我們在詩歌之下,相互認出彼此,結伴逃離庸常的紛擾,談論唯有詩歌才能永恆。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願詩歌如烈火,照亮、溫暖每一個孤寂的夜。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鏡中之海·詩歌之夜”開啟先聲

4 月 — 10 月 駐館創作計劃

10 月 單向空間阿那亞店開業

10 月 第四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在阿那亞社區開幕

更多文學與藝術的正如湧浪般紛至沓來

……

鏡中之海·詩歌之夜嘉賓朗讀不完全詩目:

美國詩人蓋瑞·施耐特《北海岸》《水面波紋》《斧子把》(選自鏡中叢書);

詩人西川《把羊群趕下海》;

智利詩人勞爾·朱利塔《大海》(選自紅狐叢書);

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致女人》(選自鏡中叢書);

詩人藍藍《哥特蘭島的黃昏》;

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戰爭》《祖國》《茉莉花》《歌詠》(選自鏡中叢書);

南非詩人嘉貝巴·巴德倫《戰爭三聯畫:安靜、光榮、愛》(選自紅狐叢書);

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東德的十一月》(選自鏡中叢書);

詩人宇向《圖書館》;

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春的臨終》(選自鏡中叢書);

民謠歌者張淺潛《牛虻的生涯》《另一種感情》《迷途》;

葡萄牙詩人努諾·朱迪斯《玫瑰變奏曲》(選自紅狐叢書);

瑞典詩人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C大調》(選自鏡中叢書);

詩人楊慶祥《少年chey的平常之旅》;

爵士歌者詹小櫟《天真的預言》(根據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同名詩歌改編);

詩人北島《時間的玫瑰》《拉姆安拉》《閱讀》。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紅狐叢書由活字文化策劃,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依地域分為七輯,內容選自參與歷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的外國詩人作品:斯洛文尼亞詩人托馬斯·薩拉蒙、日本當代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美國原生態詩人加里·斯奈德、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智利詩人勞爾·朱利塔、澳大利亞詩人彼得·明特、阿拉伯語詩人穆罕默德·貝尼斯等。

和 70 万人一起在海边读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