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第一個離開梁山的是公孫勝而不是三阮?

韓聖希

三阮的學識,是跟公孫勝比不了的。公孫勝是紫虛觀羅真人的高徒,看破世事,在梁山上走一遭,其實按佛、道的說法,是應劫。公孫勝多次離開梁山,都是以侍奉老母和恩師為名,其實在晁蓋死後,他就已經暗自立下離開梁山之志了。因為宋江的招安政策,為朝廷建功立業的想法,與他心中所想,是不符的。

公孫勝之所以多次被請出山給宋江幫忙,主要是江湖道義,脫不開身。為了脫身,公孫勝甚至帶宋江見了他的師父羅真人,羅真人讓公孫勝隨宋江“去幹大功”,並請求宋江在“奏凱還京”時能放公孫勝歸山。公孫勝這一計,是借羅真人之口,完成他自己的心願。因為他無法割捨所謂的江湖大義,只能借羅真人的口請求宋江。宋江為了完成他的“霸業”,答應了羅真人,同時也等於答應了公孫勝。

羅真人怕公孫勝混入紅塵不得自拔,曾給他留下了謁語,其中有“遇汴而還”四字,所以公孫勝在徵方臘結束後,便返回了薊州二仙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阮氏三雄在徵方臘時,死了兩個,只留下了阮小七,阮小七是有建功立業之心的,初跟晁蓋,後跟宋江。他反對招安,反對奸臣皇帝。所以在破了方臘時穿上了龍袍招搖過市,視宋廷的規矩如無物。他是最後發現勝利後危險所在,所以選擇了納還官誥,重回石碣村打魚,侍奉老母,反而活到七十得以善終。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公孫勝道號一清,是二仙山羅真人的大徒弟。他參與智取生辰綱,修行還不到位,還有一顆對人間富貴躍躍欲試的塵心。但以他的悟性,應該能隱約看出宋江上了梁山後,梁山就不像以前的梁山了。

宋江父親宋太公上了梁山,公孫勝就以回家看望老母為由離開梁山。晁蓋和宋江給他放了一百天假,而他則放了晁蓋和宋江的鴿子,改名青道人,隱居二仙山而不回梁山了。



公孫勝為什麼不守承諾?因為他師傅羅真人。

神行太保戴宗找了公孫勝兩次。戴宗第一次沒找到公孫勝,但是帶了楊林鄧飛裴宣孟康等人上山,也沒丟臉。第二次,宋江打不過妖法厲害的高廉,就下命令要求戴宗務必找到公孫勝。戴宗帶著李逵,李逵帶著板斧,終於找到了二仙山,見到公孫勝的母親。公孫勝母親騙他倆,說公孫勝雲遊去了不在家。李逵裝愣發飆,板斧劈倒一面牆,又要殺公孫大娘,這才逼出公孫勝。


公孫勝講了兩個不回梁山的理由,一是為照顧母親,二是師傅羅真人留在座前聽教。公孫大娘作為女性,把不歡迎梁山來人寫在臉上。而羅真人被戴宗求了一星期,終於放行公孫勝。但他叮囑公孫說:“休被人慾所縛,誤了大事,專精從前學道之心。汝應上界天閒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個字,汝當記取,休得臨期有誤。”那八個字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從羅真人的話裡可知:羅真人不認同劫生辰綱取人間富貴這種人欲,羅真人也給公孫勝定了個時間框框,羅真人劇透了公孫勝天閒星的身份。

第85回,宋江伐遼時和公孫勝看望羅真人,羅真人也給宋江劇透一些內容,說宋江“一生命薄,不得全美”,還給宋江寫了八句法語。他這法語不是法國話,以羅真人的法術懂法國話也不在話下,但宋江肯定不懂西洋外語。羅真人寫的法語和五臺上方丈的偈語類似,都是預言,其內容是:“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可惜宋江還是不懂法語,被毒死在吳頭楚尾的楚州淮安。

綜上可見,羅真人就像手裡有一本《水滸傳》,對梁山好漢的前程命運瞭如指掌。公孫勝功力不夠看不透,參乎搶劫生辰綱,被羅真人留在二仙山管教修行。戴宗請公孫勝下山,羅真人則傳授公孫勝五雷天罡法,這樣公孫勝法術才能超過高廉。羅真人知道結局,為公孫勝規劃好了未來,所以公孫勝得到敕封后就離隊,放下那顆躍躍欲試的塵心,迴歸二仙山靜心修道。

阮氏三兄弟,參與劫生辰綱為的就是人間富貴。第15回,吳用說三阮撞籌時,阮小五嚮往梁山王倫他們“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阮小二說“要有人帶頭,我們也去”,阮小七說“若能受用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

後來宋江招安,三阮當然不反對。南征方臘後,三阮只剩阮小七,他做了蓋天軍都統制。未及數月,他被以曾穿方臘黃袍為由革職。經歷戰火洗禮的阮小七,已不是當年渴望富貴的阮小七,被貶為庶民心中也還歡喜,帶著老孃回了石碣村。終點又回到起點,阮小七重拾漁網,盪舟梁山下的水泊,想起南征死去的兄弟們,他已無慾無求,就像電影《芳華》裡的劉峰。

富貴如浮雲,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時他們不知道。公孫勝有得道的師傅羅真人,悟得早離得早,而阮小七經歷殘酷的戰火,也終於明白,108將裡只有他在梁山腳下安然終老,享年六十一歲。


龍久於池

入雲龍、花和尚 ,一道一釋終有善果,公孫勝、魯智深,一雅一俗,殊途同歸。

《水滸傳》中,公孫勝的筆墨雖然不多,但是更顯其閒雲野鶴之態度,他開始追隨晁蓋劫了生辰綱,後來躲避災禍上了梁山。正在梁山蒸蒸日上之時,公孫勝選擇離開樑上,離開的時機頗為有意思。

《水滸傳》四十回,宋江被梁山一夥劫了法場,救了他一命,等上山的時候,晁蓋對宋江說,來來來,賢弟,你德高望重,你來做第一把交椅,但凡老人給新人讓交椅時,老人都順利過關,從林沖到宋江,唯一沒讓的是王倫,死於非命,真的感覺是強者天下,匪氣十足。


宋江推辭時說法值得玩味,稱你晁蓋年紀大,我做第一位不好受,排座次時宋江表示舊頭領站一邊新頭領另一邊,座次不按先後,看日後的功勞,你看看宋江說的話,典型的還想當老大,還分化內部,誰不知道新將領心向著宋江?

內部鬥爭呼之欲出,公孫勝能聽不出來?宋江把老父親接上山,公孫勝也以看老母親為由離開,晁蓋說,先生啊,你一定要回來啊,不要騙我啊,後走的是李逵,沒人這麼勸。說明什麼,公孫勝早可能就不想在這裡呆了或者是看見宋江這麼安排後,覺得有為自己初衷。

果然一去不回,戴宗找他,給搪塞回去,直到宋江打遼國需要他,他注重意氣,他師傅說,都已經修身養性了,怎麼還往火坑裡跳?如果去,到汴梁你就回來,看透了。隨後果然遵從師傅的話。因為那不是他想要的。

那是不是阮氏想要的呢?只能說,是,阮小七最劫生辰綱和吳用的談話很有代表性,只想把滿腔熱血先給識貨的,有本事,想幹事,但是需要個帶頭人,至於帶頭人是誰嘛,呵呵,都行。


大眼大世界

公孫勝是一個聰明人,有腦子,會思考。這種人是不容易糊弄的。他離開梁山,是在梁山眾好漢徵方臘之前。公孫勝之所以選擇在此時離開宋江,離開梁山,也許是因為公孫勝懂得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也許是因為公孫勝看破了紅塵,看破了世俗,也看清了宋公明吳用一夥,不願意接受招安。他知道招安後梁山眾兄弟的悲慘結局,可又不能說破,所以功成身退,一心修道。也許正因為如此,公孫勝才能擁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在徵方臘的戰場上,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而公孫勝則可以在薊州頤養天年。梁山眾英雄之所以會死傷大半,這與公孫勝與安道全的離去大大相關。公孫勝會道法,戰場上有了公孫勝,梁山好漢就不會在玄虛的道法面前手足無措,從而可以大大減少傷亡損失。安道全是治病救人的良醫,有了安道全,就不會有這麼多好漢因傷病致死。





相知白首休言負

公孫勝其人,會道法,曉天理,是梁 山唯一一個與眾不同之人。合夥智取生辰崗,是取官家不義之財。上山是義字為先,官逼民反之舉。在山上與眾兄弟相處日久,對宋江的政治主張己瞭然。他內心是不太贊同的。曾回師傅處就打算不來了。但出於義氣在山寨危難時,仍出手相救。但去意已決,只是選擇合適的時機罷了。所以,他在自認為合適的時機辭別眾兄弟,一心修道去了。至於三沅,頭腦就較簡單了。大秤分金,大口吃肉,端的快活。心無大志。雖和晁蓋一同上山,屬元老級人物,但晁蓋己去,大局已定。只好跟隨,。他們一時是不會離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