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子當道天下則不安

李存勖的故事告訴我們,唱戲歸唱戲,打仗歸打仗,戲唱不出戰果,打仗也不是遊戲。遠戲子、親士兵才能打天下、理天下,敬百姓。天下不是戲臺,只要唱一唱什麼都能來。


李存勖(885年-926年),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此人有兩大愛好:唱戲與打仗。戲唱得好不好,我們不知道,打仗卻是一把好手。他有個讓人望塵莫及的大“優點”,即是入戲太深,大搞文藝寬鬆環境,最終使自己把打仗也變成了唱戲,丟了性命。

關於唱戲,李存勖身上有一個典故,即伶官天子。《新五代史·伶官傳》:李存勖自幼便喜歡唱戲,常與伶人嬉戲廝混,稱帝自取藝名為“李天下”。一次,李存勖與眾伶人一同嬉鬧,四處張望著喊道:“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伶人敬新磨越眾上前,抬手便扇了他一個耳光。李存勖頓時被打懵了,伶人們也都驚駭不已。敬新磨笑道:“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還呼喊誰呢?”伶人們盡皆失笑。李存勖非但不怒,還重賞了敬新磨。

什麼是伶官呢?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叫伶官。而所謂的伶人用古代白話文說便是戲子。

捱了耳光的李存勖對戲子的好不止於敬新磨,在當皇帝之前,他很喜歡手下一個叫楊婆兒的戲子,就讓楊婆兒做了刺史。《五代史演義》:“晉魏州刺史李存儒,原姓名為楊婆兒,以俳優得幸。既為刺史,專事剝民,州民交怨。”很明顯,楊婆兒就是個只會搜刮民脂民膏的主兒。


周匝說:“我身陷仇敵之中,能夠不死而活著回來,是教坊使陳俊、內圓栽接使讎德源的功勞啊。希望您能用兩個州來報答這兩個人。”

陳俊與讎德源都是後梁的戲子,李存勖眼睛也沒眨一下就把這事兒給答應了下來。

李存勖手下的一位將軍見狀勸諫說:“與陛下共同作戰奪取天下的人,都是傑出的忠誠勇敢之人。現在大功剛剛告成,一個人都還來不及封賞,卻首先任用伶人為刺史,這樣恐怕會失去天下民心,是不行的。”

李存勖摸了摸腦袋一想覺得也對,就將此事暫且擱了下來,但一年多之後,他又要任用後梁的兩位戲子。那位先前勸諫過李存勖的將軍又來勸諫,李存勖說:“哎呀,這事我已經答應周匝了,你這不是讓我不好意思見那兩個人和周匝嘛。雖然你的話公正,但你也應當按我的意思來辦呀!”言下之意是,這事兒就我說了算,你就別再多嘴了。最終,任用陳俊為景州刺史,讎德源為憲州刺史。

戲子當道天下則不安

這就是李存勖,有好事總是先想著和自己唱戲的那些戲子,而疏遠了那些與他出生入死的將軍及士兵兄弟。一時間,後唐的天下成了一個大戲臺,戲子們在這個戲臺上進行著各種各樣的表演。

《資治通鑑·後唐紀一》:李存勖的伶人們隨意出入宮禁,欺凌大臣,群臣皆敢怒而不敢言,有的甚至反過來巴結伶人,以保求富貴。藩鎮節度使也爭相重金行賄。在這些伶人中,為害最深的是景進(管戲子的頭目,受寵居中用事,參決軍機國政)。李存勖以景進為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想知道宮外之事都要屏退左右,單獨詢問景進。景進由此大進讒言,干預朝政。文武百官對景進都忌憚不已。

戲子當道,苦了將軍與士兵。公元925年秋天,黃河發大水,老百姓四處流亡,國家賦稅收不起來,前線的將士餓得昏倒東倒西歪,無奈之下開始向老百姓借徵收第二年的租稅,老百姓們交不起,一個個號哭於路,但李存勖卻帶著一幫戲子和自己的老婆成天打獵巡遊,對此視而不見。到了冬天,天下大雪,將士凍得受不了,就向當地官府索要供給,官府拿不出,只好到老百姓家拆房燒屋逼軍餉。野蠻粗暴甚至殘忍地大幹苦幹了一陣子,拆燒的官吏收效甚微,後來乾脆和老百姓一起逃進山裡。

老百姓不見了,地方官吏逃跑了,前方將士只好派人回朝來找李存勖。李存勖思量再三,勉強同意,但卻和躲在屏風後偷聽的老婆共同演起了戲。

李存勖的老婆劉氏拿著自己的化妝盒,領著自己的小兒子從屏風後鑽了出來,對前來討要糧餉的軍官說:“諸侯進貢的東西,我們早就賞賜光了,現在宮中只有這些了,你就拿它們去供應軍需吧!”討要糧餉的軍官被嚇得趕忙退出,回到前線就與那裡的將士們一同造反了。

李存勖並不把這當回事兒,在他的概念裡,打仗如同唱戲一樣簡單,於是,親自披掛上陣。

我們前面說過,李存勖是把打仗的好手,他在王位15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公元923年當了皇帝后,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在這些戰鬥中,他存勖自恃勇武,平梁時常率輕騎衝鋒,親臨戰陣。他手下的一些老將曾勸他不要如此輕率,但他卻時常策馬出入軍營,還對左右侍從說:“那些老頭子們總妨礙我玩耍。”

戲子當道天下則不安

然而,這一回,李存勖遇到了坎兒。讓他沒想到的是,他派去平定叛亂的養子李嗣源竟然與變兵合流,被擁為皇帝,回攻洛陽。李存勖讓人隔空喊話:“士兵兄弟們,你們別聽李嗣源的,皇帝帶了好多好多的錢,前來賞賜你們來了!”

變兵聽到會話過來:“兄弟,請你轉告陛下,打仗不是唱戲,他賞賜得太晚了,我們的老婆娃娃、爸爸媽媽都被餓死了,要錢還有什麼用呢?”

李存勖看到變兵們一個個蓬頭垢面,缺衣少穿,傷心也哭了,隨後對自己手下的士兵說:“兄弟們,這仗沒法打了,咱回吧!”但當時的情況要比李存勖預想得更糟糕,他帶領的那些士兵們一個個地都想去叛軍那邊,而不想跟他再回洛陽了。

李存勖說:“兄弟們,走吧,到洛陽後重重有賞!”

士兵們含淚低泣:“陛下,來不及了……”

李存勖知道再僵持下去自己很難脫身,只好率領宿衛回殿。果然,這之後他的隊伍也發生了兵變。士兵們呼喊著:“陛下,對不住你了!”奔殺而來,李存勖率領宿衛殺死數百亂軍,最終被流矢射中,丟了性命。

這一年是公元926年,李存勖只有42歲。幾個戲子朋友前來為他收屍,將平時用來唱戲的首具及樂器放在他的身上,用火點燃。

戲子們開始嚶嚶泣哭:“一葉落,搴珠箔。此時景物正蕭索。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吹羅幕,往事思量著……”哭的內容正是李存勖詞作《一葉落 》。

往事思量著。戲子們也許是想告訴李存勖:“即使到了那邊,您也該好好思量思量,我們就一群唱戲的……”若干年後,歐陽修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即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若只圖享樂,不思進取,必定會使自己一敗塗地,遺臭萬年。

李存勖的故事告訴我們,唱戲歸唱戲,打仗歸打仗,戲唱不出戰果,打仗也不是遊戲。遠戲子、親士兵才能打天下、理天下,敬百姓。天下不是戲臺,只要唱一唱什麼都能來。

戲子當道天下則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