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遛百病在這天晚上天津人都去哪裡?

“遛百病兒”也有稱“走百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這天夜裡,以遊覽散步驅除病邪為主要目的,出門四處遊走,意謂將家裡病邪驅散。此活動最初僅限於婦女,經過歷代充實與發展,成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習俗內容之一:正月十六晚飯後,所有家庭成員帶著節日的喜悅傾家出動,溜達溜達散散心,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遛”掉,新的一年中百病不得,身體健壯,生活安康。


正月十六“遛百病兒”可是一個老習俗了。正月十六晚飯後,所有家庭成員帶著節日的喜悅傾家出動,溜達溜達散散心,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遛”掉,新的一年中百病不得,身體健壯,生活安康。而且,咱家鄉是越來越漂亮啦,再者,十六的月亮往往比十五更圓,所以說,正月十六不僅要遛走“百病兒”,還能賞月看夜景,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健步行”!

也有稱“走百病”,是通過遊覽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項健身運動,多在婦女、老人、小孩或體弱多病者中間進行。此活動最初僅限於婦女。舊時婦女多操持家務,養兒育女,因此身體勞累,體質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這天夜裡,以驅除病邪為主要目的,出門四處遊走,意謂將家裡病邪驅散。天長日久,形成傳統習俗。至今郊縣鄉村仍保留此習俗。“走百病”經過歷代充實與發展,成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近代也有白日遊走的,有抱著孩子的婦女,有被攙扶著的病人,也有拄柺杖的老人等,鄉間的道路上、樹林間、山崗上、河水旁到處是遊走的人群,他們邊走邊看,有時還邊走邊唱,精神為之振奮,通過野外遊覽,飽覽如畫美景,呼吸新鮮空氣,對身心健康有一定益處。

作為地道的天津人我們這一天晚上都會去古文化街遛一遛,這一天古文化街人頭攢動,街道戒嚴甚至北京和河北的朋友也會趕過來。

正月十六遛百病在這天晚上天津人都去哪裡?

古文化街的建築總面積有2.2萬平方米,古建築高低錯落、蜿蜒曲折,一閣一簷皆有講究。所有名堂,一律青牆紅柱、磨磚對縫,配上不同形式的隔扇門窗、欄杆、屋頂翼角,顯得雋秀、古樸、典雅,加之匾額、楹聯、宮燈、旗幡、精美的木雕及1500多幅豔麗的油漆繪畫,更增添了這條街的古典文化氣息。

正月十六遛百病在這天晚上天津人都去哪裡?

古文化街是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街道 。 以元代古蹟天后宮為中心,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至東北角,位於鬧市區,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東臨海河、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天后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後改稱“天后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彙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后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廟宇。

正月十六遛百病在這天晚上天津人都去哪裡?

於1986年元旦建成開業。自古以來,這一帶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貿易和年貨市場,每年春季,天津規模盛大的皇會——娘娘誕辰吉日就在這裡舉行,屆時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內除兩端牌樓及宮前戲樓為仿清大式建築外,其餘近百棟房屋皆為仿清民間小式古建築。

漫步古文化街,進出店鋪時,您會看到許多店鋪門面簷下、枋間有一幅幅極具江南造園藝術風格的蘇畫。構圖生動有典,形態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絢麗無比,風采迷人。

在門面建築裝飾中除彩繪故事畫外,另樹一幟的是磚、木雕刻裝飾。其內容廣泛,多數帶有濃郁的民俗氣息和吉祥喜慶寓意。

士寶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圖》幾處波瀾起伏、情節變化的畫面。北頭一幅是:汴河岸邊泊著許多船隻,河心一隻大船上七八人拼命搖櫓。船工的奮力以進,說明載重量之大河水上運輸的繁忙緊張情況。中間一幅,畫面正中是汴河上東水門外的虹橋。橋下一隻載滿大船正要通過,全體船伕緊張操作,橋上車輛、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構成一股都會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圖》畫卷的高潮部分。

古文化街無論建築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賞心悅目;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叢聚本街,供您觀賞、選購。至於中西樂器、藝術陶瓷、裝潢小件也都有專店,買上一兩件,固是愜人心意的事,而流連一番,或許也可以受到薰陶、啟迪,攝取到一些營養吧。

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古文化街時說:“古文化街很有特色,對外國人一定有吸引力。”古文化街以濃郁的民俗風情,熱情周道的優質服務歡迎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參觀,購物,同時也希望走出國門,去世界各地參加各種商品展銷,參觀交流.

不知道今年的你有沒有去遛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