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說月薪三四萬,月入十萬的人比比皆是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


屠龍有術

我先說說我在魔都吧。

做業務之前是做it的,也就是大家口中的3-5萬人員中一個。打工的公司三馬企業待了10年:馬雲 馬化騰,馬明哲。

現在在做軟件開發業務,也就是幫馬爸爸的企業,關鍵企業,合作企業做軟件開發。

當然,這種開發就低端了,馬爸爸企業人均3-5萬(社保企業還要繳納7000左右),還有股票期權的。但是外包出來的,一般人均也就15000的成本了,加上公司社保2000成本,人均在16000-17000(員工報給社保局工資當然只有3500了,剩下的萬把塊不記公司,一律走出差報銷等,否則公積金社保讓企業直接死了)。

這樣一個技術人員月支出在1萬7 ,讓他們去馬巴巴企業做下腳料的業務(核心業務馬爸爸自己員工做),馬爸爸們一個月均支出2萬3。 除去管理招聘裁員墊資(馬爸爸給錢不積極),一個人賺4000左右的剩餘價值。

不過馬爸爸用人也多,一個上海一個馬爸爸差不多就用5000個,還有工農中建交,復星恆大等等企業,都是上千呢缺口。

這種小包工頭普遍在100-300人數之間,這群包工頭年收入在500-1500萬。

那種超過300的包工頭,有技術沉澱,溢價能力強,基本在2000-5000年收入。

上海未來20年,天天雲計算大數據的,人一直缺,包工頭搜索人才培養人才賣給馬巴巴之類的,收入還是樂觀的。


土豆hd

月薪和月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月薪代表著是固定的時間,領取固定的薪水,通常是單位時間內固定服務一個僱主。比如15年前我在國企修路時,那個時候就是掙的月薪,每月2000元,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全年除了春節,沒有假期,就是這個下圖這個單位和環境。

實在受不了了,首先是不自由,其次是看不到前途,因為我沒有學歷,很難提升,最多熬幾十年退休,我覺得太可怕,太漫長了!所以選擇了辭職,2003年辭職後,前前後後做了很多不靠譜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以銷售為主,從零底薪做到月薪最好的時候,2008年也就七八千,但在做銷售的同時我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互聯網建站、優化、推廣等營銷相關技能,在2008年的時候,我就能夠在網上獨立的接單子做了,等於是兼職收入,2009年我的兼職月收入達到每月15000左右的時候,我就再次從網絡公司徹底辭職,回家做自由職業者。

從2010年到2016年這六年穩定服務3-5家公司,平均月收入五萬左右

但這種做技術外包服務的商業模式也存在天花板,因為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再服務更多客戶了,2017年年收入達到一百萬,但再想增長已經很困難了,我也不想把自己搞得太忙碌,我希望留出時間多陪家人,多旅行,所以想要賺更多的錢,必須要改變商業模式。

2017年下半年開始做自己的知識付費項目,2月份收入超過十萬,3月份收入超過十六萬,相信未來會越來越高。




所以,我感覺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者說要擁有一技之長,以我的條件和資歷,如果是找份工作掙月薪的話,在重慶的行情,基本上月薪上萬一大關,但做自由職業就不同了,因為我可以同時服務幾家公司,他們不會要求學歷,只要看結果和數據,所以做到年收入一百萬也並沒有覺得特別難,只是過程有點漫長,我從月薪兩千辭職重新開始進入互聯網行業,做到年薪十萬,用了六年,從年薪十萬再次辭職後,做到自由職業年收入一百萬用了八年。

我十五年前的國企同事,目前的月薪稅後不到六千,但再熬二十年可以退休。

你是願意在一個地方掙月薪一萬的穩定工作?還是願意不穩定,但每年能賺100萬的收入?這是一場賭局,你怎麼押注?


森居簡出

說實話,當然是想笑啊。

就拿某乎來說吧。熱門的話題已經從幾年前的“月入1萬是什麼樣的體驗”,變成了現在的“如何月入5萬?”“月入10萬,難麼?”然後你就會看到下面一大堆的回答,都是月入10萬,20萬的大有人在。好像現在早已經脫貧邁向了發達國家的行列,然後再看看自己的工資單,頓時自慚形穢、無地自容。

至於麼?

來看看2017年出爐的全國各城市平均工資排行榜吧。

你在這張圖中可以看到,即便是在北上廣這種一線城市,月平均工資也還沒有上萬,北京最高是9240。而且注意,這還是指的是稅前收入,還包括了“五險一金”。因此,個人實際拿到手的收入其實是還低於上表數據的。

再來看看平均工資最高的北京的分佈比例吧。

可以看到,平均工資在4.5k—6k區間和6k-8k區間的佔比最高,分別是18.7%和18.5%。而月工資>10k的,總共佔比26%。如果你的月工資水平在1萬左右,也就打敗了北京超過71%的人。向題目中所說的月入3,4萬的人,總共也不過佔比7.3%。

當然,考慮到北京龐大的人口基數,7.3%的佔比也得百十來萬人出去了。這些高收入的人群一般來說都是高學歷的精英分子,在類似某乎這種偏向於高質量人群的平臺中,還是佔的人數不少的。不過,我們不能只關注這極少數的高收入人群,就認為社會中月入10萬的比比皆是了,只是因為他們在網上曝光率比較高而已。況且,你在網上平臺上看到的曬收入,幾分真幾分假誰說的準,吹牛皮誰不會。

有人說,要想掙大錢,就得自己創業。然而,那些鼓勵你創業的人,不會告訴你創業的血淋淋的事實,創業公司最重要的是能熬過創業開始的頭三年,而據統計,能熬過頭三年的公司不超過30%,大學生創業中,失敗率更是超過了99%。先來看看2017年新倒閉的公司們吧。這些很多可能是過了B輪融資的風投行家中的“黑馬”啊。

至於大學生創業,2017年底,很多雙一流大學都公佈了自己的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中顯示,各大雙一流高校中,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的佔比極少。清華大學畢業生直接創業的為68人,創業領域主要集中在新媒體、互聯網和文化創意。北京大學創業人數為50人,浙江大學創業人數為68人,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直接創業的人數僅為26人。

你確定自己能比得過這些學霸學神們,創業成功麼?

不要過於關注網上的那些人們的曬收入了,看看就好。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生活能夠過好,錢不用多,夠花就行。


淺雲慕

因為在互聯網行業工作的緣故,月薪三四萬、月入十幾萬的人就在我身邊。很多大佬講一節課就是二三十萬——要知道,“一節課”的意思是,這二三十萬是一小時的時薪。

看到這個問題下面很多人陰陽怪氣地說根本沒有人掙那麼多,都是吹牛云云,我想說並不是這樣的。其實網上也有很多人說月薪三四千的,但是因為這個數字太普遍了,掙三四千對於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來說是“底薪”,所以你沒有留意。而對於月入三四萬你則格外敏感,每看到一次就默默記下來,所以才覺得“比比皆是”。
所以,不是月入三四萬的人遍地都是,而是你的大腦對於這件事“選擇性記憶”,可能月薪三四千你看了十幾次也沒有記住,月入三四萬你看到三次就覺得“比比皆是”了。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我的那些朋友是怎麼做到月入十萬甚至時薪二十萬的呢?原因就在於利用“信息不對稱”。

你覺得三四萬高不可攀的原因是你一直在販賣“勞動”,說白了就是賺辛苦錢。而越往頂層走,賺錢越多,相比來說也沒那麼辛苦,因為他們手裡握著稀缺資源——而你沒有這些資源。你是在販賣你的時間,用時間來換錢,自然是有限的;而他們販賣的是「理念」——比如說給上市公司做企業諮詢,給職業經理做培訓師,把一份時間賣給很多人,而不是用一份時間做一份勞動。自然比你賺得多。

所以啊,要想月入這麼多錢,首先要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始。認識到你的核心價值,忘記用重複機械勞動的時間換錢,這才是「月入10w」的根本方法。

關於職場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提問~


賀嘉

看到網上月薪三四萬,甚至十來萬的人比比皆是怎麼想?

當然是想想就想笑啊!

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數據第一反應不是可笑,而是妄自菲薄、捶胸頓足,甚至懷疑人生那我建議你多上上網,上網上多了就習慣了,十年前我上網,有一個論壇叫天涯,那時那裡很多人都月入十萬了,雖然現在天涯衰落了,但這種吹牛逼的風氣卻越來越盛,你可以去一些網站看看,比如某個網站那裡的用戶兩三年前基本上是年入百萬,現在都年入千萬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那個網站有兩個問題瀏覽量超過幾百萬,一個是小戶型如何裝修,另外一個是淘寶上有哪些100元以下的禮物。

有意思吧?你覺得年入百萬千萬的人會住四五十平米的房子,再淘寶100元以下的禮物泡妹子?

不過是吹牛逼而已。反正躲在屏幕後面吹自己年入百萬,實際上下個月的房租都沒有著落也不會被揭穿,反而可以享受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小白崇拜的快感。

實際上在當下的中國,不要說月入三四萬,就算是月入一萬都算妥妥的高收入人群,這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還有相當一部分可以拿到這個收入,不過跟那裡的房價一比,也只能興嘆,在大部分非一線城市,月入過萬的人都不多,口說無憑,來看這個數據,大數據就算是有水分,但也不會信口開河:

這是2017年主要城市月均工資排名,就算是北京上海月均收入都沒有超過一萬,大部分二三線城市收入基本在5000到6000之間,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圖中基本上是發達地區的二三線城市,還沒有算四五線城市和小縣城,這些地區的平均工資只會更低,像我所在的西北地級市,工作十年左右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工資還不足四千,而在這些地方,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員工都算高收入了,大部分企業工人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所以,這才是中國人真正的收入水平,所以看到有人在網上吹牛逼聽聽就好,完全沒必要懷疑人生,不管在哪個城市你的月收入只要能跑贏房價,那就是成功人士了。

真正的成功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憑自己的本事,讓年老的父母頤養天年,年幼的孩子學業有成,再有錢過節了跟老婆看看電影,而不是在網上吹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