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傳統的紫砂壺融入不同的元素,便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有祝福、有抒情、有寄託。它寓意著人們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願望,所以一出現就受到人們廣泛的喜愛。那麼,它是什麼呢?

這一期《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我們一起來揭曉:它帶著一個美麗傳說,又有著最美好的寄託,它就是經典花塑器壺型——魚化龍。

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推薦理由】

當美麗的傳說遇上神奇的紫泥。鯉魚跳龍門,一把魚化龍壺,將這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娓娓道來,看似水波,又似雲浪蕩漾在飽滿的壺身上,一面龍張五爪,騰雲駕霧。一面魚躍水面,輕擺魚尾,浪花翻卷成流,龍尾延伸為把。煙波浩渺的雲海浪濤間,魚與龍追風逐浪,栩栩如生。

魚化龍壺:蘊涵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理想,用具象的形態,表現抽象的文化,所以值得推薦!

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魚躍龍門傳說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山西省河津市禹門口),就會變化成龍。

《埤雅·釋 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清李元《蠕範·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後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後來又用作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傳說幻化成壺

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邵大亨魚化龍

十年寒窗苦讀夢,一朝金榜題名時。代代紫砂藝人也許沒有滿腹經綸,但他們用捧捧紫砂泥,表達著這種樸素的情感,更傳達著他們美好的祝願,於是,魚化龍壺誕生了。

據史料記載,明末紫砂藝人陳仲美製作過“龍戲海濤”壺,但未有實物流傳下來。有專家認為“龍戲海濤”壺就是“魚化龍壺”,陳仲美就是“魚化龍壺”的創造者。但是,直到清代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經過邵大亨的精心設計,“魚化龍壺”才成為一種成熟並廣泛流傳的經典紫砂壺壺型。而清代制壺名家邵大亨的魚化龍是如今可考的最早魚化龍壺的器型。

黃玉麟的魚化龍情結

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黃玉麟魚化龍

清末制壺名家黃玉麟亦與魚化龍結下了不解之緣。黃玉麟年輕時跟邵大亨的後人邵湘甫學做茶壺,邵湘甫的朋友汪胖子有一把邵大亨的魚化龍壺。跟隨師父去汪家串門的黃玉麟,一眼就愛上了這把魚化龍壺。他日思夜想,只要一有機會就往汪家跑,眼睛也總是盯著魚化龍不放。有一天,他趁汪胖子不注意偷偷地摸一下壺。這個小動作被眼尖的汪胖子逮到了,他啪地一下,打在了黃玉麟的腦門上。小玉麟忍著痛,還是大膽地表達了自己想學魚化龍的願望。汪胖子雖然有幾分吃驚,卻也為黃玉麟的好學與誠信感動,也允許了他按照自己的大亨魚化龍畫圖案。

黃玉麟魚化龍在邵大亨的基礎上,進行了糾正,黃玉麟魚化龍的壺身更加挺拔飽滿,壺鈕改水浪為雲板,更增加了實用性。此外玉麟魚化龍的壺把上還有生動的龍鱗。這一處處巧妙的改動,讓黃玉麟魚化龍壺成為了魚化龍中的標準樣式。

朱可心為魚化龍學紫砂

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朱可心魚化龍

解放之後,魚化龍得到了一位紫砂藝人的青睞, 他便是七大老藝人之一朱可心。

朱可心的父親朱伯榮珍藏著一把黃玉麟魚化龍, 這把壺是朱家的寶貝。朱伯榮用它泡茶品茗,每日賞玩。兒時的朱可心則喜歡用手搜摸龍頭,碰碰龍舌,原來紫砂壺也能做得這麼生動有趣,一顆種子在朱可心幼小的心靈裡萌芽了,可就在朱可心十歲出頭那年的一日,父親朱伯榮一時失手這魚化龍成了一地碎片。朱伯榮萬分痛惜,朱可心則失聲大哭。那場痛哭讓朱可心生了一場病,病癒後他下定決心自己以後也要做出這樣的魚化龍壺。

多年後朱可心拜師學藝,這魚化龍更是他偏愛的題材。黃玉麟因大亨魚化龍成了魚化龍迷,朱可心又因黃玉麟魚化龍走上了紫砂之路,歷史總是有著這樣驚人的巧合。這些巧合恰是證明魚化龍那亙古的魅力生生不息。

作品賞析

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孫躍強《魚化龍》 編號:63185

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施建忠《魚化龍》 編號:48422

它有段美麗傳說,黃玉麟看一眼,便日思夜想

喻小芳《魚化龍》 編號:42196

“魚化龍壺”之所以讓藝人們爭相仿製,和它本身蘊含著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寓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每一位藝人所制的魚化龍壺各具特色,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個人風格。它是當之無愧的十大壺型之一,是值得收藏和推薦的佳作!

生活亦是如此,沒有一帆風順,但是都應該有一份美好的寄託。一把魚化龍壺,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