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散文之窗: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母親是地道的農民,一輩子都在田間地裡勞作。她對故鄉的那片土地充滿了深厚的感情,一直割捨不了。

母親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哥哥為了方便照顧她,決定把她接到鎮上居住,但母親執意留在老家。後來,我回老家再三勸說她,她才勉強同意先到鎮上住些時日。母親擔心給我們增添麻煩,一再要求一個人單獨居住。為了滿足她的心願,我們只好把她安排在哥哥的房子裡單獨居住。

母親剛到鎮上居住時,很不習慣。每天早起後,母親總是望著老家的方向一陣沉思;每逢趕集的日子,她就坐在門口,看那些揹著揹簍趕集的人,如果遇到老家的人,她就感到特別親切,招呼這些人進屋擺龍門陣;每天吃過午飯,母親喜歡出去走走,她總是選擇回老家的方向走走,從來沒有去過別的地方。

聽老家的人說,母親經常偷偷步行回老家。她回到老家後,打開老家的房門,在屋裡看一看,走一走,坐一坐。她還會在田間地裡走一走,看一看。記得有一次,我打電話說第二天要回去看望她,她在電話裡說:“你忙就不回來,我明天要回老家去。”我當時覺得很奇怪,她那麼大歲數回老家去做什麼?心中咯噔了一下,連忙問道:“媽媽,你回老家做什麼?路途那麼遠?”她好像害怕我發現了什麼,生氣地說道:“你別管。”掛斷了電話。放下電話,我就想:母親一定又想老家了,她願意回去看看就讓她回去吧。第二天,我還是不放心,決定回去看一看她到底回去做什麼。於是,我悄悄驅車回去,當我回到老家時,看見母親正在菜地裡鋤草。原來,母親在菜地裡種了很多菜,我看到那些長勢很好的菜,看著母親蹲在地裡鋤草時的背影,眼淚終忍不住落下來。我不忍心打擾母親安靜地勞作,悄悄地離開了她,回到屋裡等母親回來。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過了一陣子,母親提著很多菜回屋來,她見我坐在屋裡,顯得有些慌張。我連忙起身接住母親手裡的菜,母親自言自語說:“今年種的大蒜長勢不行……”我深知母親擔心我會生氣,會說她跑這麼遠來種菜。我強忍住心中的感動,說:“媽媽,你這麼大歲數了,我們把你接到鎮上居住,就是不願再讓你到田間地裡勞動。你總是不聽話。”母親一言不發,低頭打理手中的菜。不一會兒,她把那些菜打理得很整潔,然後用一個包裝好,遞給我,說:“你們城裡人吃的菜都沒有我種的菜好吃,你帶回去吃。”

我接過母親手中的菜,待母親鎖好門,我們母子倆往村口走。走在村口的路上,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事。

那時,每當我要離開母親去師範上學時,母親總會送我一程。我走前面,母親走後面。每當和母親在村口離別時,她總是囑咐我“讀書要認真,放了假就早點回來。”如今,我和母親走在同一條路上,她走前面,我走後面。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我看見母親蹣跚的步履、花白的頭髮、佝僂的背影,我的鼻子一酸,淚水直往下流。

後來,母親總算習慣了在鎮上居住,再也不吵回老家去了。

清明放假,我回去看望母親,當我的車開到門口時,母親一直站在門口看著我。每次回家,母親都會上下打量我,看我是長胖了還是消瘦了。我一進屋,看見沙發上放著針和線,就想:難道母親還在做針線活兒?我湊近一看,母親果真在做針線活兒。我問道:“媽媽,你還在做針線活兒?”她笑著說:“反正一天閒著沒事,我來給你們扎鞋底。”說著,她拿出六雙已紮好的鞋底,叫我選兩雙。拿著母親一針一線紮好的鞋底,我感到特別溫暖,特別幸福。我把鞋底放進鞋子裡,穿上鞋在母親面前走幾步,腳底下軟軟的,暖暖的,我說:“媽媽,這鞋底碼子正好。”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母親臉上堆滿了笑容,然後,她又拿起針線開始扎。我說:“媽媽,你都八十歲了,眼睛不戴眼鏡能看清楚?”她說:“你以為我像你們年輕人,你們一個個的年紀輕輕就戴眼鏡……”我靜靜地坐在母親身邊,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代,看著母親一針一線地扎,嫻熟的動作特別美麗,特別可愛。

前幾天,母親八十歲的生日,居住在市裡的姐姐把母親接去過生日,我因工作原因無法回去為母親過生日。聽姐姐說母親終還是不習慣,天天吵著回去。我給姐姐打電話說:“姐,你去買些針線給媽媽,她只要一做針線活兒,就不會覺得無聊,也就不會吵著回去了。”

後來,姐姐打來電話說:“媽媽這幾天精神好哦,她一拿到針線,精神就好了,稍有空就拿起針線扎鞋底,再也沒有聽見她吵著回家去了。”

我跟姐姐商量,咱們一定多陪伴母親,常帶她到城裡多走走,多看看。

母親老了,仍鍾愛於種地和做針線活兒,無論何時,她的心都從未離開過咱們生根、發芽的家園。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張盼,達州市通川區西罡學校教師,偶有詩文發表於《華語詩歌》《長江詩歌》《散文詩》《好老師》《中國教育報》《作文精選》《巴山文學》等報刊雜誌。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作者張盼近照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本文審稿:張學文

張盼:母親的家園|母親節特稿

文學天空作品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