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個人,寫了一輩子詩歌,沒有入作協之類的任何機構,算詩人嗎?

靈遁者國學智慧

詩人他不是一個職業,從古代到現代對於詩人的標準越來越正規,但是水平卻一代不如一代。無論是唐代孟浩然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還是宋代的柳永,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都是一種苦笑的自嘲。看著很瀟灑,其實只不過是在裝叉。



再說說今天的詩協,一群自以為高大上的機構,拾了幾句古人的牙惠,高舉傳承國學精粹的旗幟,四處招搖撞騙,其實你可以去讀讀詩協裡寫出來的詩詞,都是一些狗屁不通的東西。說白了詩協的掌權的,都是憑藉裙帶關係,而高居在上,你讓他們拿出來幾個像樣的東西,根本一句沒有。但是他們依然在那裡,高唱。再吃飽沒事幹的時候,就是拿起來飛燕閣,攔腰閣一些屁話,來忽悠初學者。詩協掌握的不是詩歌精髓,他們只是掌握了一些刊物的話語權而已。


再說說這一輩子詩的人,首先需要看他有沒有一顆詩心,有人寫一輩子,也只能寫出快板和順口溜。這樣的寫八輩子也不算詩人。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傾情於詩詞研究與創作,去領悟詩的真諦與精神,這部分人無論有沒有進某些機構他們對詩人的稱呼當之無愧。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說實話,不同地區都設有詩詞協會,但是

寫詩歌為什麼一定要加入協會?圖名利還是為了讓人認可你的水平?



只要是好的作品自然會有人欣賞,不需要開證明。如果是為了名利,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之前在各類詩詞群中交涉過不少同道,其中有不少一直在強調自己是某某詩詞協會的會員,而所寫詩歌大部分是老幹體,我一般視若無睹。

有一回正閒無事,隨手指出其中一位發的作品當中有造詞湊韻之嫌,誰知當時這位仁兄就激動了,而我也是據理力爭。最後爭辯不過我,就企圖以詩詞協會會員的身份說服我,當時我就納悶,加入協會跟詩有什麼直接關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後就出現幾個同協會的會員相互高捧。

如此烏合之地,想來也沒有多少值得學習之處,索性就退群了。



言歸正傳,詩人不是協會封的,也不是自我吹捧起來的,而是作品積累了一定的底蘊,外界給作者貼上的標籤。

我經常看見很多人自封為詩人,但觀其大作多不忍卒讀,而真正有水平的人大多都自謙詩詞愛好者。

說到底,詩歌只是用以表達心聲的文字形式,沒有必要神化。只要肯付諸心血,人人都可有所成,而過分追求虛名只會讓自己固步自封。


我曾經寫過一首律詩,其中有一聯常用以自警,現與諸君共勉:

讀書須盡十年雪,對月當知萬古秋。

詩詞補習班

入詩協要交費的,你願意交嗎?

這些年來的詩詞創作上,多少也得了一些榮譽,可是我有個原則,收費的遠點去,就是你這個獎項再偉大,我也不會去看一眼的,我只要免費的。

到現在為止,各個詩詞協會的大門衝哪邊開,我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裡面都是一群尸位素餐的人。中國詩詞環境整體不佳,跟他們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我剛開始接觸古詩文時也有這個想法,想要加入某個協會,可是隨著詩詞創作的深入,才發現那些詩詞協會里的人,80%以上都是捧臭腳的。他們的事除了無限讚美,就是無限讚美,沒有別的,一點深刻內容都沒有。

就是這些人在詩詞協會里面佔著位置,我們有必要去嗎?我認為沒有必要。去了,只能讓我們隨波逐流,從此泯然於眾。

所以,朋友放棄記住什麼詩詞協會的想法吧,如果說是協會,整個華夏都是協會,你寫的詩有人看了,有人欣賞了。那種成就感更甚於某些小地方,比如詩詞協會。


盛世愚人詩詞

根據題主的意思,假如一個人寫了一輩子詩歌,那麼我覺得他至少算得上一個寫詩的人了。至於有沒有作協等機構所頒發的榮譽資質,這個所謂的官方評定,其實對於詩人來說完全不必要。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

美國女詩人艾米麗·迪金森,你說她寫了一輩子詩歌,也沒有加入任何協會和組織,一生閉門不出,寫了一千多首詩,她算是詩人嗎?很顯然她可以稱得上美國最偉大的女詩人了。

題主的這個問題,需要分開來回答。


1.寫詩的人不等於詩人。很多人會誤解,我也寫詩啊,雖然寫得不怎麼好,但也是詩人啊。其實,寫詩的人充其量算是對詩歌的接近或模仿,這裡指還未跨入詩歌門檻,並無作品認可的人;而詩人需要一定的作品呈現,可能寫的詩作目前不受主流認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其詩作越發活力,撼動或影響了未來的時代。

2.詩人不需要子虛烏有的榮譽職稱,但需要作品支撐。所謂的名,只是外在組織強加給嚴肅詩歌創作之人的頭銜,不具有決定性意義。詩歌本身就是小眾的,真正的詩人即使籍籍無名,但因著對詩歌的熱愛,用自己的生命體驗鑄成的詩作,是寫給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3.算不算詩人,時間是最後的審判法官。在現今時代,冒充詩人的人有絕大多數,呈現出看似枝葉繁茂、實質情感空洞的虛假景象,所有的作品幾乎千篇一律,字裡行間並沒有創新意識,對時代的反映止於膚淺,這類詩作都是時間摧毀的對象。所以一個詩人,要堅持以詩歌真善美的真誠創作才有可能讓作品流傳下去,感動一代代人。


依我看,題主的問題我只能給出不確定的答案。也可以算,也可以不算,總之還是要看作品,自己的作品才會說出真實的話語。


最美詩歌


詩人,就一般意義來講,通常是指寫詩的人,但從文學概念上講,則應是在詩歌(詩詞)創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寫詩的人和詩作家。詩人,通過詩歌創作、吟詠抒發激情,通過詩歌謳歌祖國的大好河山,通過詩歌傳頌人間真善美。載入文學史上的詩人,應屬於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的範疇。中國曆代出現過眾多的傑出詩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對於詩人的分類很多,如陸游、丘逢甲等稱愛國詩人,高適等則稱邊塞詩人,陶淵明,孟浩然等稱田園詩人,李商隱等稱無題詩人,郵如斯、袁枚、趙翼、張問陶等稱性靈詩人。另外,古今詩人的雅號還很多,如詩仙、詩聖、詩佛、詩祖等。

借用一段,向上面所述確切的講是出名的詩人,能流傳千古的詩人,談古論今,唐詩宋詞已是詩人的標誌性年代,基於古代的人文背景,很少一部分能讀的起書的人,一般功成名就,才有閒情雅興寫詩作畫!在一般人買不起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年代!一般作詩誦文的人即是更容易能讓人銘記與心的文人墨客了,有象現在的歌星!細品,古時能流傳至今的詩人大多在當時都是社會核心階層人士,也就是能入吏冊的作詩的人!誰敢講,古代除了上段所提到的入吏冊傳名至今的詩人,詩仙之外就沒有會作詩的人呢!


所以在小詩看來,詩人也要分出名的詩人!和被大浪風沙掩蓋的無名詩人!其實社會發展到現在,任何當今詩人永遠也不可能象李白,杜甫,陶淵明,等等那麼一提名就讓人想到他們是詩人的那種境界!因為談詩,首先讓人想到的詩之古詩,古詩是詩的鼻祖!
憶古思今望未來

詩作皆為抒情懷

何必糾結名與財

沂蒙小詩憶李白

一首佳作入畫來

遇景思情意境開

七絕自嘆妙語才

不聞他人作何猜


依蒙小詩

雖然作為平凡一族,喜歡詩詞的同時、也喜歡創作詩詞,即便沒有入作協之類的任何機構,並不代表不能繼續喜歡詩詞以及創作詩詞,因此何為詩人如浮雲笑談,只在與人同享創作之感、只在懷一熱忱詩詞的心。

試問草根不詩情?平凡心中無詞填?這二首來自個人新創作的律詩,可否能夠稱為詩忽?


【一瀟草】七律/新韻/東都有湘

青石道間一瀟草,孤傲頑強險壑中。

四季流雲殘日繞,八圻步浪不身躬。

奪光炫目盆花盛,亂志妖枝眾世迎。

某月卯時天罕至,寒刀敗路草單青。



【北望家鄉】七律/平水韻/東都有湘

北望家鄉鴻雁飛,多年久未故人歸。

長長路路向天遠,死死生生遊子違。

難忘春光秋水去,直將質樸夕陽揮。

空靈道上風飄恨,斷背山前看嶺巍。


東都有湘

能不能有一個作家的榮譽資質,這完全取決於自願。現在有一種誤解,好像你不是作家協會會員,就不是作家。其實,作家的本意僅僅是指寫作的人。寫作完全是一個自由職業,任何人都可以兼職,也可以專職,完全沒有限制,再說,也限制不了人人愛好寫作的自由啊。但是,作品必須要有價值。寫作可以選擇發表,也可以選擇不發表,完全自由選擇。如果你一直在寫詩,那麼,你就是一個詩人。不論你發表不發表,只要作品很優秀,你就是優秀詩人。

我們希望我們的社會更注重一個作家的作品成就,不要只看他的那些虛的東西。例如什麼大師頭銜等等。即便你是大師,重要的是作品要過硬。現在有一股不正之風,一味追求榮譽地位,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群眾性組織的作協會員,也要看級別,甚至,有些作家把中國最高作家協會會員的榮譽,作為一個奮鬥目標,卻不是對作品的歷史地位和藝術品味負責,這就會產生大批的平庸之作氾濫,也會產生大批沒有好作品,甚至根本就沒有作品的空頭“作家”。同時,對一些榮譽地位也產生了名不副實的誤導。真正的作家,我以為只有一個使命,那就是寫出時代的心聲,寫出自己的心聲,寫出文學的價值和驕傲。

不過,我也想提醒一下青年朋友,作家雖然人人可為,但是,把寫作當做謀生之道,風險還是相當大的,成為成功的作家,幾率也是很低的。我們儘可能不要企圖以寫作為職業。愛好寫作沒有錯,如果時機不成熟,最好不要選擇寫作為自己的第一職業。

當然,有些人在這方面很有天才,應該說,對於你成為作傢俱備了良好條件,但是,一時成功並不代表一生成功,對於作家來說,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習天才和創造天才,也就是說,你想成為一個專業的作家,你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必須非常旺盛。根據所有成功作家的成長經驗來看,基本規律就是這樣。因為,你的對象是社會群體的讀者,讀者的要求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你停止思考了,脫離讀者了,你的讀者就會失去。沒有讀者,就等於沒有市場。當然,也有例外。我只管寫作,不管“讀者”,而讀者往往也是與作者,現實與歷史的深刻性並不統一的。總而言之,作品是作家的生命。生命代表作家的作品。我們一定要對寫作像對待生命一樣認真頑強。



千千千里馬


入什麼協會與你是不是作家、詩人、畫家、書法家沒有什麼關係。

加入協會有機會參加一些活動,能夠和同行進行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但是不論什麼協會都良莠不齊,不必迷信某某會員一定比你水平高。說起這個我又想起郭德綱來,他常說自己是非主流相聲演員。北京曲協的領導好像是位著名的主流相聲演員,不知道這麼多年沒有作品出來,是不是還算是演員?

當然他是在開玩笑,進入協會的肯定比一般人懂一些,但是進入協會就高人一等,大可不必當真。你水平高進不了那個圈子,並不耽誤你作詩寫文。


大家應該都知道鄭淵潔吧,他當年退出作協的事情我還記憶猶新。不能說他今天不是作協的人了,他就不是作家了。

@老街味道

2018-3-2


老街味道

說的是我嗎,愛好這種事,與證無關,寫詩是我想用文字表達我的情緒。當然靈感也在於頭腦偶爾的火花。我只是個愛詩歌的人,也不需要證來證明自己,開心就好啦,何必入了某些無聊的組織,與些寫的不怎樣,還像剛下了蛋的雞一樣的人相處。詩者是孤獨的,孤獨的連證都不想要,只想好好的過日子,與寫幾句。


每天一首詩

絕對算!

如果一個人活在大眾心裡,再權威組織、機構對他是也無能為力,無所作為的。這些沒有進入體制內的奇才,以更自由的靈魂,舞出最醉人的人間情感上絢麗奪目的舞姿。

最出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情歌王子——柳永了。重溫一遍他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情此景此詞,誰與爭鋒?“舍我”其誰?把離別哀愁描寫得如此境界的詞人,活生生被當時的老大宋仁宗阻擋於體制之外。中國的文化,能夠做到極致的,一般都與苦難有關,作者不經歷人生至苦,就難以做出傳世精品;讀者不經歷一些苦難,就讀不出這些傳世精品的味道。這顯然是一個文明上的悖論。

柳永仕途受阻,從此更加放浪形骸,整日流連於燈紅酒綠之所,往返於娼樓妓院之間,以借酒澆愁來麻痺不得志的苦悶之情,以瘋狂填詞來發洩懷才不遇的憤怒。當時的汴京、杭州等繁華都市都留下了柳永奔放的身影和他深情意切、如泣如訴的悲情歌詞。



柳永詞一反當時辭藻華麗堆砌之弊,為我國詞派文學又添一道靚麗風景,開創了清新脫俗的詞風派別。那些道貌岸然,正襟危坐之徒早已經灰飛煙滅,而柳永藉詞抒情,只要人間真情存在,柳永詞就一日不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