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幾十個人是怎麼守住北匈奴兩萬人圍攻一年的?是不是歷史誇大了,還是真有其事?

大衛威爾

不是幾十人是數百人,援軍到達的時候僅剩26人。而安全到達玉門關的時候只有13人了。這個故事在《後漢書·耿弇列傳》中有詳細的描述,叫做“十三將士歸玉門”。這比所謂的“斯巴達三百勇士”要真的多,而且他們這幾百人守了數月,直到援軍到達,還在堅守。



匈奴圍城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75年,漢朝重設西域都護。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已校尉。第二年,北匈奴大舉進攻車師,車師投降後,和匈奴組成聯軍圍攻耿恭所駐守的金蒲城。牢牢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匈奴兩萬人將金蒲城圍的水洩不通。

耿恭的計劃

耿恭明白,這數百人是守不住城池的。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新繼位的漢章帝,能派出援軍。雖然希望渺茫,但是他唯一能做就是在援軍到達前不能讓士兵們墮了士氣。在白天匈奴攻城的時候為了打擊匈奴士氣,他向下面喊話:“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意思就是,漢朝的箭是神箭,只要中箭就讓你生不如死。實際上就是毒箭,這是一場心理戰。匈奴中箭的傷口開始潰爛,劇痛難忍,有效的打擊了匈奴的士氣。


打擊對方士氣是第一步,還有第二步就是趁匈奴士氣低落,派出了百人的敢死隊夜襲匈奴。匈奴這麼也沒想到他們百人就敢偷襲,所以毫無防備,死傷甚重。所以史書中記載匈奴單于“震怖,嘆曰:‘漢兵神,真可謂也!’”至於單于有沒有說這句話,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匈奴單于確實潰敗而去。漢兵士氣大振,但是耿恭明白,這只是暫時的。漢軍必須要找一個更有利於防守的地方。耿恭趁匈奴退卻,把士兵轉移到了疏勒城,這是漢朝修築的要塞,依山傍水,地勢險要。

彈盡糧絕的漢軍

不久匈奴又開始圍攻疏勒城,他們這次斷絕了疏勒城的水源。看過貝爾荒野求生的都知道貝爾曾用大象糞乍水喝,耿恭恐怕是第一個用馬糞乍水的喝的人,反正史書上有記載的也就他是第一個了。耿恭命令士兵“乍馬糞汁而飲之”。但這終究不是辦法,最後只好打井取地下水。但是打了十五丈深,仍然沒有見到水。就在士兵們要絕望的時候,奇蹟出現了。史書記載“飛泉奔出,眾皆稱萬歲”。這次耿恭又開始嘚瑟了,他們向下潑水。單于一看,這真是活久見:“難道漢軍真有神助”。




幾個月過去了,援軍仍然遲遲未到。城中食物也吃完了,就連弓箭上和鎧甲上的皮也煮了吃,匈奴開始勸降耿恭。耿恭誘使匈奴使者來到城頭。當即把他烤了吃,這就是岳飛《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出處。此舉一是向匈奴表達自己的決心,同時提升手下的士氣。最後還是車師王太后暗中派人送來了糧草和軍械,因為車師王太后是漢人。

漢章帝的抉擇

而此時剛剛記載的漢章帝就面臨了一個重要抉擇,救還是不救。以司空第五倫為首的反對救援,他認為即便援軍到達漢軍將士也已經屍骨無存。但是司徒鮑昱說了一段話,一錘定音。

今使人處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匈奴復犯邊塞為寇,陛下何以使將?

漢章帝當即下令命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開始了長途救援。漢軍大敗匈奴軍,斬首三千餘人,俘虜三千餘人。另有牲畜不計。此時,將士們又面臨一個抉擇,按說這也是為耿恭報仇了。此時退兵也不為過,畢竟誰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活著,何況長途奔襲又經過一場大戰的士兵還要翻越正值大雪封山的天山,如果有變,大勝變成了大敗這個責任誰擔的起。


範羌的堅持

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我擔!此人就是耿恭派往求助的部下範羌。有些將領不願繼續北進,就分給範羌帶領兩千人。範羌帶著兩千人翻越了天山,對於這段史書中只記載了“開門,共相持涕泣”。但是此時數百人只剩下26人,在返回玉門關的途中又有匈奴阻擊,僅有13人回到了玉門關。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把耿恭和蘇武並列,范曄懷著極為崇敬的心情寫下了他的評價

餘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漁耕樵讀

耿恭,出身於東漢名門、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好畤侯耿弇的耿家,為人慷慨多謀略,有統兵的才能,在對外作戰中功勳卓著,“十三將士歸玉門”事件更是讓耿恭名垂青史,讓西域諸國認識到東漢的威勢和強大。

公元74年,耿恭跟隨東漢大軍征戰西域,擊敗北匈奴、降服車師國,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耿恭因為戰功被任命為戊己校尉,率數百人鎮守戰略要地車師後國之金蒲城,該地卡住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是北匈奴大軍每次必定攻打的地方。公元75年3月、75年5月耿恭率領數百人奇蹟般的兩次打退匈奴數萬大軍的圍攻,就連北匈奴人都感到意外以為有神明在幫助漢軍。

耿恭的勝利改變不了東漢在西域軍隊不足的現實,公元75年6月西域都護陳睦遭到焉耆和龜茲兩國圍攻全軍覆沒,另一名戊已校尉關寵被北匈奴的軍隊包圍在柳中城,見此形勢車師國再次背叛和北匈奴一道進攻耿恭,當時正好趕上漢明帝駕崩,東漢朝廷難以派出援軍,耿恭只能孤軍奮戰。

從公元75年6月到76年1月,耿恭率領數百將士坐困孤城、同生共死抵禦住了數萬匈奴大軍的圍攻,糧食沒了就吃弓弩上的弓弦和盔甲上皮革充飢,守軍一直在減少但就是寧死不降,等到漢章帝派來的援軍抵達的時候耿恭身邊僅剩26人,回到玉門關的時候只剩13人,耿恭等人的忠勇讓東漢朝廷上下動容,漢章帝親自嘉獎封耿恭為騎都尉、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範羌為共縣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職。

回國後耿恭繼續在邊疆為國征戰,屢次和羌人交戰,斬殺、俘虜一千多人,使羌人勒姐部落、燒何部落等十三部落共數萬羌人,全都投降。

可惜耿恭這樣的將軍沒有輸在戰場上,反而敗在了朝堂上。耿恭因為上書言事得罪了漢章帝的寵臣馬防,馬防指使監軍彈劾耿恭不留意軍事,接受詔書時心懷不滿,使得耿恭獲罪下獄被奪去官職,最終老死家中。將軍不能馬革裹屍,反而老死於床榻之上,對於耿恭這樣能征善戰的人來說是最大的折磨。


當狗容易做人難

“小張,你看過沒有一部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當然看過了!這部片子看得真過癮。尤其是那電影開頭那段:諾曼底登陸!太爆了!”“你覺得這部片拍得好不好?”“當然了,這部片我看了N遍。戰爭片裡的戰鬥機啊!”"如果我說咱們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如果要是拍成電影的話,比“大兵瑞恩"還要驚險刺激,你會看不會看?”“別扯了,人家那是一個小隊打一大群德國人。中國哪有這事?你不會是導演吧?論胡扯,我只服導演和筆者。”“那你聽過耿恭”的故事沒有?我給你說說他的事情。聽完你再說我是否在胡扯吧!“

耿恭,出生在今陝西興平東北附近。從軍後,東漢任司馬之職。後又任戊己校尉,屯兵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附近)。這個故事就從裡開始了。

漢章帝繼位才剛剛三個月時,朝廷裡就來了一名信使。只見這名信使盔歪甲斜,渾身浴血。漢章帝初看就大為不喜。可以這名信使接來的話語就讓漢章帝大驚失色起來。原來一年前,漢軍出征西域進攻匈奴,以確保絲綢之路的安全。匈奴不敵,漢軍大勝回師。沒想到,漢軍剛剛回師,匈奴就捲土重來,兩萬匈奴大軍又攻西域。西域都護陳牧(一說為“睦”)戰死殉國、金蒲城被團團圍住,而城中戊己校尉耿恭手下僅僅只有一千士兵防守。請朝廷速速增派援兵......

有人會問了:絲綢之路這麼重要,為什麼卻派這點兵在這把守?是你依然在扯還是絲綢之路在原來就不是一條很重要的通商渠道?其實原因很簡單,全在於一個字:”後勤“。古人也好,現代人也好。後勤補給一直是重點。在當時,西域,交通不便,如果要派重兵反守,就要大量糧草以保證軍心及體力。就是算一頭奶牛,它也得吃草才能擠得出牛奶是不?更何況人呢?“那就運啊!”有人計算過,如果往西域運一斤糧食,路上擔夫就要吃掉190斤糧食。大家算算,如果駐守的人多了,那得多少糧食才能保證啊!所以,一千士兵駐守的城池在當時,已算得上是重兵了。

且說匈奴將金蒲城圍得是水洩不通。準備日夜攻城。而把守金蒲城的守將正是耿恭。由於敵眾我寡,危急時分就得采用危急手段。他命士兵將箭頭塗上秘製毒藥後,向敵人射擊。那這種毒藥威力如何?我真的不知道。但是《耿弇·後漢書列傳》載:虜中矢者,視創皆沸(腫爛)。而且耿恭又叫人向匈奴喊話: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而又恰逢暴風雨天,箭隨雨落,又派出敢死隊出城夜襲,匈奴中箭者哀嚎,中刀劍者無數。這讓當時的匈奴人大驚失色,相互對視,心中暗想:漢兵神,真可畏也!暫退圍城。

沒過幾日,匈奴回過味來,復返圍城。一方拼命攻城,一方堅強困守。雙方大有不死不休的局面。攻了幾日,匈奴死傷無數,見無法攻進城內。便改換了攻擊方式:圍而不打,困死守軍。就這樣,圍困了足足數月,城中糧食已吃完。耿恭就和大家一起,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啥意思?就是吃皮甲和弓弦飽腹堅持著。金蒲城頭依然飄揚著大漢的軍旗。耿恭心裡知道,他們已快走到盡頭了。而救兵在哪裡呢?

而此時的漢朝廷,正在因“救”與“不救”爭執著。司空第五倫的觀點是:不救,此時金蒲城估計已淪陷。此時派大兵去,無疑是空耗錢糧。司徒鮑昱則挺身而出,大呼: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啥意思:就是說假如今天陛下不救將於危難之際,日後,又有何人敢擔當,又讓何人敢為將?漢章帝終於大悟。拍板定奪:“救,一定要救!”

公元75年,共計七千漢援軍出發了。其中就有一人,那名信使範羌。路上長話短說,什麼頭痛腦熱,馬高蹬低的事就不說了。大軍行至柳中城。天下大雪,眾將均有退意。範羌落淚: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感動了眾將。分了兩千兵馬給範羌,去救援金蒲城。這裡再省去兩千字......眾人到了金蒲城下,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

故事講完了嗎?沒有。城解圍了,大家這就準備回家。耿恭環顧四周,曾經的千人如今只有26人,滿目期待的看著他。”我一定要帶他們回家!“耿恭暗暗下著決心,帶著這26人走上了漫漫歸家路。但匈奴人怎能放過他們,層層天險也在阻擋著他們。一路這幾十人憑藉著計謀、勇敢、體力去克服重重困難艱險。終於他們看見了眼前的玉門關,看見了家圓。而這時,也僅僅只有13個人看到了漢朝的天空依然是那麼的藍、樹依然是那麼的綠!

也有人說,這個故事是胡扯出來的。也有人說,這件事確實是存在的。但是不管怎樣,

為耿恭這守城千人致敬!國威永存,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恆實說

歷史上英雄還是蠻多的,以一敵百、奮勇抗敵不在少數。其中東漢將領耿恭就是其中一位,是他兩次擊敗北匈奴,是北匈奴不敢踏入大漢領地。艱辛的抗匈奴差點讓他掛掉,最慘的一次,被北匈奴殺的才剩數十人,為了守住城,食樹皮、喝馬尿,與士兵同生共死,最終等到了援兵,擊退了北匈奴。有這樣的英雄,該是朝廷的狗屎運。



耿恭第一次擊退北匈奴是在金蒲城,北匈奴一路南下,一心想奪取金蒲城。由於耿恭人數不多,難以抵擋北匈奴大軍的攻擊,耿恭腦子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妙招。在弓箭上塗上毒藥,派人送到北匈奴營地,說是被箭射中者,必會產生你想不到的怪事,北匈奴首領當然不信,誰會信這玩意,照攻不誤。一時間,耿恭的弓箭滿天的飛過來,巧的是剛好狂風暴雨、打雷,這特效加上去,跟看災難片一樣。有些士兵被射中後產生幻覺,滿嘴喊著漢軍有天兵相助,北匈奴首領看到這場景哪還敢進攻,就下令撤退了。



耿恭第二次擊退北匈奴是在柳中城,北匈奴先去攻打西域,拿下西域後直奔柳中城而來,耿恭有再一次走上抵抗北匈奴之路。這次北匈奴學乖了,圍住柳中城,不大部隊進攻,慢慢熬死耿恭他們。時間慢慢過去,耿恭的士兵們餓死了很多人,沒東西吃時,只能肯樹皮、喝馬尿,耿恭與士兵同生共死,誓死保衛柳中城等待援軍的到來。有趣的是,北匈奴還派過人到耿恭的營地讓其投降,誰知過來這個人剛好被這群飢餓的士兵給烤了,還把屍體掛在城牆上給北匈奴看,北匈奴首領看到後,氣不打一出來,可是就是攻克不進城門。就在束手無策的時候,耿恭的援軍到來,擊退了北匈奴。這樣的英雄朝廷多幾個,不就能輕鬆保家衛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