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蒜批發均價下跌 電商助銷中牟大蒜

4月29日,新蒜上市不久,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大蒜的批發價已跌至每公斤2.6元,而4月25日,大蒜價格還是每公斤4.8元。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今年4月,國內大蒜批發均價下跌59.11%。

終端的批發價格像燒紅的烙鐵,砸到數百里之外的“蒜鄉”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燙傷了蒜農們日夜懸著的心。

蔣家村蒜農蔣中寶和妻子雖然還在地裡割蒜,對蒜價的擔憂已經讓他忍不住放慢了動作,今年人工、肥料價格漲了,收購價至少要2元錢,才能掙得和去年一樣多,現在的收購價虧太多了。

這樣的差別,主要因為傳統供應鏈中的層層加價。大蒜經歷農民—收購販子—批發市場—超市/菜市場—消費者,足足五六個環節,每層加價30%以上。於是,在地頭1元/斤的大蒜,到超市變成了近10元/斤,消費者的錢主要付給了交易鏈。

中牟縣扶貧辦主任胡國良介紹,全縣還有546戶貧困戶的2000畝大蒜,每畝產量預計3500斤,算下來接近700萬斤。“蒜價再跌下去,農民可能連本錢都收不回來,貧困戶的日子會更難。”

為了把滯銷的大蒜賣出去,中牟縣找到了電商平臺拼多多。與拼多多合作的新農人商家“以果感恩”優先包銷了546戶貧困戶的大蒜,以每斤高出市價0.15元的價格收購了這700萬斤大蒜,並以5斤9.6元、10斤18.9元的優惠價銷售給平臺消費者,而且包郵全國。

由於拼多多沒有佣金、廣告、流量費用,收購價和銷售價之間所有的差價都歸“以果感恩”。“以果感恩”負責人張銀傑預計今年能賺200萬元,“我們在拼多多上的售價雖然比在其他平臺便宜,但薄利多銷,賣這700萬斤大蒜,企業不會虧”。

“電商平臺+新農人商戶+種植戶”的模式,為農民解決了銷路問題,企業薄利多銷,消費者也能以成本價買到好產品。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說,消費者最喜歡什麼水果,農戶是不掌握的。大量的生產者還是在隨大流,今年什麼價高,明年就種什麼。結果產品供大於求、滯銷價跌。拼多多可以集中前端消費需求,再告訴產地要什麼貨,讓田間到餐桌的信息無縫連接。將來,這些數據還可以反哺供應鏈,指導產地農民改善種植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