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成語故事:刎頸之交

 解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成語故事:

 藺相如因為立了大功,被升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因此懷恨在心,想要報復,藺相如知道以後,就處處避著他。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的望見廉頗的馬車開過來,連忙叫人把車轉到小巷子裡避開,讓廉頗的車先經過。隨從們很不滿意藺相如這種處處忍讓的行為,藺相如解釋說:“現在強橫的秦國不敢侵犯趙國,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如果我和他鬧起來,秦國就可以趁機侵犯趙國了。我所以對廉將軍處處避讓,並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安全。”這番話傳到廉頗的耳中,廉頗十分慚愧,就脫去了上衣,背上綁著一根荊杖,步行到藺相如的家跪著請罪,藺相如見了,親自為他拿掉荊杖,請他穿上衣服,兩人談得十分暢快,從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這是一則出自“史記”一書的故事,司馬遷在描寫廉頗請罪時的情況,曾經用到“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這兩句話,後人就引用“刎頸之交”,來說明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

 這個故事也教育我們,必須要先顧到國家的利益,忘卻私人的怨恨。像藺相如這種顧全大局,和廉頗勇於改過的行為,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成語故事:首鼠兩端

 解釋: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時一進一退,不能自決;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又動搖不定。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於《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西漢武帝時,王太后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叫田蚡。他靠著王太后的勢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權。田蚡是個卑鄙陰險、驕橫自私的人物,因為有王太后這座靠山,加之漢武帝當時還年輕,所以他胡作非為,驕橫奢侈,營私舞弊,隨意誣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竇嬰要城南田,竇嬰不給,又聽說灌夫也替竇嬰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竇嬰結了怨(竇嬰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為灌夫掌握著田蚡貪汙受賄的事,所以田蚡欲將他和竇嬰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結婚,王太后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便下了詔書,吩咐諸侯、宗室、大臣們都到丞相府去祝賀。竇嬰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氣得破口大罵起來。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鬧到了武帝那裡,武帝便召集大臣們來研究。竇嬰堅決反對對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則贊成治罪,有的懼伯田蚡的威勢,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御史大夫韓安國說:“灌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立了大功,雖說酒後鬧事,但沒有死罪。可丞相說他不對,也有道理,究竟如何處置,請皇上定吧!”

 罷朝以後,在皇宮門外,田蚡招呼韓安國坐他的車子,而且很生氣地說:“我和你一起對付(竇嬰)這個禿老頭子,你為何遲疑不決(首鼠兩端)?”

 後來,田蚡想法害死了竇嬰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內心恐懼驚嚇而死。

 首鼠兩端”,是進一步,退一步,又要顧這頭,又要顧那頭的意思。《埤雅·釋蟲》中說: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時,總是左顧右盼,畏首畏尾,故稱“首鼠兩端”,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遲疑不定或動搖不定。

成語故事:死而不朽

 解釋:指身雖死而聲名、事業長存。

 成語故事:

 公元前549年,魯國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晉國去訪問。晉國的卿範宣子接待了他,並且與他交談起來。範宣子問穆叔道:“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說的是什麼嗎?”穆叔不清楚範宣子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沒有馬上口答。範宣子以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說:“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後是御龍氏,在商朗是象韋氏,在周朝則是唐社氏。周王室衰敗以後,由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執政的是範氏。所謂‘死而不朽’,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穆叔聽他這樣說,覺得很不入耳,便說:“據我所聽到的,這叫做世祿,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祿位,而不是‘不朽,。魯國有一位已經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種。死了以後,他的話世世代代沒有被人們廢棄。所謂‘不朽’。,說的是這個吧。”他接他又說:“我聽說,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被人們廢棄。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來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不斷絕祭祀,那是每個國家都有的,不能說是不朽。

成語故事:殺雞取卵

 解釋:卵:蛋。為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了。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成語故事:

 傳說從前有個老太婆養了一隻老母雞,這隻雞不僅長得高大肥壯,叫起來好聽,還有一個特別的珍奇之處,就是每天下一隻金蛋。老太婆每天得到一個金蛋後,就什麼事也不用於了,日子過得很不錯。可是她是個很貪心的人,想盡快得到更多的金蛋,因此常常守候在雞身邊。這隻雞一天只能下一個金蛋,老太婆心想,既然它能下金蛋,說明肚子裡的金蛋還很多。她為了取出所有的金蛋,就把雞給殺了,沒想到剖開雞肚子一看,裡面一個金蛋也沒有。她十分後悔,但已經來不及了。這個成語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成語故事:東窗事發

 解釋:比喻陰謀已敗露。

 成語故事:

 民間傳說,宋代大奸臣秦檜為了投降金朝,在家裡和老婆王氏密謀定計,準備害死民族英雄岳飛。後來秦儈死了,沒過多久兒子也死了。王氏請來道士為丈夫和兒子招魂。道士在作法事時,看見她兒子和丈夫戴著枷鎖,正在地獄裡受苦受罪。秦檜還叫道士帶話給王氏說:東窗事發矣!(當初在東窗下面密謀陷害岳飛的事情敗露了)。這個成語比喻密謀敗露,罪案發作。

成語故事: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典故:

 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諮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裡非常的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瞭,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諮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諮帶著徒弟在院子裡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諮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諮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諮心裡很不舒服,不客氣的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沒什麼值得誇讚的。”“老頭兒,聽你這麼說好象很內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不服氣就比畫比畫。光說不練你有個什麼用!”“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杓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裡。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諮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諮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釋讀:

 這個成語,說明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幹起來得心應手。

成語故事:鐵杵磨針

 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成語故事:外強中乾

 秦國和晉國之間發生了戰爭,晉惠公要使用鄭國贈送的馬來駕車。大臣慶鄭勸告惠公說:“自古以來,打仗時都要用本國的好馬,因為它土生土長,熟悉道路,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不好駕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強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能耐(原文是‘外強中乾’),怎麼能作戰呢?”但是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說。

  戰鬥打響後,晉國的車馬便亂跑一氣,很快陷入泥濘,進退不得。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了。

  慶鄭所說的“外強中乾”這句話,後來就成了成語。“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間,內部;“幹”是乾枯、空虛。用來形容外表強大、實際上內部力量空虛。

  和這近似的成語有“色厲內荏”。“色”是臉上的神色;“厲”是兇猛;“荏”是軟弱。這句成語是說外表強硬而內心膽怯。

成語故事:後起之秀

  出處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範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逸望,真後來之秀。”

  釋義“秀”,優秀的意思,表示後輩中的優秀者。這則成語也稱“後起之秀”。

  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推祟。他的舅父範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不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張玄見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事後,範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秀人才,你為什麼不好好與他談談?”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談談嘛。”範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讚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是後來的優秀人才。”“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50個經典成語故事, 讓孩子快速瞭解歷史, 增長知識! (可下載打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