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普通人靠什么改变命运?18岁的时候是那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28岁的时候呢?

一个朋友在看完《后来的我们》电影后发给我一条消息:“看后好像觉得所有美好的爱情都没有一个美满的结局。男主有引以为傲的事业了,却没有当初的感情。有感情的时候,却又没有撑得起来自尊的事业。”

听着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并且现实中错位的情节往往比电影更狗血。

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后来的我们》海报

整部电影好像就是在说,你曾让我对明天有所期待,却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明天里。改变生活的,从来都是岔路口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选择。那些主人公当时觉得不值得一提的困局,没想到结尾都被它们改变。

困局一:创业目标不清晰。

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北漂生活有多不易,其实两个主人公一开始挺积极,虽然住地下室,吃泡面,但好歹都有梦想去坚持所以欢乐融融。后来为了生计,又暂时搁浅自己的梦想去赚钱。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在人来人往的地方摆地摊,早出晚归地送快递。

没有门店没有充足资金的主人公,选择摆地摊,送快递这样的方法的确让他们在短期收获一定的经济来源补贴生活,但是如果作为事业就显得有点后劲不足。

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果然,后来男主辛苦工作生活却还是愈发艰难,他变得意志消沉,工作不顺也只会醉酒发脾气,整天沉迷于打游戏。一起共患难的女朋友对他劝说反遭抵触,女主在这刻才真正心寒,提包而走。

其实打败女主的何尝是日子艰难,而是眼前这个人让她看不见生活的希望。说到底,跟一开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创业方式有关,没有清晰方向的劳作并不能改变生活。

困局二:勇敢争取还是黯然放弃?

电影里有个情节,两个人分别的时候女主是希望男方挽留的,男主当时一路直追,追到车站明明有时间一下子冲到车上,可直到门缓缓关上,他都只在只在原地犹豫,没有勇气上前做出最后的努力。她后来也说,“如果你当时上了车让我不要走,我就留下来了。”

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实在可惜,明明是自己深爱的人,他却没有用尽全力去争取和挽留,人多因怕结果而左顾右盼,因懦弱而不敢尝试。往小了说,这样的性格让当时的主人公失去爱情,往大了说,如果没有后续的努力,他这辈子是不会有什么起色了。

困局三:事业思维后知后觉。

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男主前期也算做了很多尝试,可是都无疑例外的没有依靠现有的学识和思维深入研究某一个领域,更没有卓越的眼光选择有未来的创业项目,只是一昧的为了生存重复劳作,依靠原生劳动力来赚钱,导致一直陷入经济压力的死循环中,最后成为压垮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后面没了女朋友他才开始奋发图强,既然这样早干嘛去了?

你问后来呢,对于在故事里的人,后来就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人生漫漫的最后一个拥抱,这样的结局是偶然也是必然。

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在小县城的时候男主就成功创业,不像没头苍蝇似的在北京乱撞,两人生活稳定,事业平顺,后来的一切会不会有可能大不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比起北京无尽的生活压力,小县城创业远没有想象中艰难。比如在四川雅安,松鼠外卖创始人和电影主人公就有着相似的经历。

他毕业在城市工作两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给别人打工,都挣不到多少钱,根本满足不了生活上的开销。每每失落的时候,他都在想不能一辈子这样碌碌无为。

很快,他就瞄准了本地外卖市场。这里不像其他一线城市外卖兴盛,但是市场前景还是很好的,最终他和小伙伴便决定开干,主打本地市场,取名“松鼠外卖”,建成区域范围内的外卖平台。

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三餐外卖平台搭建的松鼠外卖平台

松鼠外卖平台初步建成,他积极地通过雅安日报等互联网媒体宣传优惠活动,招揽商户。并且相对本地同行来说,松鼠外卖由于所有食物0元起送,配送费低至2元,并且下单后30分钟内送达就很受当地欢迎。

感《后来的我们》,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

三餐外卖平台搭建的松鼠外卖

很快,陆续有150家的商户入驻其平台,包含小吃店、奶茶店、私房菜、串串店等。平台收取入驻商户的一定佣金,商户由于入驻平台而销量大增。后来的他,你们都看到了。松鼠外卖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当初前瞻性的创业思维是分不开的。

生活没有电影那么多生离死别和痛彻心扉,现实中“后来的我们”其实都曾站在同一岔路口上。

假如你对未来有所期许,不想有一天只能感叹后来,那么就应该在当下有所改变。

假如男主一开始就懂创业,不在奋斗的日子里原地踏步那么久,也许生活是会有点不一样吧。可时光难返,覆水难收,零点诚告大家:珍惜把握每个机遇需要我们所有年轻人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