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耕地機早已問世,為什麼在農村還用牛來犁地?

小吳雜談

在平原地區用機械耕地當然是效力高很多啦,但是在大山裡根本就行不通啊!那麼重的機械怎麼抗到山上去?尤其是梯田,小小的一丘田,根本都沒法容納。用牛耕地犁地,雖然效率低,但適合山區耕作。


農村還用牛犁地,無非這些原因:


1.小型耕地機價格對於農民來說還是貴的,犁地也就那幾天,買了也就那幾天能用,如果家裡恰好有牛,還不如使用自家的牛犁地。或者借用、租用別人家的牛犁地,價格也比買一輛機械便宜。


2.山區地區不適合用機械,或者根本就無法使用,比如我的家鄉,海拔一千米的高山,田地全在大山裡,交通非常不便,人行走都困難,更別談扛著個笨重的機械去了。


3.農民的思想有些還比較保守,習慣了傳統的牛耕,一時還不接受新型機器。任何科技的普及和推廣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小型耕地機也不例外。


農村很多人家都還養豬養牛,到了耕種的時節,順便用牛來犁田耕地也沒什麼不好的,我們家鄉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來的,雖然很辛苦,但是那畫面真的很美啊!!給大家分享我們犁田耕地的圖,歡迎大家來我家鄉做客。



暖走

小型耕地機早已問世,為什麼在農村還用牛來犂地?

小型耕地機早以在農村使用,方便靈活,操作簡單,效力高,省時省工,越來越受到農民朋友的喜愛。那為什麼農民還在用牛來犂地呢?其中包含三個原因。

第一,因使用的習慣。現在農村成年強壯勞動力都出外打工,家裡只留下老人、婦女和孩子。他們用慣了老辦法耕地,對新機械從未接觸過,一無資金購買,二無操作技能,使用不習慣,仍用牛來耕地。因牛是自家養的,不用,白浪費資源。所以,還是用牛來耕種。


第二,因貧困買不起。現在牛隻有那些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有。因為那裡交通不便,信息也閉塞,經濟滯後,農民貧困人口還很多。有的農民還沒有脫貧,溫飽沒有解決,根本沒有資金去買耕地機械。所以,沒辦法,還是用牛來耕地。

第三,沒有操作技能。在農村,留守種田的都是老人和婦女,他們都是體弱多病,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使用機械,跑不動,跟不上,無力氣使用。牛犂地速度慢,有利於他們勞動。另一方面,他們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儘管機械操作很簡單,作為他們還是不可逾越的宏溝。所以還是用牛來耕種。



旭日東昇付先

小型耕地機早已問世,為什麼在農村還用牛來犁地?這個原因其實是很多的,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不習慣使用機械

因為現在在農村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對於小型耕地機,很多老人並不會使用,他們更習慣以前的耕地方法。另外他們對於機械化耕地也不是特別感冒,認為在效率上雖然提高了,但是質量上卻不如以前的耕地方法。

地理環境受限

在平原地區,土地比較集中的區域是比較適合大規模的種植糧食,並使用機械種植的。但是很多地區,土地比較分散,有的甚至是自己開墾的荒地。這樣的話,使用大機械種植就存在困難,畢竟牛耕地什麼樣的地形都能去,多大的地塊都能耕。機械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經濟賬

如果用牛耕地的話,自己養的有牛,牛下拉小牛還可以賣錢。但是機器買回來就是一直燒油的,壞了還要修。牛就很少出問題,對於老農民來說,牛不僅能耕地,還能換錢。所以,也更加喜歡養牛用牛了。


機械化種植在未來會是主流,畢竟土地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種植。但是在偏遠地區,牛耕地短時間還是不會消失的。


農家客

現在,農業機械化已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用牛犁地,應該偏遠地區的一種特殊情況吧。

使用畜力,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逐步被取消,因為機械化完全取代了馬、牛、驢、騾子等牲畜。這是我們農業的進步,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

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的確存在著難以使用機械的情況。比如梯田、水田和一些比較特殊的農田,還是需要畜力來完成犁地這樣的工作的。

對於這些僅存的農耕文化保留項目,我們應該深入挖掘。可以作為鄉村旅遊的一個體驗、觀賞項目。


桃花鄉記

我覺得農村牛人自制耕牛犁地機好操作便捷,機械進不去的山地使用方便 ,再就是一些家庭困難戶無法支出小型設備的錢,一年辛苦攢下的錢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可能只夠生活費用,一些年紀大的的老人也不會使用設備機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