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發拋射的重元素都超過星系的逃逸速度了,為何還會留在星系裡形成下一代恆星?

星宇飄零2099

超新星爆發拋射的重元素都超過星系的逃逸速度了,為何還會留在星系裡形成下一代恆星?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有思想,可能關心超新星的朋友們被超新星爆發時的壯麗景象給懵了,或許還真的沒有想過超新星爆發時那些恆星在整個生涯中和超新星爆發過程中產生的那些重元素的去向。

超新星爆發示意圖

爆發的超新星會將大部分物質拋入宇宙空間,與一般理解的不一樣,這些元素並不會大量的保留在爆發的超新星周圍的星雲裡,大量的重元素都會達到星系的逃逸速度,將徹底離開恆星而去,在宇宙中奔騰不息,直至有一個大引力的天體將其捕獲。

太陽系外來天體Oumuamua

像這種與黃道面有比較大傾角的天體就不是太陽系的原生天體,一般來自於宇宙空間或者奧爾特雲,當然我們尚無法追蹤Oumuamua天體的來歷,但來自於太陽系外是肯定的。

其實這也符合太陽系內天體成分比例,太陽佔了太陽系99.8%以上的質量的質量,太陽是一顆氣態天體,八大行星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些氣態天體又佔了98%以上(氣態天體固態內核和衛星都已經估算在內,要不然只有1%都不到),因此大質量的重元素在太陽系裡佔的比例還真的非常低

宇宙大爆炸後的氫形成恆星,恆星晚年超新星爆發回饋宇宙,新一代的恆星再繼續從星雲中成型,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物質循環。但這種循環非常浪費,每次爆發後都會丟失大量的質量,直至形成的恆星無法超新星爆發而變成只丟失少量質量的白矮星,甚至幾乎不回饋宇宙的紅矮星、褐矮星,或者超新星爆發後的星雲再也無法形成新的恆星,或許宇宙即走向滅亡,因為宇宙中再也無法形成新的恆星了,只有幾顆幽幽發光的紅矮星

等這些紅矮星熄滅後或許宇宙即走向了死亡,一個死氣沉沉的宇宙,或者再也無法收縮成奇點,也許就是我們這個宇宙的未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米老鼠47593020

別看恆星如何如何的大,與它所在的星系相比,不過如沙漠裡的一粒流沙,渺小得很。沒聽說有超新爆發,會超出它所在的星系。蟹狀星雲就是超新星爆發形成的,它還在銀河系內,與整個銀河系相比,還是算不了什麼。大尺度高層次星系裡的星球,無論多麼大,都不過是隨星系螺旋自轉的流沙,它們並不像恆星系和行星系裡的星球,以較差公轉示人,高層次星系螺旋自轉是主旋律,這也是恆星在星系邊緣高速運轉,都不會被拋出去的原因,並非有什麼暗物質在起作用。牛頓引力公式描述太陽光系比較準確,指導高層次星系裡的恆星運動,並不合適。


長眉1958

現在所說的超新星是指即將死亡大質量恆星,恆星在燃料將耗盡時,內部壓力空虛,外部物質在重力加速作用下,壓向中心,恆星內部產生高溫高壓,在超出極限承愛力時發生爆炸。一般小質量恆星不會發生爆炸,會塌縮成中子星,黃矮星。超新星爆炸時,爆炸生成物高速向外擴散,形成星雲。小質量雲塵在擴散冷卻過程中,將被周圍恆星系或行星系捕獲變成行星或衛星。大質量爆炸物可能會衝出很多慣性系後逐漸穩定,並捕獲其他星系的行星,形成自己獨立的慣性系。還有一種可能,由於爆炸物質量太大,其他恆星捕獲不了它,也無力躲避,發生碰撞,甚至來個雙星合併,(不要問怎樣捕獲,怎樣躲避,這關係到一種核心基礎理論,網上說有個叫楊燕老師的,她所做的民科反磁現象也會在這裡得到解釋)


手機用戶5809832755

宇宙大爆炸理論,難以想象。宇宙,人類認知肯定初級階段。例如,西方星座文化,中國生肖文化,現代科技技術一切解析都無法自圓其說。宇宙,世界,沒有百分百純淨物質,理想狀態常常是科學研究、表達上相對方便實用,科學理論實際運用就更復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