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一輩子都沒有生育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戰馬童

我媽單位的一位局長職位的女領導就是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生育,現在已經退休了,跟她的閨蜜一直在一起,兩個人相伴終老。

當年這位領導阿姨屬於那種女強人的個性,一直都是把事業放在心上,個人私事放在一邊。在單位裡她有個好閨蜜,最初兩個人在單位都是住一間單位宿舍的。後來那個閨蜜談了朋友就搬出去了。

沒想到閨蜜遇人不淑,被騙的很慘,一蹶不振。女領導放下工作還專門陪伴她了一段時間。後來閨蜜逐漸的恢復了,她們兩個人又住在一起了。

女領導的家人一直在為她的婚事操心,女領導也終於同意了一直以來追她那個男人的求婚,兩人正在商量婚事的時候,那個閨蜜的媽媽跑過來找女領導,說:不能不管閨蜜啊,你們兩個人本來就打算過一輩子的,你不能結婚。然後就這樣,她們倆誰也沒有結婚,也沒有生育。

也不知道她們倆是不是有人生遺憾,但是每次看見她們倆的精神狀態還不錯,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只要自己過得開心就好。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果喜歡我的育兒生活,請關注我吧!



妮兒媽咪育兒

身處學術圈吧,就覺得不生孩子還是挺常見的,不婚的也不少,因為要看的書太多,要買的書也太多,即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容納多餘人口,所以吧,不婚不育是挺常見的選擇。

我導師的導師也就是我師祖就未婚未育。退休之後就在家繼續讀書做研究唄,老了之後…也還是讀書做研究寫文章。

然後我導師早先也是單身,因為他一直住在學校宿舍,除了一張床剩下的地兒全是書,據說也結婚過一次,夫妻雙方對書的態度有分歧很快就離婚了。於是我導師就跟書過了幾十年,後來買了房子才把書擺開了,結了婚,但也不打算育,因為空間有了時間還是沒有。

差不多這個效果吧



我先生的老師也一直未婚,四十多了感嘆自己經力不濟,很多學術理想實現不了,發現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中年獨身女學者,於是結婚,倆人的學術理想整合了一下,感覺上是能不吃飯就不吃飯能不睡覺就不睡覺的讀書校書,出了好多書,生活基本沒有其他主題。

我們有一個很牛的女老師,曾經在課上抱怨:***沒有孩子,出了五本書,我就因為生了孩子,只出了一本書!

嗯,沒孩子那個***現在是我老師,真的很牛,把別人養孩子的時間都花在了學術研究上…

個人感覺吧,撫育新生命當然是很好的。不過生活中也還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如果有足夠充實的人生,生不生孩子不是那麼重要。


pku小動物

我們中國人缺乏安全感,再加上傳統的“養兒防老”觀,自願做丁克,或者不孕不育也不收養孩子的那幫人,我認識的,到現在也不過40-50歲。他們基本上都有穩定的收入,有一套或幾套房子,很多時間投在工作上,朋友比較多,愛好比較多,看起來比有孩子的人過的要輕鬆、自我、日子豐富多彩。

但是總有人問他們“現在挺好的,老了怎麼辦?”我自己也被特別特別親近的朋友問過。有一段時間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當我看到我的香港、日本、美國、歐洲的朋友,他們的生活方式與狀態,我就不再擔心這個問題。

首先,除非是身患嚴重的疾病,老年人臥病不起、生活無法自理的幾率其實沒有那麼大,時間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長。不生病,或者只是慢性疾病,老年人完全可以生活自理。特別是美國,並沒有法定的退休年齡,我的朋友Doni,70多歲了,還在大學教書。她住在加州,今年加州醫療大麻合法化了,她和同事商量著申請一個新課題,如何將大麻運用在得了乳腺癌的女性身上,以解決她們患病後性慾低下的問題。她每年還飛兩次中國交流,同時每年例行去歐洲開會一次,並且從美西飛美東看望她的孩子。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在紐約,一個在德州,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很忙很忙,所以都是Dni飛去看他們,而不是反過來。她和孩子經常電話交流,但是日常生活一點也不會麻煩到孩子們,再說離得那麼遠,也照顧不到。她有一個定期來打掃的鐘點工,但並不負責做飯。十多年前Doni賣掉山中別墅,搬到一個離超市、商場、餐館步行只要五分鐘的高檔小區,租房住。她從來沒有考慮過“老了”的問題,她的父親工作到90歲,80多歲交的新女朋友和他一起生活了十多年。Doni偶爾不舒服,或者離家太久需要有人照看一下房間,幫她的是一個30多歲的男同事。他們是好朋友,Doni不會因為他的幫助付他錢,但是總會帶他去特別好的餐廳。他有一個男朋友,但是他很喜歡和Doni一起聊天。

有孩子的Doni在晚年其實都是一個人生活的,越是一個人越注意呵護自己,看電影、吃大餐、買新衣服和首飾,Doni有自己的娛樂之道。工作也讓她跟時代合拍,二十多歲的學生跟她聊天也不會覺得乏味。她就是我晚年生活的榜樣。為了這個目標我一直在有規律地做運動,煮營養餐給自己,固定和朋友聯繫,有自己的愛好,同時培養一到兩個退休後也可以繼續做的工作,比如寫書,做諮詢,做信息平臺……

最後,在朋友圈或者下一代人中培養志趣相投的人,未來也可能結成互惠的關係。養孩子如何沒有培養好感情,孩子也可能變成“白眼狼”,你的好朋友、有感情基礎的侄兒侄女、事業上的志同道合者或者接班人,兜兜轉轉,未來說不定在某一刻就成了你的關鍵聯繫人。沒有孩子,並不意味著沒有親近的人。我和朋友們偶爾會討論說“集體養老”,雖然是開玩笑,也不定就做不到。關鍵不要有功利心,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和生活,好好享受和朋友親人在一起的時光,把自己的現在安排妥當了,未來自有未來的路。

推薦去看黃佟佟的十萬加文章《五十歲的單身女郎在一起會聊什麼?健康、養老、事業還有性》。如果女性的自然生育能力是五十歲,單身到五十歲沒有生育、不打算生育、也不想領養的女性,在一線大城市已經很多很多了,她們積極地生活,健身、交友、發展事業,擁抱這個對單身女性越來越有利的新共享經濟時代。

人的一生,最後都是要通向死亡,但我們不可能因為有死亡這段路程,就把一生所有的準備就放在“最後”那個階段上。生命的每一段都是有意義的。生兒育女,不但是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也是個體在撫養過程中得到極大回報的過程,是不可替代的生命體驗,有人就從中找出了個體存在的意義,認為“做媽媽或者做爸爸,是我這一生最幸福最驕傲的事情”,但也有人,覺得自己生命的意義可以放在其他方面。我們不能強迫人去生育,也不能強迫去不生育,否則都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

所以,那些一輩子不生育的人,放棄了生育過程所帶來的回報或者幸福感,而選擇了其他他們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那是他們個體的選擇。就我目前看來,他們的幸福感還是很強的,他們比起有子女的人,更注重個體的健康、醫療、經濟保障以及朋友圈的維繫,因為他們知道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們積極地準備著。如果這個社會最基本的信任體制還存在,好的養老保障可以通過政府和市場獲得,這部分人,至少在生命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而活,活的還是比較舒展的。


裴諭新

我最好的初中同學就是這樣的家庭構造,兩個人從結婚以前就商量好了,不要小孩子。

那時候,我們都有點接受不了。認為一個家沒有孩子是不完整的家庭。而且從孝順老人的角度考慮,沒有子嗣是父母也接受不了的事情。

但是,兩個現在結婚都二十多年了。雖然生活中沒有孩子,但是兩個人的小日子也過得不錯。還可以稱得上是挺滋潤。

平時,也不象我們為了家庭、為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忙得焦頭爛額。兩個人平時要是有時間了,休年假的時候還可以外出去旅遊一圈。真的很讓我們這些同學們羨慕。


孟可的思想空間

我的太祖母就是沒有生育過的女人,這個秘密是我長大了以後才知道的。

但這又怎樣呢?

我的老太在那個年代是沒有名字的,只記得別人稱她佔氏。她嫁給我太爺後,遲遲沒有生育,就在她孃家附近抱養了一個兒子,因為對方家有三個兒子,都是吃乾飯的,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能有人領養,也是最好的辦法。

那個被領養的人就是我爺爺,不然現在也不會有我。

記憶中的老太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她總是杵著柺杖,不近不遠地跟隨著我,卻不干涉我,保護著我,給足了我安全感,老太就像我的定心丸。

老太一生勤儉持家,喜愛穿對襟大褂,原本的深藍色,穿到洗得發白,永遠的黑褲子,還有走起路來很慢很慢的小腳,越來越駝的背像煮熟了的蝦,都存在我模糊的記憶裡。

老太的祥和陪我度過了一整個童年,我從未發現我們家和別人家有什麼不一樣。我看到的都是老太對我們的愛,悄無聲息地愛

她會在夏天總拿著一把芭蕉扇,給我送來涼風,為我驅趕蚊蟲。會在冬天裡,腰間繫上一個黑色的大圍裙,圍裙裡有爺爺為他準備好的火球,然後,看到我就讓我把小手伸過去一起取暖,直到火球裡發紅的碳變成了灰色。

我看到的是爺爺對老太的敬重,每次爺爺從外面回來都會叫上一聲"娘"。

吃飯時,總把最好的挾入老太的碗裡。

閒暇時,就坐下來陪著老太嘮嗑。

這樣和諧的家庭氛圍默默地影響著我。有時候有沒有血緣關係,又怎樣呢?只要付出了愛,就值得你去愛。


有書共讀

我是產科醫生,我碰見過一個丁克。那女的快40了,和他老公一直丁克丁了十多年克,丁得好好的,突然有天她老公想生個小孩,她不肯,又做了幾年思想工作後來他老公想了壞辦法懷上了,她要打掉她老公一直勸她,給了好多承諾。她臨生之前和我說“醫生,我老公答應我了,只要我生這個小孩,生了都是他來照顧,我不想餵奶都可以”,結果做了剖宮產出來小孩肺炎轉了新生兒科,她天天擠奶送去,每到探視時間必去探視,臨出院了我給她傷口拆線,她和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兒子”,我笑問她不是生了小孩不用她管麼?生下來就進了溫箱也沒多少感情吧?她說“醫生,我兒子生下來以後我突然就想通了,我覺得我兒子牽動著我所有的喜怒哀樂,我挺後悔沒有早生的,我也能理解我老公為何總要我生小孩了。”


傻妞一枚朦


他是我舅家老表,懂陰陽,會算命看地氣。身材魁梧,高高大大,走江湖,講義氣,年輕的時候身邊經常有一群狐朋狗友,喜抱打不平,附近村莊無人敢惹。亂世估計是英雄,說不定能混個王侯將相。


八十年代還是鐮刀割麥,我家沒有勞力,經常喊他幫忙,他單身,當仁不讓。那一次來竟然帶了一個啞巴女人,個子不高,披肩發,皮膚白淨,半路啞巴,人看著一點不憨。見人一面笑,幹活很麻利。我媽非常喜歡。問老表,這個是不是定下了。老表說:“懷孕四個月了,啞巴我不想要。”。我媽罵他罪孽,懷孕了還不想要。於是,他轉過身去,一腳把正在綁麥的啞巴踹倒在地,讓她立即滾蛋。啞巴不留神,一屁股栽倒沙地裡,起來後看見老表指著她罵,不知道做錯了什麼,很無助很恐懼地望著我母親,我媽急忙上去拉起啞巴,老表不依不饒,還要打啞巴,攆啞巴立即滾蛋。我媽大罵老表混蛋。麥也不割了,回家吃飯。老表不讓啞巴一起吃飯,說是立即送回去,不回就把她打美。這個可憐的啞巴不知道怎麼會看上我老表,除了一副男人的花架子 一無所有。竟然願意死心塌地跟著他。最終結果是,孃家人知道啞巴天天捱打,打的很慘後,讓她兄弟拉著拉車把她拉回去,因為她已經懷孕八個月了。回去後,19歲的啞巴嫁給了一個40歲的喪偶男人,結婚一個月就生了一對兒龍鳳胎。


老表又在外地領了一個媳婦,媳婦高高大大,能說會道,左鄰右舍處的也不錯,但是不久,河北某縣二十多個人連同當地派出所來接這個女人,說是老表拐了人家的女人,派出所要把老表拷走,他們村裡人不願意了,他們王村有一千多人,都聚過來,要砸了警車,警察也有點害怕,找個臺階,派出所讓女人出來說是不是拐走的。女人說是自己自願跟他走的。來的二十多個前夫村民把她背上,拿著刀強行揹走。村民看把老表放了,都散了。畢竟人家有結婚證,拐人家老婆與理不通。

一天到我家混飯,母親又說起了他的婚事,告訴他不能再混了,娃子都沒有,老大不小了。老表笑著說:“我不缺女人,想結婚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要娃子幹啥,自己有吃有喝就行了,快快樂樂一輩子比啥都強。”


轉眼四十了,社會流行賺錢為大了,老表在外混吃混喝有點艱難,就回來了,沒有房子住,生產隊讓他看河林,河林邊有生產隊蓋的房子,因為河裡經常淹死人,都怕鬼,不願意住河林裡,老表不怕。鄰村有一個女人家裡養了兩頭牛,天天到老表的河林裡偷草,一天中午又被老表逮住了,下午一點,天氣炎熱,四下無人,孤身男女,於是老表利用小小的權力,和女人苟合了。後來女人就大搖大擺去他們河林割草,又一個月後他們兩人一起消失了。老表再次把有夫之婦拐跑了。鄰村那個可憐的男人過去一直聽說老婆和人鬼混,沒有在意,現在可好,和人私奔了,急忙去派出所報案,然後領著生產隊里人去鬧事,不過老表既無房子也無父母,生產隊也沒有辦法,就不了了之。老表拐了人家老婆後跑到北京打工,女人在北京三院做護工,他在建築隊打小工,幹了幾年賺了一點錢,託人給老婆的前夫說合離婚,願意賠一點錢。那個男人同意了。離婚要求雙方到場,女人回來後,立刻被男人同族抓回去,衣服剝淨,吊在樹上,同族把一根扁擔遞給男人,讓他往死裡打這個不要臉的女人。男人掂起扁擔,走到女人身邊,打了兩下,女人一聲不吭,鄙夷不屑地瞪著他。男人把扁擔扔了,告訴同族,這女人沒救了,同意離婚。兩個兒子都二十多了,都鄙視自己的母親,沒有一個人認她。女人辦了離婚手續和老表正式結婚。

在外面混到五十歲了,也沒有啥前途,就又回家了。老婆早都結紮了,沒有給他生育。有人給他出主意,早先的啞巴老婆有一對兒龍鳳胎,兒子長大了,養父也死了,想辦法領回來。老表動了心,找到那個兒子,和他長得很像,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現在買一個農用車。老表把他約到飯店,準備好好點幾個菜,兒子說:“不必了,有事你說。”。老表就告訴了他的身世,自己才是他的父親,當時他母親改嫁的時候已經懷孕八九個月了,他舅舅可以作證。現在自己有錢,如果他願意回去,給他蓋房子結婚。他兒子說:“不用作證,這些我都知道,我不會認你,希望你理解,我的父親只有一個,他已經死了,希望這是最後一次見面,以後不要聯繫了。”。然後沒有吃飯就走了。老表討了一個沒趣,就死了這條心。

前年,老表患了腦血栓,一條胳臂一條腿殘疾了。老婆忙前忙後伺候。今年九月老婆又患了胃癌,做了胃大切。住在生產隊的房子裡,他本來有點錢,但是胡吃海喝,又放高利貸賠本,現在一無所有,生產隊給他入了五保,加上六十歲以後的養老金,日子也能過,當然,現在已經是村裡最窮的人了。經常來我這兒混點茶葉,混點菸酒,都是自己人,也無所謂,就是老婆有點看不慣他。


秋沅

我也說一個,是我的發小也叫閨蜜。我們都是85後那陣兒計劃育抓得很緊。她上面有個姐姐,本想再生個兒子,誰知一生下來又是個閨女。於是第三天夜裡就把她放在我們村裡一戶沒兒沒女的夫妻家門外。她的養父母一直苦於沒有孩子得了這麼個姑娘自然是千般寵萬般愛。四到找人問怎麼帶小孩,吃的穿的無不精心。從小我們一干小孩就特別羨慕她。後來到十來歲兒親生父母找上門來要相認,因著孩子小養父母堅決的不同意。二十歲那年養父患了癌症不久便去世了,親生父母又上門來,這回剩養母一人也攔不住了再加上她也大了有主意了就相認了。從此更是常來常往更甚者她家有點事親生父母總要來當個家做個主。漸漸的養母沒了話語權。後來找了個對象結了婚,雖說還和養母住在一起但話越來越少了,動不動就口口聲聲說帶著孩子回孃家(親生父母家)。她老公看她對自己養母冷淡自然而然的也熱絡不起來,孩子們看媽媽對奶奶不熱絡也自然而然的疏遠。她養母常在我母親面前哭訴養了個白眼兒狼。作為朋友我也多次勸她對她媽好點兒,畢竟辛辛苦苦拉扯這麼大,養育之恩大於天哪!可她總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母親總說既使自己不能生育也別抱養別人的孩子。其實我想說抱養別人的孩子可以但不能隨便抱養,領養那些可憐的孤兒還是可以的,像我朋友這種情況的還是慎重些吧!


追不上蝸牛的兔子

很久以前我一鄰居,生於民國,老太太是地主家的小姐,老爺爺是她家的長工,倆人相愛後小姐不顧家裡反對毅然跟長工私奔,倆人感情非常好,從沒見他們吵過嘴,老太太不會做家事,不會做飯收拾屋子,都是老爺爺做,老夫妻倆不知道什麼原因一輩子未生育,年紀大了後認了老爺爺的侄子做兒子給養老,並把他從農村弄到城裡頂了老爺爺的職,分了房子成了家有了孩子,因為侄子會來事,在單位當了個不大不小的官,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十多年前,老爺爺去世了,剩下老太太一個人,侄子一家根本對她不聞不問,可憐老太太什麼都不會做,飯都吃不上一口,慢慢還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侄子侄媳便把她反鎖在家裡,想起來了就送碗飯去,沒想起來就讓她餓著,有一天去送飯,發現老太太倒在地上已經渾身冰涼,這就是他們倆老無兒無女的悲涼一生。


米蘭是朵花

在我小的時候,我知道一個一輩子沒有生育的老奶奶。奶奶的老伴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她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守著三間房子,吃五保。她要自己上山打柴,種菜。她的鄰居就是她的侄子,但關係不好。但她跟我家關係不錯,老媽主要是看她老無依靠,可憐。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事情。

其實,奶奶為人很熱情,好客。她最喜歡小孩,我跟著媽媽上她家玩,每次去她總要找些土特產的零食給我吃。媽媽去總要帶些蔬菜或幫她乾點活什麼的 ,她也經常來我家串門聊天或幫忙乾點力能所及的活。我當時極為納悶,奶奶那麼好的人,咋就跟自己的親侄子處理不好關係呢?直到有一天,我才終於明白……

奶奶有次打柴跌傷了腿,臥在床上不能動,我跟媽媽晚上去看她。她突然痛哭流涕,說出了實情。原來,她並不是自己跌傷了腿,而是她侄子推倒了她。一一她家前坪有顆大桂花樹,有人出三仟買,她侄子卻硬說是他家的,她氣憤不過,去理論,就被侄子推倒。

奶奶自那以後,氣急攻心,傷病齊發,身體一天比一天不如。五保戶原本是隊上每戶要出糧食幫她的,人家都給,就是她侄子不給!據說,不和最初的原因就是奶奶講了她侄子的直話,說他愛佔便宜,愛小偷小摸。侄子老羞成怒,加上這次撕破了臉,做得更加絕情了,不來看,不送飯菜給她!

大隊書記和生產隊長,嚴重警告侄子,你不護理,她這棟房子將來歸集體!侄子耍橫,狠狠說,誰敢!?

其實,奶奶的房子就在公路邊,地域非常好。我隔奶奶家並不遠,媽每天叫我送一輪晚飯給她吃。我上初中時,奶奶病得很厲害了,她己經不能下床走了,屎尿全在身上,只有媽媽,偶爾,才會去幫她洗澡。有天,奶奶找來大隊書記,隊長,要寫遺囑,將房子轉給我媽。她侄子聞訊,大怒,衝到她家將所有東西砸了!並揚言,要燒掉她房子,看還敢不敢給別人!……

有天晚上,媽告訴我,奶奶可能不行了,我跟著媽一起去看她。油燈昏暗,在風中搖曳欲滅。她瘦成皮包骨了。我喊聲奶奶,她眼噙淚水,吃力的在床褥下找到一個紅布包,裡面有兩個袁大頭。她說,舊社會跟小姐做丫環,小姐給她的。她將光洋強行塞到我手上說,我留著無用,別告訴人家,好好讀書啊…

第二天黃昏回家,奶奶終於走了,她活得悽慘,去得也悽慘。一生未有生孕,未有後人,真的可憐!九十年代,修公路,奶奶的房子拆了,他侄子拿著她的拆遷款到處賭博,現在據說欠了一庇股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