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弱有哪些症狀?

王裕敏

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且脾與胃互為表裡。脾主升,胃主降。胃主降水谷下行便於消化;脾氣升,才能把營養輸給其他臟腑。脾胃不好的人,身體通常比較虛弱,因為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能轉化成氣血的就更少了,而腎的氣血要靠脾胃供應,所以長期的脾虛就會造成腎虛。

脾臟不好的症狀


1、脾虛洩瀉

症狀: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大便溏瀉,完谷不化,遷延反覆,飲食不振,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舌淡苔白,脈細弱。

2、脾虛出血

症狀:神疲力倦,面白無華,聲低氣短,頭暈,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或便血紫黯,甚則黑色,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3、脾虛嘔吐

症狀:乏力倦怠,飲食不容易消化,易嘔吐,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濡弱。

4、脾虛經閉

症狀: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大便不實,痞滿等症。

5、脾虛帶下

症狀:精神疲倦,面色淡黃,不思飲食,帶下綿綿,量多色白如涕唾或色淡黃,無臭,腰痠腹墜,或便溏、下肢浮腫等。

6、脾虛多涎

症狀:涎多清稀,神疲,面色萎黃。


艾灸調理脾胃: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樞

【灸法】溫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

健脾和胃,有效改善食慾不佳、消化不良、胃脹腹瀉等。

飲食上推薦山藥、紅薯、土豆、白朮、苡仁等,只要是長在地裡深處的都可以健脾。


艾益康艾絨廠

脾主運化,即運轉和消化。主升清布陽。故脾弱之人表現為食少納差,消化不良。脾屬土色黃,故兼有面黃肌瘦的表現。肺主氣司呼吸,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奉養不足則氣短。故動則氣短也是脾弱的表現。多以參芪術草來補脾氣。

脾統血,脾氣虛弱不能統攝血液則血易溢於脈外。崩中漏下,尿血便血或血隨汗出之症多責之以脾。治以人參歸脾丸加減。

脾惡溼,脾虛則易水泛。多表現為眼瞼浮腫。洩瀉便塘者多是脾溼所至!


風過了痕

一般都是脾胃虛弱,但是你只說脾弱,我來解答此題。

脾與胃互為表裡,一為髒,一為腑,兩者同為後天水谷收納,消化,吸收。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治本。

一般來說,都是脾胃同時受損,或虛弱,或氣滯,或溼熱,或血淤等。

但也有脾虛胃不弱的時候,脾的運化吸收功能下降,但是胃的主受納和腐熟水谷功能不差。臨床中表現為雖不思飲食,但食量不小。雖吃的不少,但消化不好。



具體到患者,一般都會有,不思飲食,沒有食慾。食量不小,飲食無味,口淡。
大便鬆散或溏稀,腹中腸鳴,體型消瘦,舌脈也是虛弱之象為主。


中醫隨感

中醫和西醫都有與脾相關的這個概念,但說法有很大的不同。

脾是我們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的功能;還是清除衰老的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脾臟還能儲存一部分血,可以調節我們體循中的血液裡;脾臟還有儲存血小板的功能,與血流中的血小板保持平衡;脾臟還有修復紅細胞的功能,保障紅細胞功能的發揮;最重要的,脾臟發生著重要的免疫功能,摘除脾臟的人,抵抗力會下降。


脾在中醫裡為五臟之一,與胃相表裡。主要功能是主運化,也就是負責營養物質的吸收、轉運和利用;主升清,保證人體的健康狀態;主統血,使血液在脈管裡流通,不會外溢出來。如果脾虛了,脾弱了,人就失去去胃口、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發生浮腫水腫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