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僧智商這麼低,一有個妖精被綁喊救命就去救?

兩個黃狸嗚翠柳

他智商並不低,不僅僅你說的金銀童子和紅孩兒,包括老鼠精也是他執意要救的,關於原因請看我剛寫的這篇文章:

唐僧明明知道黑松林被綁女子是妖精,他出於啥目的堅持要救她?

(楊角風談西遊第170期)

上一期,提到了西遊記中三類女子的下場,包括天神一級,凡人一級和妖精一級。

除了天神一級尚可以跟現代的價值觀相同以外,其餘兩級女子命運相當悲慘,凡人基本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而妖精更是連生命權都被剝奪,從而揭開了西遊記中的一個大偏見!

在比丘國,我們分析的結果就是如來佛祖對唐僧的考驗,有人說不對啊,楊角風你前面寫了好多期分析說西天佛家也有很多黑暗的地方,他們幹嘛要考驗唐僧呢?

其實很簡單啊,舉個例子哦,呂布也會要求他的手下忠誠的……

離開比丘國以後,唐僧師徒再次西行,那麼他們身上有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本期楊角風談西遊:唐僧明明知道黑松林被綁女子是妖精,他出於啥目的堅持要救她?

1、思鄉的唐僧(一)

唐僧西天取經路已經走了大半,經歷了這麼多以後,他也明白一路上的坎坷,有時候也會裝模作樣的顯得自己有辨識危險的能力,比如過了比丘國以後,他們看見了一座高山峻嶺:

三藏心驚,問道:“徒弟,前面高山,有路無路?是必小心!”

唐僧這樣說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孫悟空當然能聽出他的擔憂,不忘挖苦他一番:

師父這話,也不像個走長路的,卻似個公子王孫,坐井觀天之類……

孫悟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師父,別跟我們拽詞了,西天之路你也不是走了一兩天,都十來年了好不?怎麼還說那種王宮大院不出門見世面的人的話?

唐僧不好意思的抓抓頭皮,當然他頭上並沒有頭髮,有種小心思被孫悟空揭穿的感覺,於是才說,其實啊,我是怕這裡有妖怪!

估計這一路上類似的話太多了,連豬八戒都不耐煩了,勸唐僧,咱們這裡離西天如來越來越近了,怎麼可能有妖怪?

唐僧一聽,是啊,小豬豬,你都說過太多西天馬上就到的話啦,可惜總是走不到……

2、思鄉的唐僧(二)

果然,孫悟空說的沒錯,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嘛,等到了高山腳下,一轉身就是轉山的路,唐僧很高興,一路騎馬狂奔……

邊走邊欣賞美景,結果唐僧聽了幾句鳥叫,開始傷感了……

上一次唐僧傷感還是在離開五莊觀不久,即將進入烏雞國的時候。當時的唐僧剛剛吃了人參果,知道自己已經長生不老了,又感慨自己的徒弟們比較厲害,突然就產生了退意,不斷問孫悟空西天何時能到?自己何時能回家?到底為什麼要取經?

而這次唐僧再次想起了家鄉,再次詢問徒弟們:

又起思鄉之念,兜馬叫道:“徒弟!我自天牌傳旨意,錦屏風下領關文……行盡巫山峰十二,何時對子見當今?”

唐僧就是性情中人,聽了幾聲鳥叫,就想起了自己的唐王,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卻想不起自己為什麼非要取經,還好此時的孫悟空不忘點醒他:

行者道:“師父,你常以思鄉為念,全不似個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憂……”

孫悟空這句話說過好多次了,你唐僧敢回去?真是小命不要了?

唐僧只能嘆口氣:

徒弟,雖然說得有理,但不知西天路還在那裡哩!

唐僧的這句話其實是話中有話的,這是啥意思呢?

3、開悟的唐僧(一)

經歷過很多事情以後,唐僧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關於佛家的因果報應之說。

比如烏雞國國王遭報應,是因為他曾經怠慢和尚;朱紫國國王遭報應,是因為他曾經射傷孔雀孩子;獅駝國全國人民遭報應,這個……唐僧想了很久,最後研究了好久如來佛祖的話,才算明白,如來佛祖說孔雀性惡,曾經吞了佛祖,最後尚饒她性命,還奉為佛母!而大鵬鳥跟孔雀都是鳳凰所生,所以也惡,孔雀吃了佛祖尚能原諒,那麼大鵬鳥吃一國百姓,應該不叫什麼事。

唐僧每每想到這裡,就不住的心顫,再聯想到通天河自己不顧百姓執意要西去,很有可能會被佛祖記下一筆。

想累了,就得歇息一下,於是孫悟空去化齋,其餘人馬就地休息,就在休息的空,傳來了一個聲音:

忽聽得嚶嚶的叫聲“救人”。三藏大驚道:“善哉!善哉!這等深林裡,有甚麼人叫?”

唐僧此時的心情是非常猶豫的,從幾個表現就可以看出來:

長老立定腳,問他一句道……長老實不敢近前,又開口問道……

也就是說唐僧雖然心裡想著救人,可是理智告訴他,這個女子是有問題的,既然有問題,那就不能近前,先喊徒弟們過來看看:

叫道:“徒弟。”

4、開悟的唐僧(二)

其實女子的話中全是漏洞,唐僧也經歷了這麼多,他心裡是明白的很,按照美女的說法,是強盜都想娶她,但是由於都想娶她,而只有她一個,沒辦法,強盜只能把她埋在這裡自生自滅了……

這個理由太牽強了,有這樣美色的女子,只要有一個強盜回來了,也就不會有五天五夜不吃不喝的悲慘經歷了。

所以,等孫悟空說出她是妖怪以後,聯想到曾經被白骨精欺騙,曾經被紅孩兒欺騙,唐僧也就明白了:

三藏道:“也罷,也罷,八戒啊,你師兄常時也看得不差,既這等說,不要管他,我們去罷。”

也就是說唐僧是知道她是妖精的,大家也就都離開了,可是為什麼唐僧後來又回來了呢?

其實就是因為那個女子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刺痛了唐僧的心:

他叫道:“師父啊,你放著活人的性命還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經?”

這句話刺痛了唐僧的心,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就像小氣的人最怕別人說他小氣,窮光蛋最怕別人罵他窮,往往這麼一說,他反而要打腫臉充胖子……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條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剛才提到唐僧說的那句話“但不知西天路還在那裡哩!”

這句話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西天無處不在,時刻在考驗著唐僧,一旦走錯一步,可能就是毀滅性的結果。

尤其是經歷過比丘國以後,唐僧在見到壽星的那一刻起才突然明白了,畢竟當年唐僧轉世就是壽星一手安排的。唐僧終於明白了,比丘國原來是一場考驗,就是考他有沒有一顆度人之心,有沒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覺悟?可惜他沒有,他退縮了,他不肯拿自己的一顆心換1111顆小孩心。

唐僧必須得救她,他已經做錯了兩次選擇了,一次是通天河他執意西去,一次就是比丘國他不願救1111名小孩命,這次的女子,他根本拿不準是不是又是佛祖來考驗他呢?有了再一再二,可不能再三再四啊!

所以,唐僧明明知道她是妖精,卻還要救她,一方面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死不了,再有就是自己突然開悟了,不能再犯錯了!

那麼唐僧救了女子以後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他為什麼要託孫悟空給唐王寫信呢?他的大病三日真的是如了佛祖設計的嗎?關於這些疑問,我們下回再講!

前情回顧:為什麼西遊記中美麗又無辜的比丘國王后必須得死?

這就是唐僧,一個變化多端的人,其實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關於這件事,我後面會講的!


楊角風發作

為什麼我認為唐僧的智商高呢?

咱們分析一下,首先看看妖怪的說謊水平。無論是白骨精,還是黃袍怪,還是金角銀角,他們平時就靠吃人天天想法子騙人,加上實戰經驗豐富,可以說是說謊張口就來。

可是被騙一次行,騙兩次也好,可是老唐是一直是上當受騙,騙來騙去咱們也就發現,老是那麼兩三出,但是老唐為什麼還是被騙呢?上當的為什麼總是人家老唐。

請問唐僧除了上當還有別的選擇嗎?

人家是妖精啊,老唐可是凡人,人家能騰雲駕霧,翻雲覆雨,我信了,結果被抓,可是我不信,照樣被抓。倒不如我看看他怎麼演,反正裝傻充愣我都習慣了。

再說了,四聖試禪心,還不長心啊,說不準以後碰見個人是那個神仙大佬變得。得罪了怎麼辦,被人誤解自己沒有善心怎麼辦,我還取什麼經,普度什麼眾生,前途怎麼辦。


如果這一點想明白了,這不是人家老唐傻,這是人家的處世原則,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悟空不要著急,人家可是大唐國家一級演員,人民藝術家,沒看見正在飆戲嗎?

所以唐僧總是上當,不是智商低,那是有人家自己的打算。


科院果曉苒zxr

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唐僧他們西去取經的原由是什麼?那就是為了普渡眾生。那就算對方是個妖精,那也是他渡的對象。所以唐僧才不管對方誰,先救了再說。這也是他為什麼為那來路不明的白骨精,而趕跑了孫悟空。

有很多人都說唐僧在西去取經的團隊裡,最沒有用的人了。他總是為不斷製造麻煩,害得孫悟空每次都得費盡渾身解數去救他。

那其實這就是唐僧作用所在啊。我們看當唐僧他們因為沒有歷經八十一難,而被如來故意捉弄了一次。那這裡就說明了,唐僧他們必須得打足怪才能升級。那只有辛苦沒有任何法力而渾身是寶的唐僧去吸引那些妖怪了,這樣孫悟空才有怪打,才能為自己團隊增加業績。不然沒法完成指標,就取不到真經啊。

大家再看路上的那些妖怪,除了少數幾個是不長眼的野路子妖怪,其他都是有背景的。他們能不知道唐僧是如來的特派員?不知道那孫悟空法力大?那為什麼還膽敢冒生命危險來劫唐僧呢?顯而易見,這些妖怪是故意安排的群眾演員,有唐僧肉來吸引妖怪,還不一定能成功引出妖怪,畢竟不怕死的妖怪不多,所以天上的神仙們就各派出一些群眾演員,以幫助西去取經團隊完成打怪指標。

而且,有三個徒弟在,特別是孫悟空的能力,唐僧那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那救人即能顯得我佛慈悲為懷,而又不必擔心自己的安危,必竟每次唐僧不都是完好無損的被救了嗎?那這種既顯得自己高大上,又危險係數低的事,唐僧為什麼要拒絕呢?


悅讀會

唐僧不是智商低,他若智商低在大唐怎能做到高僧呢?他經通小乘教法受太宗賞識,在大唐佛教中輩份可能不高但地位絕對高,如明星般受眾信徒追捧。被佛祖指定為取經人,所以他的智商是很高的。至於在取經路上屢屢被妖怪欺騙那是他第一:他是凡人不識妖精的變化欺詐,第二就是他偉大的佛心,就算知道對方是妖精他也會去救。孫悟空這個石猴就是妖精被壓五指山求唐僧救他,唐僧毫不猶豫救了他。而且碌碌續續收了三個妖精為徒(雖然他們以前都是仙但此時都是妖)和一條龍做腳力。孫悟空開始的時候妖性未滅魔性未改,不管是人是妖只要防礙到他一律打殺。但唐僧不這樣看,他認為不管是人還是妖他們都是一條生命不因他們犯了錯就殺死他們應該用真心去打動他們用真經去教化他們。在他的教導下悟空也成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