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唐宋兩朝皇帝都很熱衷,朱元璋卻死活不肯,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說到古代的紀年方式,我們一定會想起“年號”,但其背後折射的政治制度變遷卻鮮有人知。古代帝王們用“年號”以紀年,起初源於西周時期的“共和執政”(共和為當時年號),但此後並未延續使用。漢武帝登基時定年號為“建元”,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號,這一傳統從此延續兩千多年。除了中原政權外,日本、越南、新羅、吐蕃、大理等也都加以效仿。

此事唐宋兩朝皇帝都很熱衷,朱元璋卻死活不肯,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漢武帝劉徹劇照

在這漫長的時光中,人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皇帝終生只用一個年號,有的皇帝卻一兩年就改一個年號——比如南北朝與唐宋。不僅數量多,還具有濃厚的奇葩色彩。比如梁武帝蕭衍的年號,有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等,倘若在位時間再長一些,估計還能弄出個“方大同”。

其中武則天的年號之多令人咋舌——依次為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多達17個,前面幾個還引經據典,後面則越起越俗,個人崇拜之風越來越濃。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明清兩朝皇帝在位期間基本只用一個年號(明英宗、皇太極除外),這種變化是如何產生的呢?

此事唐宋兩朝皇帝都很熱衷,朱元璋卻死活不肯,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這一切要歸功於明太祖朱元璋起了一個好頭——不封禪、不受尊號、不受祥瑞,這種做法大大消滅了皇帝想要改元的慾望。關於第一點不封禪。儒家認為新皇登基應當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因而漢武帝、唐高宗、武則天、宋真宗這類改元狂人深受其影響。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後,再沒有一個皇帝封禪,縱使皇帝出巡經過泰山也只是祭祀並不封禪。至於改正朔、易服色,在唐代以後由於兵荒馬亂,統治者也就沒心思去折騰了。

其次是不受尊號。唐朝之前早有皇帝受尊號的先例,而該制度在唐代真正形成、在宋朝達到頂峰,比如大名鼎鼎的“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尊號)。在明朝,朱元璋率先提出不受尊號,只保留死後的諡號。至於清朝,入關之前皇帝們接受尊號,入關之後也不再受,比如大臣曾四次為康熙上尊號但都遭到拒絕,就連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在這點上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當然,我們要明確一點,“十全老人”“古稀天子”之類的稱呼純屬他自娛自樂,並非是正式尊號。

此事唐宋兩朝皇帝都很熱衷,朱元璋卻死活不肯,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古代常見祥瑞——仙鶴

最後是不受祥瑞。在過去,祥瑞多種多樣、真假混摻,比如形狀怪異的雲彩、渾身透白的兔子、美麗的靈芝、閃著紅色光芒的石頭、誰都看不懂的天書、樹上形狀不同的樹葉、水裡亂蹦的小魚,凡是能和“不尋常”扯上關係的東西,都能被附會成所謂的“祥瑞”。由於祥瑞是上天對皇帝的褒揚之物,所以皇帝在接受群臣進獻祥瑞之後會舉行隆重的改元儀式。比如宋真宗趙恆,曾接連改的三個年號(大中祥符、天禧、乾興),正是他在迷信祥瑞之後,極度熱衷封禪、改元的產物。

明太祖接受先帝前輩的教訓,堅決不接受祥瑞,後代君主即使有受祥瑞的,也只是屬於自娛自樂的範疇,再沒有昭告天下、改元封禪的大陣仗。當皇帝真正做到不封禪、不受尊號、不受祥瑞,便沒有改元的動機了,這是最直接的原因。往深層次裡剖析,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儒家思想發展和皇帝制度的不斷演進,統治者們的合法性和權威不再需要通過封禪、上尊號、進獻祥瑞這些方式來實現了。

此事唐宋兩朝皇帝都很熱衷,朱元璋卻死活不肯,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南北朝百官封禪場景塑像

封禪原本是儒家政治文化裡非常有存在感的一個一部分,隨著宋代理學的興起,儒家逐步傾向於道德哲學、修身養性,帝王的道德品質成為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封禪的存在意義越來越弱。連封禪儀式都日趨衰亡,接受祥瑞自然也就隨之消失了。清朝入關前曾因得到蒙古的傳國璽而慶賀改元,入關之後發現漢人壓根不把這個當回事,從此也就不再因重大事件改元了。

對於“不受尊號”,其背後折射的歷史進程也很好理解。明、清兩朝都是高度成熟的中央集權體制,皇帝地位比以往更加至高無上,死後諡號多達二十餘字,因此在世時已經沒必要再受尊號。當然,這也與康熙皇帝本身的性格有關,要不是他謙虛沒受尊號,後世皇帝說不定也會有樣學樣。不過退一步來說,即使眾人受了尊號也不會再改元,因為尊號對皇帝而言已經不再那麼重要。

此事唐宋兩朝皇帝都很熱衷,朱元璋卻死活不肯,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康熙皇帝讀書像

唐宋時期的皇帝們之所以頻繁改元,恰恰是因為皇帝制度在這一時期發生劇烈轉折——從君主專制轉向君主獨裁。二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專制君主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獨裁君主則成為一個國家機關。專制君主的權力高度集中在個人手中,所以極其容易被推翻或喪失權威、淪為傀儡;獨裁君主的權力則是制度化、深入人心的,即使是個未滿月的孩子或有智力缺陷,皇權也不會旁落。因此當古代中國完成這一制度的轉型之後,自然也就不需要通過改元來強化統治的合法性了。

參考文獻:

《中國曆代年號考》《國史大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