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你有多久沒讀書了?當代的人們總是拿著被各種社交軟件佔據的手機,已經很久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的讀一本書了。

央視推出了一部紀錄片《書迷》,獻給每一個愛書的人,也是給了真正熱愛文化熱愛生活真正有情懷的人一個心靈慰藉。豆瓣評分8.5分。上映時間是4月23日讀書日當天,全片共4集,每集25分鐘,用100分鐘的時間講述了關於書的故事。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隨著電子書越來越方便,有人會問,紙質書會不會消失?電子書無疑是大勢所趨,攜帶方便,信息全面,相比較下紙質書顯得又重又貴,可是人易老,書常青。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第一篇《一本書的誕生》。朱贏椿,學國畫出身的書籍設計師,他的設計“不裁”入選「2006年中國最美圖書」,次年獲得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銅獎。他的設計天馬行空,在不同的作品裡嘗試不同的形式,他的作品生機勃勃,美不勝收,設計師朱贏椿就在用他的方式讓更多人愛上紙質書。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他的作品《不裁》,書的紙張是相連的,人們必須裁掉一頁才能看下一頁,讀完整本書,紙邊的毛邊給人一種原始的粗礪的美感。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朱贏椿的圖文作品《蟲子旁》獲得了2017年「世界最美的書」銀獎,並被大英圖書館永久收藏。他將蟲子身上蘸上墨,放在白紙上讓它爬,留下的軌跡就是蟲字,蟲子這一個字需要三四個小時,生動逼真,勾起讀者的好奇心。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平如美棠》用一幅幅小畫來表現饒平如和亡妻的一路走來的歷程,書裡的配圖都是饒老先生自己畫的。這是一本溫和的書,儘管它長得耀目和喜慶。朱贏椿按照饒平如老先生的要求,力求書如其人之感,所以當時朱贏椿特地去饒老先生家拜訪,與老先生也成為忘年之交。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這本書一問世就收貨了無數的感動,這個飽含深情的回憶錄在法國亞馬遜網站上獲得過“中國”分類的銷量頭名,這本書從內容到設計都是用心之作。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懼遠行,也不曾憂慮悠長歲月,現在卻從未如此真切過地思慮起將來。”——《平如美棠》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第二篇《書店風景》。曾經許多書迷都會有一個開書店的夢想,可是在這個網店興起的時代,書店似乎已經被許多人漸漸遺忘,就在今年年初,上海最後一家季風書園關閉,傳統書店的衰微的勢頭愈加難以忽視,人們不禁感嘆,電子書真的要取代紙質書嗎?昆明的麥田書店,南京的先鋒書店,北京的模範書局,都該何去何從?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第三篇《淘書迷的地圖》。“每次淘書,我都覺得是在豔遇。”有一群人不滿足新的出版物,而對舊書著迷。為了心儀的書,他們不惜起早摸黑到二手書市場,只為了能爭分奪秒的找到一本絕版的好書。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北京潘家園的鬼市,古舊書交易市場,凌晨就開始活躍,淘書人在這裡尋找著自己的心頭好,為了書可以一擲千金,熱愛舊書中塵封的歷史感。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第四篇《販書記》。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總有一些舊書會被丟棄和遺忘,當然也會有一群人,他們改變著舊書的命運,舊書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這群人靠販賣二手書為生,他們可能沒有太多的知識,靠著舊書養家餬口,但是正是他們的存在,可以讓舊書物盡其用,找到適合它的主人,對於淘書人來說,每一次淘書就像是一場豔遇。

豆瓣8.5,這檔紀錄片讓我感受到了文學的光

讀書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是一輩子的事,但是很多人都已經把個習慣丟棄了,根據資料統計,2016年,中國人均讀書近8本;到了2017年,人均讀書已不到1本。希望看了這部紀錄片,可以與書為友,找到讀書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