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阿華的副炮性能如何?

專守防衛大野驢

依阿華級戰列艦的副炮採用Mk12型127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艦炮,安裝在Mk28式雙聯裝炮塔內。該型火炮在二戰期間的美國海軍各類作戰艦艇中均得到廣泛應用。Mk12型127毫米艦炮於1934年定型,炮口初速792米/秒,膛壓2790千克/平方釐米,最大射程15.8千米,對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發/分,俯仰範圍-15°~+85°。配用彈種包括:榴彈、穿甲彈、普通高射炮彈、無線電近炸引信高射炮彈、照明彈、人員殺傷彈等。其中無線電近炸引信高射炮彈是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發明之一,美國於1943年1月率先投入使用,徹底改變了高射炮彈的命中機制,成倍地提高了命中率。由於受當時工藝水平限制,該引信的體積較大,只能裝備大口徑高射炮。而且,這種引信是當時美國的最高軍事機密之一。美方為了防止敵方拾獲未爆炸的炮彈從而仿製該引信,最初也只允許海軍水面艦艇使用,於是Mk12式艦炮就成了新型引信的首批受益者。

依阿華級戰列艦的Mk28式雙聯裝炮塔在每舷的中央部,第一水平甲板上安裝了兩座,第二水平甲板上安裝了三座,兩舷共安裝10座,由於安裝的位置較高,在風浪較大時也能正常射擊。此外,為了提高副炮的射擊精度,依阿華級戰列艦共裝有四座Mk37式指揮儀。這種指揮儀裝有光學瞄準具和Mk12式雷達(二戰末期換裝為Mk22和Mk32式雷達)。

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02年第5期。


兵器

衣阿華級副炮是Mark12型5英寸(127毫米)L/38(38倍徑)高平兩用炮。該炮是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應用最廣泛的中口火炮,也是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服役數量最大的火炮之一,廣泛用於戰列艦,巡洋艦的副炮,和艦隊驅逐艦主炮,以及航空母艦,大型輔助艦的防空炮。



Mark12型5英寸高平兩用炮是在美國海軍原有的5英寸51倍徑平射炮和5英寸25倍徑高炮基礎上研製的,早期51倍徑平射炮初速高,彈道性能好,但是身管長,炮身重,轉動慣量大,不適用需要快速反應的防空作戰;而5英寸25倍徑高炮身管短,炮身輕,反應速度快,但是初速低,彈道性能不適合水面炮戰,所以美國海軍在設計新型高平兩用炮的時候,很可能採取了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將這兩種火炮的倍徑進行算術平均,(51+25)/2=38,將新炮倍徑定為38倍徑,以求取得一個比較均衡的性能,沒想到這種簡單粗暴卻催生了二戰期間最為成功的中口徑艦炮。

衣阿華級的Mark28mod2炮塔是所有型號中最重的


5"L/38Mark12型艦炮身管長190英寸(約4.83米),全炮重1810千克(相比之下5英寸51倍徑平射炮重量根據型號不同在4.9-5.2噸之間),採用黃銅藥筒的分裝彈,彈重24-25千克,黃銅藥筒重5.6千克,全裝藥為7千克無煙發射藥或無焰發射藥,全裝藥炮口初速約790米/秒,減裝藥為1.6千克發射藥,炮口初速366米/秒,主要用於對岸轟擊時需要迫擊炮式彎曲彈道的場合。火炮俯仰角可達-15°到+85°,設計射速15發/分,但是最大爆發射速可達22發/分。衣阿華級使用的Mark28Mod2型雙聯炮塔是該炮配用炮塔中最重的,全重達77.4噸(其他戰列艦的雙聯炮塔為Mark28Mod0型,重70.9噸,早期驅逐艦配用的Mark22雙聯炮塔不過34.1噸,後期包括亞特蘭大級防空巡洋艦使用的Mark38Mod0雙聯炮塔也就43.4噸)。

法拉格特級驅逐艦是第一個安裝5英寸Mark12的

Mark12型5英寸高平兩用炮被廣泛安裝在1934年以後建造的各種戰艦上,戰列艦包括北卡羅來納級,南達科他級和衣阿華級,大型巡洋艦阿拉斯加級,重巡洋艦威奇塔級,巴爾的摩級和得梅因級,輕巡洋艦布魯克林/聖路易斯級(部分配備),克利夫蘭/法戈級,亞特蘭大/朱諾級(主炮),航空母艦約克城級,胡蜂級,埃塞克斯級,護航航母博格級,卡薩布蘭卡級,科芒斯曼特灣級,驅逐艦法拉格特級,波特級,馬漢級,格里德利級,巴格里級,索莫斯級,本漢級,西姆斯級,本森級,格里弗斯級,弗萊徹級,薩姆納-基林級。另外很多輔助船也用該炮作為自衛武器,珍珠港受重創的老艦在維修時也有用該炮替換原有5英寸L/51副炮和5英寸L/25高炮的,例如西弗吉尼亞號。

西弗吉尼亞號在珍珠港後的維修中用Mark12替換了所有原有5英寸副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