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吃了油雞飯

週五下午四點,我走過墨爾本市中心的一條街道,發現曾經路過無數次的,號稱“史上最便宜”米其林一星餐館的墨爾本分店竟然沒人排隊。這個發現讓我驚喜萬分,雖然我根本不餓,但還是決定抓住機會去吃一份大名鼎鼎的油雞飯。

我去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吃了油雞飯

(滿眼中文以為又回到了國內)

如今的墨爾本市中心,早就成為了華人的天下。走過這裡的幾條主街,滿眼都是不同菜系的中餐館,從川味火鍋到東北燒烤,從西北牛肉麵到青島黃燜雞,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暇接。但因為這裡是最早一批移民落腳的地方,他們又多來自廣東及香港、海南等地,所以中餐仍舊以粵菜作為主打,隨便走進一家餐廳,除了點心、海鮮等經典菜餚外,還能發現一道叫做“海南雞飯”的菜。

海南雞飯起源於中國海南的文昌市,當地人用做白斬雞的做法制成,被稱為“文昌雞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隨著海南籍華人的大規模移民,這道菜就被傳入了馬來西亞、印尼一些東南亞國家。這種雞飯在馬來西亞尤其受歡迎,在大大小小的餐廳甚至街邊小攤都可以看到。經過多年移民的演繹,雖然這道菜在做法和口感上離白斬雞越來越遠,變得愈加本土化,但是在菜名上仍舊保留了它的“籍貫地”,想必這種叫法可以治癒移民們的思鄉之情吧。

我去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吃了油雞飯

(正宗海南雞飯)

海南雞飯正統的做法可是相當複雜,一共分為四個步驟:

首先,雞要選上好的海南文昌雞,把洗淨的整隻雞放入鍋中,加入涼水、大蔥、薑片和料酒,大火煮開,隨後撇去浮沫,再放上少許鹽調味,馬上蓋好鍋蓋,關火。20分鐘後取出,用水衝,直到雞肉徹底涼透為止,再放入冰水中浸泡,至雞皮繃緊。

其次就是炒雞油的步驟,炒鍋開小火,放入雞油,直炒到雞油呈液體狀,再放入大米和蔥薑蒜,炒出香味。

再次,把剛才燉好的雞湯倒入炒好的米飯中,再用電飯煲蒸熟,去掉蔥薑蒜。

最後就是製作雞飯的調料,把洋蔥、紅辣椒和姜分別切成末狀,再加上用壓蒜器壓好的蒜蓉,最後調入鹽和新鮮檸檬汁,澆上一勺雞湯,蘸料就算做好了。

吃的時候,一碗清澈的雞湯、一份浸了雞油的米飯,一碟味道濃郁的蘸料,再配上一盤簡單的炒青菜,就有了這份營養豐盛、口感豐腴的海南雞飯。

我去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吃了油雞飯

(《海南雞飯》電影海報)

如果說海南雞飯已經深入到每一個華人的骨頭和血液中,也許並不誇張。香港導演畢國智在2004年拍過一部名為《海南雞飯》的電影,張艾嘉在片中飾演一名經營著海南雞飯餐館的老闆娘,雖然餐館生意興隆,但是三個兒子都為同性戀則讓母親苦惱不已。

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太出色,但是很喜歡導演“鴨飯”的構思。

在影片中,保守、傳統的母親代表了海南雞飯,而同性婚姻則用杜撰出來的海南鴨飯來做隱喻,鴨飯的出現意味著傳統觀念的革新——起初母親固執地嘗試“掰直”小兒子,後來發現只要一家人能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即便是海南鴨飯也是美味的。皆大歡喜的結局讓觀影者為這家人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感受出了海南雞飯在華人移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我去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吃了油雞飯

(可以選擇的種類並不多)

墨爾本這家一星餐館的分店自然沒有電影裡杜撰出來的鴨飯。當我推門進去後,發現它還是顛覆了“米其林”在我心中高大上的形象:首先,這家餐館的整體風格非常簡單,白牆、白熾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放盡可能多的餐桌、餐椅;再從自助排隊點餐到使用塑料餐盤到自助服務,都給人一種快餐店的即視感;看菜單,可選的種類也並不多,雞飯/面、叉燒飯/面、燒肉飯/面這三大類作為主打,另外還有三種簡單的素菜作為補充:白灼油菜、炒豆芽和泰式豆腐。

我去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吃了油雞飯

(廚師兼老闆陳師傅)

牆上掛著老闆陳了凡的照片和簡介,陳了凡在1989年曾經師從一名香港廚師學習製作雞飯,後移民新加坡,隨後他發現這道菜其實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於是在海南雞飯的基礎上,陳師傅進行了改良和創新,同時還融入了粵菜的做法。陳師傅不怕吃苦,從路邊攤幹起,一干就是30年,直到2016年他被米其林發佈的《新加坡美食指南》,授予一星榮譽稱號,隨後名聲大噪。

他的雞飯也從路邊小攤正式“登堂入室”,陳師傅先是創立了品牌,又開設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餐館。也因為米其林的加持,來光顧的遊客趨之若鶩,經常排上3小時才能吃到。

隨後,陳師傅野心勃勃地決定把他的美食帶到全世界。所以就有了這家於2017年11月開張的墨爾本分店。

看完了老闆的簡單介紹,我也來到了點餐處。我點了經典的油雞飯外加白灼油菜,價格一共為12澳幣(約合人民幣60元)。等我成功取到餐後,才注意到它和傳統意義的海南雞飯的確有區別。首先,雞肉明顯被滷過了,從雞皮的顏色就可以看出;其次,普通的米飯上被澆了些許滷汁,用來增加口感;最後,不提供海南雞飯常見的醬料,在右側的服務檯上,擺放著醬油、虎皮尖椒和泰式酸辣醬,供客人自取。

我去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吃了油雞飯

(這就是被評為米其林一星的油雞飯,價格為6.8澳幣,約合人民幣34元)

找到位子坐下後,我迫不及待,用塑料餐勺和一次性筷子盛了一口混合著湯汁的雞肉和米飯送入口中,味道中規中矩,沒什麼毛病但也沒什麼驚喜,僅此而已。我有點失望,隨後又想到雖然是分店,但畢竟有榮譽擺在那裡,味道應該也不會有天壤之別,是不是今天廚師發揮得不太好,所以味道和傳說中有區別?

要知道米其林公司會有一批經過篩選的專業“美食密探”前往餐廳評判,他們被稱作監察員。監察員每去一家餐廳或酒店進行評判,都需要隱瞞身份,悄悄潛入住宿和品評,為保證結果的公正性,這些監察員不得接受任何賄賂。他們需要參考的評分項目包括餐廳的食物(60%)、用餐環境(20%)、服務(10%)和酒的搭配(10%)。

我拿起手機,點開google地圖,找到這家餐廳,想看看其他食客的想法。雖然這家分店開業只有短暫的3個月,但評價已達到399條之多,平均打分只有令人洩氣的3.2分(滿分為5分),打1星和4星的比例基本相同。評價圍繞在價高、量少、味道平平、沒有服務可言;甚至還有食客在打包的雞飯裡發現蒼蠅,開車回去和店家理論,店家拒絕承認和道歉這種事情發生。

我去史上最便宜的米其林吃了油雞飯

(量太小,回家又做了一份番茄迷迭香烤雞翅解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