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和劉伯溫誰對朱元璋一統天下的功勞最大?

風輕TT雲淡

這是個悲傷的話題,因為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和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他們之間的關係,其實一直不對付。

比如劉伯溫實際上就是被淮西集團的胡惟庸暗算致死的,雖然很難說背後有沒有朱元璋的關係。

言歸正傳,李善長和劉伯溫,誰的功勞更大些呢?當然是朱元璋自己。當然這是個廢話,但是明朝建立的最大的功臣的確是朱元璋自己,因為朱元璋是歷史為數不多能征善戰的帝王。這一點跟劉邦截然不同。

所以李善長和劉伯溫只能說是低配版的蕭何和張良,尤其是劉伯溫的確曾經被朱元璋稱之為“吾之子房”。

不過李善長跟蕭何一樣,就跟朱元璋創業了,而且提出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其實對於李善長,朱元璋也曾經說過:“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很多人肯定以為劉伯溫的功勞比李善長的大,可是李善長其實是朱元璋欽定的丞相,封賞實際上比劉伯溫高。在1370年大封功臣的名單中原來根本就沒有劉伯溫的名字,而是直到封賞完畢後的二十天,才勉強的給劉伯溫封了個伯爵。

當然這麼做可能是為了平衡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關係。畢竟彼時,淮西集團一直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而這種信任一直也是相對的,因為在除掉浙東集團,劉伯溫去世不久後,淮西集團的李善長、胡惟庸也徹底覆滅了。

至少,對於劉伯溫而言,還留個美名,對於李善長、胡惟庸可就沒那麼好運氣了。所以不管誰的功勞大,最終他們都是朱元璋利用的棋子。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李善長和劉伯溫都是明朝開國元勳,要論他倆誰對朱元璋統一天下的功勞最大,先來看看他們的生平事蹟和所做貢獻。

朱元璋平定滁州時,李善長就已加入起義軍,朱元璋命其負責糧餉籌措,物資供應,是朱元璋的“善財童子”,並參與重大事務的討論與決策。朱元璋非常信任李善長,自己領兵出征時,李善長留守後方,軍民和睦,調度有方。當朱元璋問天下如何才能平定時,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豁達大度,知人善任成就帝王之業的故事,建議朱元璋效法劉邦,被朱元璋盛讚言之有理。明朝建立以後,李善長任左丞相,宣國公,後來又加封左柱國,太師,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欽賜免死鐵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朱元璋對他的評價很高,將他比作漢代名相蕭何。

劉伯溫是元朝進士,善於謀略,做過元朝官吏,因對天下大勢極度失望,遂帶領家人隱居故鄉處州青田(今浙江溫州)。朱元璋攻佔集慶(今南京)後,禮聘各路英才,將劉伯溫請至軍中,參與謀劃。他提出對各路起義軍採取各個擊破,避免兩線作戰的策略被朱元璋採納,制定先攻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的戰略部署,為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朝建立以後,劉伯溫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誠意伯,年祿二百四十石。

兩相比較,李善長的功勞明顯大於劉伯溫,但在民間卻對劉伯溫推崇備至,認為他神機妙算,把他與諸葛亮相提並論: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這其實是把劉伯溫的功績過度神話的結果。

歷史茶坊,解密歷史,暢談奇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
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歷史茶坊

李善長和劉伯溫之於朱元璋,有點類似蕭何、張良之於劉邦。


一個是管後勤的調度,一個是出主意的軍師。
劉伯溫算是一個
電影了的軍師,在戰術戰略方面對朱元璋的幫助很大,在後世人眼中,是一個堪比《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人物,和西漢的張良也有得一拼,都是戰略戰術上的大師


而李善長,則是個後勤方面的人才,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足以見後勤補給在軍事行動中的重要程度。李善長在這方面和蕭何一樣,都善於調度。

至於誰的功勞大,我個人還是偏於五五開吧,畢竟二者在朱元璋成功之路上都是重要的男人!


白雀寺蘭玉

統一天下,需要的是各方面的配合,內政、外交、軍事、謀略、物資、人心、天時、地利等等。

而所謂的開國皇帝,是能把這許許多多方方面面整合到一起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自比漢高祖,以這個角度看,李善長即蕭何,劉伯溫即張良。朱元璋也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當初漢高祖平定天下論功時,以蕭何為第一。

從李善長與劉伯溫的封爵來看,朱元璋也是持此看法。李善長封韓國公,而劉伯溫只是誠意伯。

那麼到底兩人誰的功勞大呢?

因為兩人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工不同,所以是無法橫向比較的。

如果要比較,還是要看兩人在各自的領域內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以劉伯溫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和對明王朝制度建設的貢獻,個人還是認為朱元璋是很難找到劉伯溫的替代者!


探微閣主

這個不太好比較,劉伯溫偏重於戰爭發展壯大實力,保證存活的很好,李善長偏重於治理國家。劉是外交加上國防作用,搞定外在因素,李是總理內務,均衡內部關係吧。缺一不成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